最近一线市场上的房东,心态相对比较着急;但是客户却不着急,一直在观望,大家都在想等等说不定还能再降。所以当下的二手房市场,是一个比较焦灼的状态。
大多数房东已经让了一点价,但客户依旧不着急买房,买卖双方互相拉扯,又守护自己的护城河。
这段时间也有很多客户在问我们,为什么现在很多人的购房意愿并不是那么强烈了?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过去20年的楼市行情回顾。
01
在过去的20年里,上海房价涨了16倍;每一次房价出现大涨行情时候,我们都发现它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经济上行,人们收入显著增加,大家对后续生活和可持续收入上涨充满信心,那么反应在楼市行情上,自然就是房价大涨,成交量火爆。
例如,2008-2011年,从现在回顾,我们都能发现这三年的楼市行情是个分水岭。2008年的时候,我还在上高中,没有真正在市场经济中体会过经济和金融危机。
但是年纪比我大的楼市老法师们都给我分享过,那个时候是非常危急的,就是靠那著名的4万亿强行救市,强行撑过的,当下行情还远没有2008年那会困难。4万亿的强行救市,盘活了不少企业,经济才能逐渐迎来复苏。
接着是从2011年的1月30日开始,上海第一次出台了限购政策。在此之前,只要你有钱,就可以在上海买房;不仅可以买一套,只要钱够多,买多少套都可以。
就在这几年里,因为盘活了市场经济,复苏的同时,人们的收入开始恢复。再加上国家放水,虽然出台了限购政策,但信贷政策是相对宽松的;再加上收入增加,大家有信心将钱投入楼市,房价就开始起来了。
我还记着2006年的时候,父母每月工资只有3000元左右;但是到了2010年左右,父母的税后工资就已经达到了6000元以上;我的老家还是个三线城市,父母收入也是公务员工资标准。也是从2010年后,家里的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资收入涨了,房子也换了,车也买了,生活也没有那么拮据了。
02
上海第二次大行情就是2015-2016年那一波。而这一次行情我赶上了。
我在上海已经有了人生中的第一套房,也收获到了这一轮涨幅带来的资产回报。我非常感谢2015年的自己,果断出手买房。
在这一轮全面大涨行情里,主要靠的是国家经济恢复且是上行期,经济好,企业好,股市先行,大涨一波之后,带动了楼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同样也是老百姓收入涨幅最快的几年。大中小企业纷纷拔地而起,互联网发展的鼎盛时期,不论是金融行业互联网行业还是各个房企,福利待遇还是工资收入都是非常的高,还有不少风口行业;
就连公务员的工资,也在往上涨,个别地区的公务员工资涨幅更高。
除此之外,棚改拆迁,而那个时候货币化安置补贴也非常盛行,不少拆迁户手上拿到了拆迁款之后,自然把钱继续投在买房子身上。
关键还有这一轮行情中,“科学买房”的方法越发普及,越来越多老百姓懂得合理运用杠杆买房;而相比之下,2011年的那波行情,那时候的人们还更多的是以首付比例高+全款买房的方式。
就这样,有了经济大环境的强盛,有了增长且稳定的收入,有了更多信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了杠杆的加持,房价也就开始蹭蹭蹭的往上涨,最终造就了史诗级翻倍行情。
03
最近一波行情是2020年-2021年。仔细分析下来,这一波行情主要也有几个原因。
一是2015-2016年这一波行情里,成交量够大,大部分人买入之后都“满五年”了,许多真实刚需购房者都是“满五唯一”,所以这个时间点置换改善也是大部分人的刚需。
二是2016年3月也颁布了外地人购房社保“满二”改“满五”的政策,当初很多外地刚需购房者也恰好被这样的条件限制住了,但是这个时间点,也刚好“满五”,购房资格就有了。
三是疫情后,短暂的刺激经济和需求释放,口罩事件的合理调控,和生活逐渐恢复常态,以及国家大力支持部分行业的发展(例如芯片等),所以这一次的是以改善需求为主流人群带动的行情,虽然也有部分刚需上车,但是这个是和2015年这一波行情最大的区别,2015年则是全面普涨,刚需上车为主流人群。
同时,这一轮的行情,也是楼市分化行情的开端,好的房子越来越贵,差的房子可能不涨反跌;所以也会拉大贫富差距和中产跃迁阶级的难度。
04
而楼市什么时候才会复苏呢?很明显,按照过去以往的行情分析和经验来看,哪怕出台1-2条刺激性政策,依旧也达不到救市的效果;只有大环境的经济全面恢复,百姓收入恢复稳定增长,后续可期,对未来信心大增的时候,才会回馈到楼市上;届时哪怕不出台政策,也抵挡不住刚需的热情。
只不过,当下的经济恢复也许还需要时间,而一个政策的出台,也许短期内能够起到一点作用,但本质上仍不亚于寅吃卯粮,提前透支需求的行为。
最后,房住不炒依旧是国家的大方向,这个倡导几乎不会改变,国家为了保护刚需,也许非常不希望看到房价有连年上涨的苗头,所以调控政策的目的,最终只是服务房住不炒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