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强维持住西晋政权的东海王司马越在公元311年去世,为华北的混乱局势揭开了第二幕。
当时盘踞在山西地区的匈奴王刘渊,重用羯族的石勒、汉族流民首领王弥等人,在河南、山东一带横行。
石勒趁着东海王刚去世的混乱时期进攻西晋,擒杀将士十余万。后来刘渊已死,儿子刘聪继位,他派出武将刘曜及王弥大举攻打洛阳,在洛阳四处烧杀掳掠(公元311年6月)。
当时的年号为永嘉,因此这场战祸被后人称为永嘉之乱。
洛阳在战乱中付之一炬,数万人死于非命。晋怀帝被掳往匈奴根据地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县),公元313年晋怀帝被杀,晋愍帝于长安继位,刘聪派刘曜持续攻打。
公元316年晋愍帝投降,最后受辱被杀,至此西晋灭亡。
此时华北的中原地区,则由汉族以及非汉族的各游牧民族割据,前后建立十六个国家,其中以鲜卑族建立一系列的国家影响力最广,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南北分裂的局面,直到公元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才结束。
五胡所建之国,则有二赵(前赵、后赵)、三秦(前秦、后秦、西秦)、四燕(前燕、后燕、南燕、北燕)、五凉(前凉、后凉、西凉、南凉、北凉)、夏,共为十六国。
其中的前凉、西凉、北凉,虽为汉族,但是总称之为五胡十六国。
因此,华北地区相互争夺,战乱不绝,致使人心极不安定,佛教则成为人民心灵上的寄托。
鲜卑的渊源由于鲜卑在这个阶段影响中原甚巨,我们有必要了解鲜卑的历史。鲜卑祖先是古西伯利亚的游牧民族东胡。
汉朝时期,匈奴以东的游牧部落被冒顿单于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成为乌桓和鲜卑二族。
乌桓逐水草而居,以穹庐(蒙古包)为室,常向匈奴进贡。
东汉末年,乌桓被曹操攻克(曹操谋士郭嘉死于征途),乌桓这名词便从历史上消失。
公元二世纪时的鲜卑国占据匈奴国领地,称霸塞北。
四世纪西晋灭亡后,鲜卑陆续在华北建立前燕、代国、后燕、西燕、西秦、南凉、南燕及北魏等国,而漠北(戈壁沙漠以北)则由鲜卑别支柔然称霸,日后的蒙古。
影响华北的鲜卑主要两大支部如下。东鲜卑:东有段部、慕容部、宇文部等。
段部曾和晋阳的刘琨合作,后被羯人的后赵击溃,融入中原其他族群之中。慕容部有慕容氏诸燕的流变。一开始的慕容皝于五胡十六国前期创立的大燕国,史称前燕。
前燕于能臣慕容恪死后衰落,慕容暐(字景茂)在位时,亡于氐人苻氏的前秦,而慕容恪之弟慕容垂在此之前已降前秦。
公元384年,在前秦淝水之战败于东晋之后,慕容垂复国建立燕国,史称后燕。
同时慕容暐的弟弟慕容泓、慕容冲(小名凤皇,前燕的中山王,大司马)也建立了一个燕国,史称西燕。
公元394年西燕被后燕所灭。后燕后被鲜卑拓跋氏的北魏击败后北逃。留在南部的一支后燕宗室由慕容德率领成立南燕,南燕后被东晋所灭。
大家所熟知金庸的《天龙八部》小说,主角之一慕容复的祖先是也。
南北朝时期宇文氏篡西魏成立北周。北周后为外戚杨坚所篡,成立隋朝。宇文部落中的迭刺部后来是契丹创始时期的「契丹八部」之一。
北鲜卑:著名的拓跋氏,以及与其多次交战的柔然,他们同属拓跋部。
公元315年,拓跋部领袖拓跋猗卢被西晋封为代王,建立了代国。公元376年,代国被前秦君主苻坚消灭。公元386年,拓跋珪恢复了代国,同年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北魏后来统一中国北方,在南北朝初期与南朝对立。北魏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之后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代替。
柔然国与南北朝时期统治中原北方的北魏拓拔氏多次交战。柔然被突厥系民族击败后,分为南北两支。
柔然的南支逃到辽河上游,成为契丹人的祖先之一。
北支逃到雅布洛诺夫山脉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地区,是室韦的祖先。室韦是蒙古人的祖先之一。
