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93岁拾荒老人积蓄被盗,报警时身份意外曝光,惊动部队领导

雁菱说过去 2024-04-18 22:13:07

2014年的一天,一位93岁的老人走进了河南滑县派出所。

这位老人名叫齐修体,他是来报案的,他的1.8万元存款不见了。

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此刻却哭得像个孩子,他一边说一边比划,那是他毕生的存款,一朝化为乌有,让在场民警看了都觉得心酸不已。

民警一边安抚老人,一边登记了他的信息,在询问过程中,警方得知了老人的真实身份。

震惊不已的他们赶紧通知了上级领导,甚至后来还惊动了省政府和军区领导。

这位老人究竟是何身份?为何会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其实要不是钱丢了,齐修体或许这辈子都会把这个秘密烂在肚子里。

这么多年,齐修体从来不敢跟别人提起自己的过往,即便如此,也有不少人对他“指指点点”。

因为他曾是一名国军。

同时,也是一位抗战老兵。

1922年,齐修体出生于河南滑县老店镇,他成长于中国近代史上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国共合作破裂、军阀混战、日寇侵袭,全让他赶上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齐修体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为了在乱世之中活下去,也为了保家卫国,他选择了参军。

1938年,年仅16岁的齐修体加入了中国国民革命军195师。

齐修体的很多战友们也和他一样,都是不久前才参军,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兵,连枪都没摸过的新兵。

参军之后,首要任务就是要学开枪,会瞄准。

那时候国军之中,只有中央军的装备略好,其他的杂牌军别说枪支弹药了,就连最基本的军服都不一定能保证。

长城抗战时,驻守喜峰口的二十九军全军只有10余门山炮、野炮,机枪连每个连只有两挺机枪,重机枪加起来也不过百挺。

像齐修体他们这样的杂牌部队就更别提了,用的步枪还是汉阳造。

在当时日本已经飞机、坦克、大炮齐上阵的情况下,中国军队的战士们想要取得胜利,基本只有前赴后继的往上扑,以尸山血海来阻止这钢铁洪流的进攻。

上战场前,齐修体和战友们一心保卫国家,并不惧怕与日军在战场拼杀。

只是他们没想到,日军会来的这么快。

才刚学会开枪没几天的齐修体,就这样和战友一起被带到了黄集前线。

在日军抵达这里之前,大家的首要任务是挖战壕,由于知道日军正在全力往这里赶,齐修体等人到防线后,可以说是立即就投入了挖战壕的任务中。

可战壕还未挖好,日军就到了。

老兵们告诉齐修体和其他新兵,对面是日军14师团,齐修体看到他们开着坦克,天上还有轰鸣的飞机。

那一刻,他才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怎样强大可怕的敌人。

或许是第一次见到这些先进的武器装备,刚上战场的新兵们都有些紧张,师长见状,就安慰他们:

“别怕,他们也是人,咱们都已经会开枪了,瞄准了就使劲打!”

在师长的鼓励下,新兵们总算是放松了许多,齐修体也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半跪在未挖好的战壕里,枪口瞄准了来势汹汹的日军。

随着开战的号角声响起,齐修体和战友们毫不犹豫地开枪射击。

日军的火力远胜于195师,他们还有坦克,在195师还只能用汉阳造的时候,日军14师团已经用上了空坦炮步协同作战。

战士们杀红了眼,有的战士为了摧毁日军坦克,把炸弹绑在自己身上,义无反顾的冲向了那些所谓的“钢铁猛兽”。

前方战友一个接一个的倒下,又一个接一个的往上冲......

齐修体的眼前是战友的遗体,是猖狂的日军,血与泪模糊了他的眼睛,那时他只剩下一个念头,那就是杀一个赚一个,杀两个赚一双!

尽管齐修体和战友们拼尽了全力,但此战的伤亡还是极为惨痛。

战场上尸横遍野,到处都是战友的尸体,齐修体最后也被大炮震得昏了过去,那时他以为,自己真要为国捐躯,马革裹尸了。

幸运的是,他没有牺牲。

他的连长邢志化发现了昏迷的他,背着他和其他战士们一起撤了出来,他们也因此和大部队走散了。

齐修体虽然没死,但伤势严重,只能暂时在滑县牛屯村养伤。

期间,齐修体遇见了一股日军欺负一个中国女子,气愤不已的他不顾受着伤,开枪打死了两个日军,其余的则都被吓跑了,成功救下了这名女子。

为了尽快养好伤重返战场,战友们把他送回了老家。

等到伤好之后,齐修体再次告别家人奔赴前线,参加了多场抗战,击毙不少日军。

1945年,中国人民迎来了期待已久的胜利,而齐修体也从此回到了老家,做一个普通的农民。

这一年,齐修体才23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但他却因为在战场上受了伤,胳膊留下后遗症,在那段时间无法劳作。

