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今天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看的中国通史漫画。对于以皇帝来描述时代的作品,大多数的人物都是不重要的。
但在通俗作品中,杨素却是一个从不被人遗忘的角色。
没有他,南北朝不会走入隋朝一统,更不会进入大唐盛世。
毫不意外的,杨素跟隋文帝杨坚是同乡。也跟杨坚的父亲一样,杨素的父亲是北周大将,前线征战。
但历史舞台上,不是每个人都有主角光环。
杨素的父亲兵败被掳,卒于北齐。这让杨素的少年时代,变得十分落魄。
背后的意思,就是杨素从年少时就很有骨气。不然去投靠个亲戚,就算没了锦衣玉食,至少也不愁吃穿。
丧父的杨素认真向学,写得一手好文章,好书法,但他特别钻研的,你猜猜是什么?我以为会是兵法,但杨素留意的却是「风角异术」。
这是一门辨别风力,风向,风色,风味,借以预测未来的学问。
推得远了,那自然很神奇,非常人能知。但如果我们把风角所预测的时间范围缩小,场域限定,你可能就会注意到了。
从东汉开始流行的风角之术,跟匈奴人的占敌技能,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的墓志则是这么写的:「问兵符于玄女,得剑术于白猿。」
说到底,青年杨素从「玄学」的部分,学得了作战的本事。
你是老板你信他啊?
没有,学了一身本领的杨素,前往京城长安,靠着关系也只能混个文书记事。比起那些神神道道的东西,书法写得好才是硬道理。
这个价值观从魏晋南北朝一路走下去,直到计算机的出现,才在中华文化中发生转变。
喔,还有就是杨素长得很帅。帅不能吃,但面试一律先加三十分。
志在征战四方的杨素,在北周武帝宇文邕立志东征后有了出头。
刚开始,杨素一直上书,表示父亲陷敌守节,朝廷应该追封。宇文邕不去理他。一而再再而三后,宇文邕就有点火大了。
要知道,这时虽然北周宰相宇文护还政于帝,但实际的权力仍非常大。朝廷大多机要官员,都还是宇文护的人。
宇文邕是有心无力啊。
这天杨素又来亲自上表,宇文邕就拍桌子了:「来人,拖出去斩了。」
哪知杨素毫不惊慌,爽朗道:「侍奉无道的天子,被处死正是我们做臣子的本分啊。」
宇文邕一愣,这是想做大事的人。他自己也是想做大事的皇帝,那是一拍即合。
虽然本传接着写杨素就给封车骑大将军,但当时局势绝对没有这么简单。
宇文邕找来跟杨素年纪相仿的弟弟,齐王宇文宪,要宇文宪担任东征一军。并且,让宇文宪上书表示,应该要有元老之后一同出征。
于是,杨素的父亲得到追封,他本人也加入了宇文宪的部队。
出运了?发达了?
很遗憾的,这一战遇上了北齐三帅,我们知道其中一帅就可以了。
兰陵王,高长恭。
这场战争,留下的是千古传唱《兰陵王入阵曲》。
不过,宇文宪的部队非但损失最少,更是他负责整顿完成撤退任务。杨素就在战后,得到了他生平第一个爵位:清河子。
北周皇帝宇文邕,不会猜忌打败仗的兄弟。
可北齐那边,猜忌功高震主的三帅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随着北齐三帅逐渐因政争消失在战场上,齐王宇文宪的战功,也越来越好看了。
背后,杨素自是功不可没。
待到北齐灭亡,就换成宇文宪功高震主了。
政治政治,不外如是。
宇文宪无心与兄长相争,逐渐淡出。但杨素的野望,不愿意在这边终止。
很快的,由于陈朝入侵,杨素请调往宇文邕的亲信,上大将军王轨旗下,参与对南防守战。
时陈将吴明彻战无不胜,北周军将皆难以抵御。但这个过去打仗靠冲锋的王轨,居然施展巧计,大败吴明彻。
战后,更留杨素镇守淮北,为东楚州总管。看来杨公又一次扮演了幕后推手。