在永嘉之乱扮演主要角色的匈奴,于公元304年建国,定国号为汉(后改为赵,史称前赵)。
往后的一百三十六年之间,许多民族及国家在华北地区兴亡轮替,公元439年遭鲜卑的北魏消灭,华北才再度统一,这段期间史称五胡十六国时代。
所谓的五胡,指的是匈奴,羯,鲜卑,氐,羌。
严格来说,在这段时期内兴亡的国家共有十九国但一般会剔除北魏变更国号前的朝代、存在时间太短的西燕,以及汉族所建立的冉魏。
公元304年,刘渊即位大单于(匈奴王之意),定国号为汉,分封郡县给族人及羯族出身的石勒等功臣。
公元309年定都平阳,大有挥军南下之势。
隔年,刘渊去世,其子刘聪继位,他派石勒及族人刘曜攻打洛阳,生擒晋怀帝。后来又派刘曜攻打长安,将继位的晋愍帝也擒住,西晋就此灭亡。
公元318年,刘聪去世,发生内乱。刘曜与石勒派兵镇压,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前赵)。
另一方面,石勒也自立门户,定都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县),是为后赵,打算与前赵一较高下。
这个时代诸势力的抗衡状态可说是瞬息万变,若以地理关系来看,亦可视为华北两大(关中、关东)区域的势力角逐,
其一是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势力,其二是以襄国、邺(今河北省临漳县)、中山(今河北省定县)等据点为中心的关东势力。
后赵在统一关东后,国力不断壮大,终于在公元329年消灭了前赵。
石勒二十岁的时候,山西地区发生大饥荒,石勒遭人掳走,被卖到山东当奴隶,命运坎坷。
后来石勒跟其他奴隶决定结伙为盗,石勒成了首领,而且势力越来越庞大(怎么感觉跟陈胜、吴广起兵很像)。
就在这个时期,刘渊建立汉国,中原陷入一片兵荒马乱。
石勒看准了局势,率领手下们投靠刘渊。刘渊对石勒非常信任,将关东征讨的重责大任交给石勒。因为这个契机,石勒的声势扶摇直上,最后登基为帝。
石勒相当尊重中华文化,严格禁止汉族无法接受的胡族风俗习惯,例如将过世父亲或兄长的妻妾纳为妻子,或是在服丧期间结婚等等。
也不允许胡族做出凌辱汉族的行为。
当时胡族与汉族正处于互不信任的状态,因而衍生出非常激烈的对立,杀戮与掠夺。石勒所采取的政策,可说是化解双方心结,促进和睦为目标。
综观这个时期的历史,我们可以说石勒的施政相当有先见之明。
石勒采行和睦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佛教的影响。尤其是促使他皈依佛教的西域高僧佛图澄,功不可没。
石勒推崇佛教,除了是基于自己的信仰之外,当然也是站在收揽民心的立场,因为他深知佛教的力量有多么强大。
石虎(石勒侄儿)即位后将首都迁移至邺。他是个相当优秀的武将,当石虎死后,后赵便陷入大乱,最后由他的属下,汉人冉闵建立了魏国(冉魏)。
佛图澄佛图澄尊者在《高僧传》里归类在「神异」,也就是神通广大的意思。
佛图澄(公元232 ~ 348年),俗姓帛。
魏晋南北朝,是佛教由印度东传中国后的关键阶段,佛图澄是当时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大师来到洛阳的时候已经高龄79岁,本想在洛阳建寺弘扬佛法,但巧遇永嘉之乱,建寺计划因此延宕。
于是,避居草野山泽间,静观世局的变化。
澄当年由洛阳至襄国避难,由此决定了他辅佐石赵三十余年的经历,之后建寺893所,授徒万人,开创出中国北地特有依附皇权推广佛法的弘法典范,为日后释道安法师「依国主而立法事」的弘化打下了基础,使佛教日后大显于中土。
当时刘曜部将石勒屯兵葛陂(今河南新蔡县北),专以杀戮树威。
由于太残暴了,澄不忍苍生受苦,想要感化石勒,明查暗访后得知石勒的大将郭黑略是信奉佛教的,于是就先到郭黑略处住。
《高僧传》里记载,佛图澄「善诵神咒,能役使鬼物。
以麻油杂胭脂涂掌,千里外事,皆彻见于掌中......」。又能「听铃音以言事,无不效验」。
所以郭黑略每次跟石勒去打仗,都能预知胜负,石勒疑惑的问:「我不认为你有多厉害啊,为什么每次打仗都先知道胜负?」
略答:「将军天挺神武,幽灵所助。有一沙门,术智非常, 云将军当略有区夏(华夏),己应为师。臣前后所白,皆其言也。」
