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终于衰减了,而且有很大可能会在7月份结束。这个从23年5月份开始的异常中等的厄尔尼诺现象导致了连续12个月全球气温创下同期新高,更重要的是致使短期内温升超过了1.5度,这已经打破了巴黎协定控制温升的一个目标值。
随着太平洋赤道东部的海水温度上升,到23年12月份达到顶峰,之后海温逐渐下降,但是这并没有给气候带来正面的影响,相反夏季初全球各地连遭高温。因为在厄尔尼诺衰减的当年,影响最为显著。
全球多地遭受高温6月初,印度遭遇了30年一遇的高温热浪,大部分地区出现了45度以上的高温天气,局部地区的最高温度突破了50摄氏度,高温导致了多人中暑身亡。蚊子也耐不住高温,都消失了。我国驻印度大使馆发布通告,提醒预防这种高温天气。
美国同样经历了高温热浪,内华达州、亚利桑那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纷纷创出了历史最高气温,图中深红色的位置表示气温高于42摄氏度。
我国黄淮流域在6月份同样遭受了罕见高温,受到高空暖脊前侧下沉增温与内陆干暖气团东移共同影响下,山东、河南、河北等多地气温超过40度,局部地区创出了历史气温新高。例如我国在14日就有510个国家级站点出现了40度以上高温,而北方的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等地超过38-40摄氏度高温的站点就有418个。这样大规模的连续高热实属罕见,我国已经连发了12天的高温预警,而从目前的趋势看,这个预警还会持续。
南北暴雨高温并立,洪涝干旱持续来袭用一句来总结今夏的气候,南北暴雨高温并立,干旱洪涝持续来袭一点不为过。北方持续的高温带来了大范围的干旱,其中部分地区已经陷入了特旱程度。高温这种恶劣天气会加剧干旱,干旱会导致水汽减少,从而进一步导致少雨,因为少雨,高温加剧,当前北方地区已经形成了这种恶性的天气循环。
说完了北方的高温干旱,我们就要再说一下南方的暴雨洪涝灾害了。当前南北气候是典型的厄尔尼诺影响下的气候变化特征。中央气象台一边发高温预警、一边还要发暴雨预警,级别都还很高。连日的多雨天气已经导致部分地区的道路受阻、农田被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灾情。未来我国南方的部分地区的降雨量将超过300毫米,需要防范洪水、内涝、山洪。
在厄尔尼诺年,我国南方的防洪涝灾害压力特别大,黄淮流域抗旱压力特别大。南北已经呈现了两极分化,预计在这个夏天这种现象会持续下去。需要大家提前有个心理准备,做好应对工作。
拉尼娜要来,地球会降温吗厄尔尼诺的衰减程度看,预计世界气候组织会在7月或8月宣布这种气候现象结束。即便是宣布结束了,仍然受到这种趋势的影响,全球夏季预计仍然要遭受高温困扰。随着海面的温度逐渐降低,另一种气候模式拉尼娜就要到来。根据NOAA的预测,夏季出现拉尼娜的概率为60%,秋季出现拉尼娜的可能性为70%。
拉尼娜完全是厄尔尼诺的反模式。既然厄尔尼诺带来高温,那么拉尼娜一定会带来降温吧,我的这个回答可能让部分人十分失落,答案是大概率不会。
我国曾在2020年到2022年历经了三重拉尼娜,但是在2021年、2022年的我国最暖气温记录仍被连续刷新。这是因为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厄尔尼诺会加剧这种变暖,拉尼娜只是暂时缓解这种变暖。
所以在夏季仍然是以高温为大背景,秋季拉尼娜的到来会改变当前的气候模式,造成北方多雨南方少雨的态势,所以黄淮流域出现秋汛的可能性较大,至于是否会出现冷冬,这个概率在50%,根据数据统计如下:
1951年2024年一共发生了15次拉尼娜事件,1986年以前拉尼娜事件的当年我国冬季均为冷冬,但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1986年以来暖冬出现的频率增加,在近8次拉尼娜事件,冬季偏冷的概率为50%
这就是全球变暖给气候带来的影响,全球变暖会带来海平面升高、海冰融化、海温升高,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危机。
全球变暖也导致了极端天气增多,从23年-24年冬季的几次寒潮南下,给长江流域带来了大范围的雨雪冰冻天气,再到夏季的南方洪涝北方干旱,24年秋冬季节会受到厄尔尼诺到拉尼娜的过度,极端天气可能会频繁出现,大家要有心理准备。
全球变暖大背景从2023年6月到2024年五月,一条离群的红色温度曲线已经远远超出了同期的温度波动。而从1900年以来基本上每年的温度都呈现了上升的趋势。在全球变暖的基础上,厄尔尼诺尤其加剧了温度升高的这一现象。根据统计24年5月份的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期(一般指1850-1900年)的气温高出了1.52度。
那么既然24年5月份的气温升幅已经超过了1.5度,是否意味着巴黎协定设定的升温目标就失败了呢?如果判断是否失败要从长期的温度波动来看。目前只是短期内的温升超过了1.5度,后期的拉尼娜会减缓这种快速升温。不过这仍然需要人们警惕。
按照目前的气温走势看,长期温度超过1.5度升幅预计会出现在2033年,也就是说还有9年的时间。在这未来9年中温度起起伏伏,但是总体的趋势是保持上升态势。如果我们不做些什么,这一天也许会更快到来。
减少碳排放,关闭火力发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