不久,宇文邕过世,杨素又陪同参加淮南讨伐战,依旧战功显赫。同时,北周内部的主战主和派政争,也越发激烈。
这里我们一定要注意的是,虽然杨素是一流战将,但他很明显遭到打压。次次大战,杨素永远只能担任副手。
事实上,杨素的同乡,杨坚父子在北周,是很令执政者担忧的一家人。
从宇文护开始,就想着要对付杨坚的父亲。宇文邕当然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继而大用杨坚。这就害现在的皇帝,周宣帝心情很不好。
那杨素的际遇,很可能就受到了同样的影响。他还更倒霉一点,就是宇文宪盛极而衰的部分。
总之,杨素一直观察着朝廷动态,而怪事发生了。周宣帝突然驾崩,几年来被压落底的杨坚,突然成为了丞相。
在各地反声四起的同时,身为军阀之一的杨素向杨坚递出了橄榄枝。
这是地狱里的活菩萨啊。
杨坚立刻下令,要杨素出镇河南。而就在换防移军的时候,尉迟迥之乱炸锅了。
杨素在虎牢关被叛军阻挡,随即回报杨坚。
这个时候还愿意回报……杨坚决定在这个同乡身上赌身家了。诏命杨素为大将军,调动周遭还愿意效忠朝廷的兵马,全到杨素那边集合。
杨素兵力大涨,任你难攻不落虎牢关,杨素也照样硬嗑下来。
黄河以南归杨素,黄河以北赖高熲。
一个是亲信,一个是亲戚,杨坚居然在逆境中顺利平定内乱,继而称帝篡周。而杨素的爵位,也换成了清河公。
都说了他有野心,但杨坚大乱方平,百废待举。更别说杨坚的主派系,是和平派。杨素的职位,也换成了御史大夫。
这是监察官,两汉相当于副丞相的职务,说明了杨坚对他的信赖。
然而,隋朝安稳下来,杨素却在数年后,被自己的妻子告了「不臣之心」。
据说,杨素的老婆很凶。有一天杨素跟她吵完架就说:「我要是当上天子,妳一定不够格当皇后!」
杨坚收到举发,就免了杨素的官。
隋文帝杨坚如此轻易就怀疑亲信吗?不,这件事有八成可能,只是两人套好招的烟雾弹。
其实,杨素已经跟杨坚讨论过多次南征战略。但杨坚是和平皇帝,不能轻启战端。隋陈两朝,更是使者往来不绝。若有风吹草动,那是瞒不过人的。
开皇八年正月,就在陈朝使者的新年拜访刚结束,杨坚就宣布,陈人侵我百姓领土,大隋要消灭他们。
杨素再次被起用,前往益州永安。各式船战大舰,早已开始动工。最大的五牙舰,可容纳八百名士兵。次级的黄龙舰,也能载运百人。
一如西晋灭吴之战,杨素将要顺流而下。
不同的是,西晋大张旗鼓,同时进攻长江北岸诸要地,让益州船队长驱直入。但艺高人胆大的杨素,则是要以反其道而行。
由船队,来担当破城槌!
才出三峡,杨素便夜袭陈军,取下第一胜。所俘虏的陈军,杨素慰问过后就全数释放,秋毫无犯。
这些人,就是杨素的战略。
「仁者无敌」。
好啦那是不可能的,但为什么两个老杨要用这招呢?因为他们两个都打过北齐歼灭战,这个套路,当年的北周皇帝宇文邕也使用过。
杨坚更是留下来镇守的,镇到北齐民乱四起。
而杨素也镇过从陈朝手中夺来的淮北,没事。
二杨的共识就是:「皇室政府跟世族百姓,是两码子事。」
战争是跟政府打的,但统治的面向是世族与百姓。只有一次性兼顾双方面的战略,才称得上是一场成功的「统一战」。
杨素紧接着推进夷陵,这边设有铁锁横江。
三国之后这招就开始流行了。
杨素亲率部队登陆,同样趁夜击溃守军,解除封锁,继续推进。
布满江面的五牙大舰上,杨素军容整齐,旌甲曜日。陈人看了都是又敬又怕:「清河公如入无人之境,真江神也!」
师爷给你翻译一下,这不是陈朝百姓自己说的。最好这边的人会知道只在淮河流域征战过的杨素,是三小公。
仁者无敌不是我好仁义我好棒,是政治作战。是投降有饭吃有老婆,抵抗只有死路一条。整个来说,就是隋人派出的间谍在造势。
隋军前进到江陵地带,守军开始多了。
杨素不再搞偷袭,而是正面水战。踏踏实实的船战。
怎么打?