勒大喜(有人说你以后会当皇帝,当然高兴),曰:「天赐也。」
遂召澄问曰:「佛道有何灵验?」澄知勒不达深理,正可以道术为征。
因而言曰:「至道虽远,亦可以近事为证。」即取应器盛水,烧香咒之,须臾生青莲花,光色曜目。
勒由此信服。澄因而进谏石勒,要勤政爱民。
之后佛图澄常随左右,并规劝石勒减少杀戮。略举几件「神异」,让石勒更加敬重佛图澄。
敕龙致水:当时襄国城堑干涸,石勒问佛图澄解除缺水的良方。
佛图澄说:「今当敕龙」。石勒以为佛图澄是在开他玩笑,因为石勒的字是世龙,就回答佛图澄:我就是没办法才请你。
澄却说:「水泉之源,必有神龙居之,今往敕语,水必可得。」
当时,水源虽有数处,但都「久已干燥」。佛图澄带领弟子数人来到泉源旁,自己坐于绳床之上,「烧安息香,咒愿数百言」。
如此三日「水泫然微流」。此时,一条小龙「长五六寸许,随水出来」,不久,「水大至,隍堑皆满」。
预知心念:有一次,石勒因事发怒,欲杀害修行人,且要让师难堪,师就避至郭黑略住处,并告诫弟子们:「若大将军追问我去哪里?就说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石勒所派的人到处寻找澄,但都徒劳无功。石勒震惊地说:「吾有恶意向圣人。圣人舍我去矣。」通夜不寝思欲见。
澄知石勒已悔,隔天便专程去见石勒。石勒问:「昨晚到哪里去啦?」澄曰:「昨晚你怒气冲冲,所以暂时回避,今天你已回心转意,所以才敢来看你。」
石勒尴尬地笑说:「怎么会呢?你误会啦!」
预言擒曜:公元328年,刘曜率兵攻洛阳,石勒想要御驾亲征,大臣都劝不要,于是石勒跑去问澄,预言会打胜仗,活捉刘曜,于是自率中军出征!
长子石弘与澄留守。果然两军对阵,刘曜大败,刘曜的马掉到水里,活捉刘曜。当时澄以物涂掌,掌中看见用红色的绳子綑绑刘曜。
诫勿食葱:石勒称帝之后,对澄更加崇信。
当时,石葱想造反篡位,澄对石勒说:「今年的葱有虫,吃了定遭殃,你赶快下令,叫百姓不可食葱。」
石勒就诏告全国不要食葱,石葱心里有数,便悄悄地逃走了。由于师的智慧,免除了一场争夺的流血战事。
从此,石勒凡遇大事,必先向师请教而后进行,并称师为「大和尚」。
复活太子:石虎有一儿子名斌,颇得石勒的宠爱,突然暴病死亡,死了两天,石勒异想天开地说:「我听说虢国的太子死了,扁鹊又救活他。
大和尚是本国的神人,可赶快去告诉他,他一定能救活石斌。」师就取杨枝念咒,过了片刻,石斌果真坐起来了,不久即痊愈。
从此,石勒就把自己的幼子,寄养在寺里,每年四月八日佛诞节时,一定亲自到寺中浴佛,为孩儿发愿祈福。
石勒、石虎(杀了石勒的儿子石弘而自立为帝)在历史上皆以残忍滥杀而著称,在澄的劝谏下,石氏之暴虐稍有收敛。
石虎曾问:「佛法云何?」澄答:「佛法不杀。」
石虎 曰:「朕为天下之主,非刑杀无以肃清海内。既违戒杀生,虽复事佛,讵获福耶?」
澄为其解说:「帝王之事佛,当在体恭心顺,显畅三宝(佛、法、僧),不为暴虐,不害无辜。至于凶愚无赖,非化所迁,有罪不得不杀,有恶不得不刑,但当杀可杀,刑可刑耳。若暴虐恣意,杀害非罪,虽复倾财事法,无解殃祸。愿陛下省欲兴慈,广及一切,则佛教永隆,福祚方远。」
以慈悲不杀的劝谏,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石氏的恣意滥杀,实现了其悯念苍生、安定社会的济世宏愿。
建武十四年(公元348年)八月,因为石虎的第二个太子石宣暗杀其弟石韬,并阴谋篡夺石虎的皇位,石虎虐杀了亲生儿子石宣,废掉皇后杜珠。
当时澄谏石虎曰:「既是陛下之子,何必杀害?陛下若含怒加慈者,尚有六十余岁寿命。如必诛之,宣当为彗星下扫邺宫也。」
预言杀了儿子会让后赵加速灭亡。结果石虎不听。以铁锁穿过石宣下巴,将其活活烧死。而其官属三百余人,皆分尸投之漳河。
十一月,石虎大宴群臣在太武殿。澄预知后赵将灭,后来就跟弟子说:「过几年石氏当灭。吾及其未乱先入灭矣。」
即派人与石虎辞曰:「物理必迁,身命非保。贫道焰幻之躯化期已及。既荷恩殊重,故逆以仰闻。」十二月八日卒于邺宫寺。世寿一百一十七。
佛图澄的弟子有法首、法祚、法常、法佐、僧慧、道进、道安、僧朗、竺法汰、竺法和、竺法雅等人,但最重要的则是道安法师。道安法师是确立中国出家人一律姓释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