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行动,未来可愈”2024慢乙肝诊疗进展学术会议

建中康康 2024-07-26 01:35:27

2024年7月20-21日,在“世界肝炎日”前夕,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等单位,在北京召开了“2024年世界肝炎日宣传大会暨消除肝炎危害行动大会”。会议期间,在有关慢乙肝诊疗进展的平行会议上,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李增德秘书长和与会肝病专家一道,共同探讨了慢乙肝诊疗的新策略与前沿进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徐小元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晖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何英利教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刘志华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朱月永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李婕教授受邀进行了精彩的专题报告。同时,与会的专家学者在会上进行了深入讨论。

点击上方链接查看原文

李增德秘书长

大会伊始,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李增德秘书长作了开场致辞。李增德秘书长强调了慢乙肝诊疗进展的重要性,并指出随着我国医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当前我们已经具备了消除肝炎危害的客观条件,治疗理念更加积极,药物的安全性和可及性有了大幅度提升,多种检查检测手段也日趋成熟可及。这为我们积极开展慢乙肝防治工作,巩固提高免疫屏障,积极筛查、尽早发现感染者,积极治疗、扩大治疗适应证、实现应治尽治、加强随访管理,形成闭环或全程的疾病管理模式创造了条件。李增德秘书长呼吁科学家和企业加快新药研发,为实现“健康中国”和消除肝炎危害目标贡献力量。

洞见2024 从WHO指南看慢乙肝防治新导向

徐小元教授

徐小元教授结合2024年WHO颁布的最新版《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护理和治疗指南》,深入剖析了慢乙肝防治的新动向。当前全球乙肝负担依然沉重,消除病毒性肝炎危害面临巨大挑战。WHO新版指南强调2024~2026年是全球肝炎防治的一个窗口期。徐小元教授指出,中国乙肝诊疗指南已走在世界前列,但仍需持续努力。尽管乙肝疫苗预防成效显著,但乙肝诊断和治疗仍需加强。他强调简化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指出扩大治疗可及性的必要性,并通过实际数据分析,展示了抗病毒治疗在降低肝癌和肝硬化发生率方面的成效。徐教授表示,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还在为继续扩大治疗持续努力,对现有指南作进一步补充。

探寻治疗迷雾 扩大治疗再思考与实践

王晖教授

王晖教授进一步深入探讨了慢乙肝扩大治疗的必要性与实践。她指出,扩大抗病毒治疗是控制疾病、延长慢乙肝患者生存的重要策略。随着药物可及性和安全性的提升,治疗适应证应逐步扩大,实现应治尽治。王晖教授强调,年龄>30岁的患者应该启动抗病毒治疗,这是我国新版指南扩大治疗策略中非常重要的指征。研究表明,年龄>30岁的患者,其纤维化和炎症程度显著升高,是疾病进展和肝癌发生的风险因素。此外,肝脏纤维化程度、家族史等因素也是考量抗病毒治疗的关键。王晖教授通过多项临床研究和数据分析展示了扩大治疗在减少疾病进展和肝癌发生风险方面的显著效果,并指出未来应持续优化治疗方案,特别是针对免疫耐受期患者的治疗探索。

构筑肝癌防线 从肝癌全程管理看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策略

何英利教授

何英利教授从肝癌全程管理的视角,深入分析了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策略在预防肝癌中的重要作用。他首先强调了抗病毒治疗在减缓慢乙肝肝硬化进展、降低肝癌风险,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的重要性。何教授指出,乙肝是我国肝癌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三级预防策略可有效降低肝癌发生率。特别是二级预防中,规范的抗病毒治疗能显著降低病毒载量,减少肝癌发生风险。同时,何教授分享了多项研究数据,证实了替诺福韦酯(TDF)等一线药物在降低肝癌发生率和改善预后方面的优势。何教授还强调了对高风险人群的分层管理和综合治疗的重要性。他呼吁加强对CHB患者的全程管理,优化抗病毒治疗策略,以进一步降低肝癌负担。

30+CHB患者 新指南下如何进行育龄期患者的全程管理

刘志华教授

刘志华教授具体阐述了我国新版乙肝指南针对30岁以上慢乙肝育龄期患者的全程管理策略。刘志华教授指出育龄期患者的治疗需兼顾疗效与妊娠需求,提出在孕前、孕期及产后各阶段的治疗与随访管理方案。他强调,高病毒载量是母婴传播的主要风险,抗病毒治疗在阻断母婴传播中至关重要,并且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数据,展示了抗病毒治疗在降低母婴传播率方面的显著效果。同时,刘志华教授详细讨论了不同抗病毒药物在妊娠及哺乳期的安全性,同时特别指出TDF为首选药物。最后,刘志华教授总结了育龄期患者全程管理的关键点,强调了个体化治疗与随访管理的重要性,以保障母婴健康及乙肝防控目标的实现。

优化治疗策略 抗病毒治疗的安全性管理

朱月永教授

朱月永教授在报告中重点探讨了优化治疗策略及抗病毒治疗的安全性管理。他指出,长期抗病毒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药物的安全性问题,尤其是针对伴有血脂异常和肾功能损伤的高危人群,需要进行个性化管理。朱教授通过多项研究数据,详细分析了不同抗病毒药物对血脂和肾脏的影响,指出TDF在20年的临床应用中在血脂影响方面相对较小,在基线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中使用TDF的安全耐受性良好;并且在长期随访中未发现TDF治疗造成的肾功能损伤。朱教授表示,当前一线口服抗病毒药物总体安全耐受性良好,在功能性治愈到来之前应规范抗病毒治疗。

迈向治愈之路 探索慢乙肝功能性治愈前沿路径与策略

李婕教授

李婕教授在发言中深入探讨了慢乙肝功能性治愈的前沿路径与策略。她强调,功能性治愈不仅是临床医生的追求,更是广大患者的迫切需求。李婕教授指出表面抗原(HBsAg)清除对降低终末期肝病风险有重要意义,然而不同的抗病毒药物及不同的治疗方式在实现HBsAg清除率方面存在差异,荟萃分析显示TDF降低HBsAg水平的作用优于恩替卡韦(ETV)。李婕教授提到,目前单独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或干扰素的效果仍不尽理想,一方面,需要优化现有抗病毒治疗方案,为实现功能性治愈作准备;另一方面,需要继续探索抗乙肝新药,她强调当前在研新药表现出功能性治愈的潜力,尤其是小核酸类药物(包括小干扰RNA和反义寡核苷酸)在降低HBsAg方面前景光明,是慢乙肝新药研发的热点,未来有望为慢乙肝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选择。

与会的诸位专家学者就如何践行乙肝防治指南以识别潜在风险患者,以及抗病毒治疗时代如何为功能性治愈作好准备进行了精彩的圆桌会讨论,通过思想碰撞、智慧交融,着力于解决慢乙肝临床实际难题。

总 结

随着本次慢乙肝诊疗进展学术会议的圆满落幕,各位专家的精彩发言与深入讨论为我们指明了慢乙肝防治的新方向。可以看到,当前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理念更加积极,药物的安全性和可及性有了大幅度提升,多种检查检测手段也日趋成熟可及。随着慢乙肝治疗理念的不断进步和新型药物的研发,慢乙肝功能性治愈的梦想终将实现!

0 阅读:0

建中康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