射箭?跳船白兵战?
又高又大的五牙舰,正是为此而生。
没有陈军上得了五牙舰,而五牙舰足以撞烂所有的小船。十几艘战舰被隋军五牙舰打碎,上千人在水中载浮载沉,也没有什么投降不投降了。
荆州区的陈朝长江沿岸守军见势不对,纷纷逃走不守了。
陈朝注意力全在长江大船队上面的时候,杨广率领的贺若弼,韩擒虎,已经从徐州广陵渡江,包围了南京城。
秦王杨俊,也进攻了武汉三镇。
七天之后,进入城内战。
长江守军发现求援消息石沉大海,谁还敢跟杨素玩啊?
这场老战术新诠释的灭陈战打完,杨素改封郢国公,由其子杨玄感继承清河公位。但杨素表示拒绝:「上一个郢国公是你同学,因为反乱罪被处死,我可不想接这个位子。」
杨素没有说那么白啦,大概就是这意思而已。
隋文帝也同意了,改封杨素为越国公,官拜纳言,转内史令。
这边知道隋文帝在改动两汉南北朝六百年来的官职就好,总之杨素转回政务官。那就很明显了:杨坚同时在消除军阀的威胁性,把兵权回归国有。
后面就推动府兵制,这不多说。
大家更关心的,怕是二杨的「仁者无敌」战略,第一段成功了,那第二段呢?
可以说失败,也可以说成功。
大约一年后,江南的叛乱就出现了。
耶?哪里成功?
因为叛乱的,是三吴地区,是杨广的管区。杨素只有前进到拿下荆州而已。事实上他一开始还做为荆州总管,治理了一下。
好啦,大家都知道,杨素在战场胜负,战后安抚的本事无人能及。这次的江南叛乱,就还是交给杨素去负责了。
讨贼战要比打败一个政府困难百倍。
政府是这样,你拿下控制中枢,集权越成功的政府就越快失去反抗能力。打仗也是一样,项羽只要堵住彭城进出口,三万也可以打几十万正规军。
但贼人是没有指挥系统可言的。
你打掉大当家,二当家就会原地复活。
干掉二当家,三当家就在旁边秽土转生。
正规战一流的杨素,这次来到江南,也难免因此而疲于奔命。大小近千场战役,陆上打水上打海上追击,终于把最后的贼兵赶到福建靠海侧。
你知道那边有好多山的,难搞。
就在这时,杨坚的诏令来了:「你累了吗?不如回来歇歇吧,我帮你儿子加官了喔,回来看看吧?」
你觉得,杨坚是不是在担心,杨素去了那么久,其实在准备自己称帝?
多多少少有啦。
杨素赶紧回朝,跟杨坚当面分说后,再请出发。不确定他们说了什么,但杨坚这次下诏:「军民事务,一以委之。」
对于正在进行中央集权的杨坚来说,这算是最大程度,毫无保留的信任了。
杨素这一来一回,也不是白跑的。
江南诸贼欺北人缺乏海上航行技术,基本上就是有事跳海,杨素追得也是很勉强。
这次,杨素决定换个方式。首先主动入海,攻打泉州叛贼。附带一提,隋末名将来护儿在这里就建了不少功劳。
大成功之后,杨素又派人跟泉州贼兵说,你们只要把老大抓来,我包你们没事。结果就是黑吃黑,杨素双管齐下,终于结束了江南之乱。
隋朝无战事,战神杨素就回返朝廷,任职副相。宰相就是上面提过,帮助杨坚平定河北的高熲。
杨素本身的文采很高,但在朝廷的时间很少。因战为相这件事,也不是那么受其他人待见。
偏偏杨素自己又好恶分明,对于高熲,他的同学牛弘这些真才实料的人,杨素都是好生对待,赞誉有加。但往下,他没一个看得上眼。
大家都说,杨素各方面都比高熲厉害没错,但要当个宰相?他还差高熲十万八千里呢。
时为公元593年初,杨素是四十七岁。
杨素的故事,到这边差不多说了一半而已。
无杨素,隋朝不得立,不得稳,我们已经说得差不多了。但他又是如何让隋朝迎向灭亡呢?
关于杨素成为隋炀帝诞生推手的部分,就留待后续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