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坚料志”头像,不错过每条香港大新闻。
国庆节将至,内地将迎来另一次旅游消费的黄金周。旅议会估计,将有115至120万人次内地游客访港,较去年增两成。旅游业监管局表示,国庆期间预计有925个内地旅游团访港,涉及旅客3.6万人次,较去年增一成。不过本地旅游、餐饮、零售业界则担心会再现「旺丁不旺财」之困局。
「旺丁不旺财」确实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假如内地游客来港的数量持续增长,却未能为香港带来经济效益,只会为香港增加城市管理的负担,那就会给人得不偿失的感觉。不过,面对这一问题,我们更须思考其原因,到底是香港的消费品已经失去了对内地居民的吸引力,还是香港的业界未能把握住内地消费者喜好的转变?查清楚这一问题,才好对症下药,提出解决的办法。
提及这一问题,中秋期间的一则新闻值得香港各界留意一下。内地电商平台「三只羊」旗下的网红「疯狂小杨哥」,在中秋节前推销一款声称香港制造的「香港美诚月饼」,不足30天,已录得超过5千万人民币的销售额,甚至比香港本地的老字号品牌「美心月饼」的销量更高。不过,事后查出,所谓「香港美诚月饼」,产地和门店都在内地,跟香港可以说没有关系。
今年内地消费市场不振,月饼的销量大约只有往年的一半,但这款「香港美诚月饼」却能够掀起热销效应,其中有一些值得深思的地方。假冒香港品牌的月饼,仍然受到消费者追捧,证明香港的消费品对内地消费者而言,仍然具有较高的吸引力。但该产品虽具有吸引,如果只按传统的做法,简单地摆放在商场销售,即便是附加了各种营销手法,在今年的行情中,恐怕也很难取得理想的销售成果,「香港美诚月饼」热销,与「疯狂小杨哥」也有很强的关连。
从「香港美诚月饼」事件,反思香港的「旺丁不旺财」问题。香港的消费品未必如各界所想的那样,已经失去了对内地居民的吸引力。可能事实正好相反,香港的品牌、香港制造的产品,在内地居民心目中,仍然具有较高的吸引力。从内地各省市自治区的大中城市,随处可见香港商号、香港品牌、香港产品,足以反映出香港消费品在内地仍然较受欢迎。而且,即使在内地也可以买到香港的商品,但与在香港本地购买的商品相比较,品质上仍有分别。
但来港旅游的内地居民,减少在香港的消费,也是无可争议的事实。问题出在哪里?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内地居民的购物模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内地居民都已习惯网购,大幅度减少逛商场购物的习惯,网红带货的模式才能刺激消费意欲,而香港的商家却仍然以传统的方式去营销,自然很难达至既旺丁又旺财的效果。更何况,在市道不景气,而租金和工资成本却仍在上升的状况下,商家只能缩减商铺和人工开支,又会减少对消费者的吸引力,销售自然很难提升。
另一原因,则是内地居民外出旅游消费的模式发生重大转变有关,过去内地居民来港旅游,注重购物,一味「买、买、买」,而今,内地整体旅游市场已发生重大的转变,人们更注重旅游消费的文化品味和深度体验,越来越多人热衷于到中西文化融合的香港街道走一走,在香港街边吃一串鱼旦的旅游消费模式。简单地说,内地游客来港,就是想要体验香港特色,香港商家如果想吸引更多内地游客消费,只必须从香港特色方面,多下功夫。
「旺丁不旺财」令业界沮丧,但不应该只有抱怨、唏嘘,而应因应内地居民消费模式的变化,作出调整,并且要对症下药,才会有好的效果。
政府应对这一困局,则切忌为做而做,不查明根源问题,急于推出各类盛事、打卡点,而不理会是否对内地居民具有吸引力,又不管是否能刺激起内地游客的消费意欲,最终只能事倍功倍。
文: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