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秋天的第四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何谓秋分呢?《春秋繁露》中解释道:“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是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 ,此时“昼夜平分”。白 天,秋高气爽,风轻云淡;夜晚,皓月当空,天高露浓。
秋分,秋分, 平分秋色也。此时,秋意更浓,凉风习习,丹桂飘香,蟹肥菊黄,正是人间好时节。
秋分是古人最早创设的节气之一。在古人的生活中,春、夏、秋、冬4个季节并非是同时确立的:商和西周早期先有了春季和秋季,西周以后又有了夏季和冬季。
四季之后,节气的创设也有先有后,最早为古人确立的节气是“二分二至”这四个时间点,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因而秋分在二十四节气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自古便为官方所重视。
在上古时期,秋分曾是祭月的重要日子。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要在秋分这天举行“祭月”之礼,用猪、羊祭祀月神,祈祷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先为朝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的祭月礼仪,也逐渐流传到民间。礼仪式的皇家祭神行为变成了大众化的民俗活动,并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延续下来。
而由于秋分日都是在农历八月里,但具体日期每年都不同,不一定能碰巧赶上圆月,而祭月无圆月则大为遗憾,所以人们就渐渐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在宫廷,祭月虽然还在秋分,但在民间,祭月、赏月渐渐合二为一,固定在了中秋这天。与朝廷国泰民安的祈盼有所不同,民间祭月内容多是为自身祈愿。
男人多希望事业有成,蟾宫折桂;女孩则希望容颜姣好,貌似嫦娥。再后来,中秋祭月又多了求子、团圆等更多的意象。
与立春一样,秋分也有竖蛋的游戏,俗语说“秋分到,蛋儿俏”。传说秋分这天鸡蛋最容易立起来。竖蛋之戏应该与古人“秋分秋分,日夜均分”的观念有关。《礼记·月令》中就有昼夜相等之时校正各种度量器具的记载。
在岭南地区,还曾流行秋分吃秋菜的习俗。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
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有些地方还有秋分送秋牛图的习俗。所谓秋牛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
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黄帝内经·素问》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古人认为,“秋分”之时,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转变,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皆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
“秋分”以后气候开始转凉,气候特征是凉、燥。应对“凉”宜温补身体。红枣、黑豆、花生以及秋梨、葡萄、柿子应季水果等,可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补血美容增强活力。
应对“燥”宜充足补水,饮食滋润防秋燥,以清淡温润为主,要多吃芝麻、核桃、糯米等清润的食物,不能贪食辛辣之物。
运动应以“收获”为基础,选择简单、温和、活动少的运动,还可以适当进行一些耐寒锻炼和有氧锻炼,如登山、散步、太极拳、骑自行车、跳舞等。
“秋分”早晚温差很大。根据天气变化和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应及时增加或减少衣服,以防风寒。
百合莲子粥:取干百合、莲子、冰糖各30克,大米100克。将莲子清洗干净,放入水中泡发。干百合、大米分别淘洗干净后与泡发好的莲子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烧开转小火熬煮,煮熟时加入冰糖,稍煮即成。具有滋阴润肺、养心安神的功效。
玉合苹果汤:玉竹、百合各30克,陈皮6克,大枣十枚,苹果3个,将玉竹、百合、陈皮、大枣洗净,苹果削皮去核切片,共煮汤,加冰糖适量即可。具有滋阴润燥、生津止渴、清心安神的功效。
山药枸杞鲫鱼粥:鲫鱼1条,枸杞20克,鲜山药250克,粳米、姜适量。鲫鱼、山药、粳米、姜片洗净加适量水熬粥;即将熬好时加入枸杞,滴几滴白酒去腥,加盖煮5分钟即可调味食用。具有滋补润燥,健脾益气,养阴益胃的功效。(注)
注:内容选自《秋分节气养生》作者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学校针灸推拿教研室专职教师柏琳娜、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学校中医康复教研室专职教师殷凤。
参考资料:
《祭月是在秋分还是在中秋》作者:杨民仆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作者:刘汉杰
《秋分:东西南北把月拜,粘雀嘴来吃秋菜》作者:熊慕东
福生无量天尊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发分享至朋友圈,劝善戒恶,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