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坚料志”头像,不错过每条香港大新闻。
我这次主要去俄罗斯繁华的西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是俄最富贵的地方,所以不能以偏概全,只能写我看到的,下面写的都是拉杂而谈。
在去俄罗斯之前,我以为中国车会占一个很高的比例,因为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的高增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俄罗斯市场的增量,有近80万辆的出口量来自俄罗斯市场。
去了两大城市,我认真的观察路上的汽车,还每天记在笔记本上,大抵是德国车占了60%,日本韩国车(莫斯科的的士多是韩国的现代)占了30%,剩下的是俄罗斯自己的车和中国车,中国车主要是红旗、奇瑞和吉利,比例小于10%。俄罗斯的电动车不多,8日的旅程中只看了三辆特斯拉,估计和汽油便宜和冬天长久有关。
难得一见的中国车。
圣彼得堡冬宫前的欧洲车
我问了圣彼得堡人会买中国车吗?他说「开过欧洲车就不会开中国车!」
这反应很像五年前大城市的中国人对国产车的态度,感觉是一种成见。对俄罗斯两大城市的市民而言,崇欧洲爱美国还是颇根深蒂固的价值观,中国货仍是有次货的感觉。
不过,我在机场、大商场都看到大量中国车的广告,中国车席卷俄罗斯,只是时间问题。
中国车排山倒海的广告。
俄罗斯办事效率低也颇开我眼界。
我们经历了10个小时的飞行,下飞机之后办理入境手续,俄罗斯入境处排长队,而且指示非常不清,大量的队伍是散乱的,不知哪一条队是龙尾,一个小时的等待是常事。
入境的人远不如香港机场多,所以主要还是俄罗斯人办事效率,最有趣的是在我们排了近一个小时过关后,行李居然还未送到行李带!
机场不到20人排队,但要用一小时才能办理完。
效率低我整个旅程普遍遇到的问题。
然后是服务粗糙。我们在两市都住在五星级酒店,要求就不止是干净清洁,还要贴心的服务,但在很多地方却看到俄人的粗疏。例如杯垫明显多月没有换、很多地方都有厚尘;有一次发现房间没洗头水(护发素却有四支),打电话到前台,要一个小时后才送到,然后是送来了一大堆沐浴露、护发素、洗头水,明显是服务员之间的沟通非常失败,服务员的心态十分敷衍。
公共设施大多建在苏联时期,但苏联已倒台了三十年,很多设计还是问题多多。如地铁入口都很隐蔽,通常是一个很小的门,上面贴有一张带颜色和地铁标志的小纸条。香港两条地铁线相交的站名是同一名,如九龙塘,而在莫斯科同一个地铁站但不同的地铁线则是不同的名称。
当然,莫斯科的地铁别具风格,也是美仑美奂,每个站都是打卡圣地,只是人性化做得颇差。
莫斯科地铁就是防空洞,所以极深层,但地铁只设扶手电梯,有电梯的不多,轮椅、婴儿车,以及提着大件行李的人如何使用?
两大城区的道路上没有过街天桥,人行道也很少,一般得走地下隧道,但隧道多是楼梯,还是老问题:轮椅、婴儿车,以及提着大件行李的人如何使用?
俄罗斯地铁站(包括巴士站)间距很长,无法跟香港的相提并论,香港一般是300-800米有一站,而在莫斯科通常得2公里以上间距;接驳通道也长,走十分钟是常事,甚是不方便。
免费的公共厕所不多,地铁站里、街道上鲜有免费厕所,中小型商场内的厕所都要收费,一般每次要50-80卢布。
两大城的高楼大厦不要说和香港比,也远比不上内地的一二线城市,很大一部分建筑是赫鲁晓夫时期建成,至今城市里还有苏联时期建的废弃厂房。俄罗斯的普通人普遍是住在苏联时期的房子里,当时是免费发放的公寓,为了疏散市中心的人口。房子的面积不算大(欧洲标准),最常见的是在500-800平方呎之间。不过,导游说不少市民在乡村有小别墅。
两大城超级市场不算多,便利店也不太普遍,买东西要走一段路。大商场都很「老式」,卖衣服、食物、手信和日用品为主,在莫斯科最美的国家百货商场,最多的小店是卖雪糕汽水的,感觉像香港8、90年代的百货公司。
外卖不是很活跃,八天之内我只看到8个送外卖的,都是骑着自行车、东方模样的。导游说点个外卖,得等一个小时以上才能到手!送餐方式奇特又慢悠悠,有骑自行车的,有坐地铁的,有踩滑板的,甚至有走路送餐的。
共享脚踏板机车
路上只有共享脚踏板的机车,但使用的人不多。
很多公共场合室内不能穿大衣,哪怕是天气再冷。比如在餐厅里,或者学校、办公室、博物馆、教堂、宫殿城堡等等,都是必须脱掉大衣,寄存了才可以进去。我也不清楚其中原因,可能是文化不同,在他们看来穿大衣进某些场合,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根据列瓦达民调显示,最喜欢的外国人是白俄罗斯和中国,其中喜欢中国的人占据了70%。
但在俄罗斯8天,我感觉俄人对中国人不太友善,估计原因是遍地中国旅游团留下不好的印象:吵、不讲秩序。如在酒店大堂手机声音外放,不顾旁人高声嬉戏,在景点插队等。我有一次去东教教堂,看到中国旅游团的大妈在附近拿着纱巾拍照,过后又奏乐起舞,周围的俄罗斯人示意安静。
还有一点颇出我意料之外是俄罗斯大城市的人多不会英语,问了多次路,不是用肢体语言,就是用翻译机,有些年轻人会用德语沟通。
文: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