碍于这个原因,他一直没有找到媳妇。

当年在战场上救过齐修体的邢志化后来参加了八路军,齐修体也没法去找他寻求帮助。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新中国如同一颗新星般冉冉升起,齐修体感动的泪流满面,但也从此留下了一个心结。

虽然他参加过抗战,也曾在战场上挥洒热血,但他没有忘记,自己曾是国民革命军的一员。

他不敢承认自己的身份,这就等于他得忘记自己曾经在战场上的一切。

即便如此,周围也有人知道他的过往,大家偶尔提到他时,还是会指指点点,这让齐修体觉得很羞愧。

这么多年来,他将抗战时候的经历死死的埋在心里,甚至做好了一辈子不说的准备。

唯一让他开心点的,可能就是1958年,他在鹤壁找到了工作,同时也遇到了自己的妻子任秀英。

夫妻二人生活虽然艰苦,但好歹是能和对方做个伴,能一起同甘共苦。

婚后二人生下了两个儿子,本以为日子总能这样过下去,谁知1960年,齐修体的工作没了。

无奈之下,一家四口回到了滑县老家,可光靠这点田地,一家四口根本活不下去。

齐修体和任秀英商量后,决定前往山西谋生。

在那里,他们自己开荒种地,虽然日子清贫,但好在是能活下来了。

后来,俩人又生了一个女儿,一家五口在一块,生活就这么磕磕绊绊的过下去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外面漂泊多年的齐修体一家,终于回到了老家。

齐修体年事已高,无法出去工作,自家的地只能租给别人耕种,他能做的每天出去捡捡塑料瓶,一点一点的攒钱。

大儿子长大后,入赘到了别人家里,二儿子因为家里穷,一直没有找到媳妇,年过半百还是个光棍。

小女儿嫁到了隔壁村子,偶尔会来看看老夫妻,原本一切都还过得下去,直到2014年,任秀英被查出了胃癌晚期。

齐修体与任秀英相伴半生,早已是对方最亲的人,得知这个消息时,齐修体悲痛万分,但他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在老伴生命最后的时光里,尽可能的好好照顾他。

祸不单行,很快齐修体又发现自己攒了一辈子的1.8万元不见了。

那是他攒来盖房子用的,他想把儿子接回来住,接连遭受打击的齐修体看上去更加苍老。

他找遍了家里,确定不见了之后,便来到了派出所报案。

得知齐修体曾是抗战老兵,还已经年过九旬,警方顿时对他肃然起敬,并通知了自己的上级。

而齐修体却好似不愿过多谈及过往的样子,后来经仔细了解,才知道他曾是国军,并且一直觉得十分羞愧。

省政府和军区的领导也听说了齐修体的故事,还专门派人来慰问过齐修体。

记者来到齐修体家,当看到他家徒四壁时,记者不由得红了眼眶——

一个曾经在战场上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抗战英雄,晚年却如此令人唏嘘,尤其看到齐修体老人提到那1.8万元时,哭的泣不成声时,记者的心更像是被揪了一把。

他们认认真真的记录下了老人的故事,并在社会上广泛宣传。

网友们十分心疼齐修体老人的遭遇,纷纷为他捐款献爱心。

短短几天的时间里,捐款就已经达到了2.3万元,并且全数交给了齐修体老人。

政府部门对齐修体老人的事情高度关注,不仅帮他盖了新房子,还对他的生活给予了诸多帮助,如帮他办理低保等。

抗战期间,无论是中央军还是八路军,亦或是川军、滇军、粤军、湘军、东北军等等,他们的都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抗日英雄。

每一个曾为了抗击日军而在前线杀敌的人,都值得后人尊敬。

齐修体老人家虽然很少提到自己的抗战过往,但从他一直好好保管那枚抗日勋章就能看出,他打心底还是很为能参加抗战而骄傲的。

如今,不知齐修体老人家是否还在世,但不管怎样,总会有人记得您,记得您的战友,为祖国和人民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正因为有了成千上万像齐修体老人家这样的抗战英雄,才有了现在的国泰民安和山河永存。

向所有的抗日英雄致敬!

0 阅读:4

雁菱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