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所建之国,则有二赵(前赵、后赵)、三秦(前秦、后秦、西秦)、四燕(前燕、后燕、南燕、北燕)、五凉(前凉、后凉、西凉、南凉、北凉)、夏,共为十六国。结束了二赵,接下来进入四燕与前秦。
鲜卑崛起
就在这个时期,位于辽西(现在的辽宁省内)的鲜卑族慕容皝于公元337年定都龙城,自称燕王伺机准备南下。
三世纪初,以慕容、宇文、拓跋等部族为主的鲜卑诸部族,在内蒙古各地争夺地盘。
随着晋朝国力的衰弱,便开始侵门踏户的进入华北地区定居。在东汉檀石槐(鲜卑首领之一)的时期,慕容部便是鲜卑的一个部族,游牧于右北平至上谷(今遵化至北京一带)地区。
三世纪初,自大凌河流域迁徙至辽西,转变为游牧、农耕并行的生活。
慕容皝是建立前燕的鲜卑慕容部领袖慕容廆之子,他在公元342-346年之间统一了辽东、辽西地区的势力,消灭宿敌宇文部,后来又成功消灭了扶余国(吉林省一带)。
于公元345年开始采用年号。公元348年,慕容皝去世,儿子慕容儁继位,继续扩大势力范围,趁后赵陷入混乱之际吞并河北,于公元357年迁都于原本后赵的首都邺,成为中原大国;
为其后的诸燕国(取代前燕的后燕、建国于山东地区的南燕、建国于河北地区的北燕等)打下了基础。
前秦苻坚登场
而华北的另一个政经中心关中地区,盘踞着藏系的氐族及羌族的势力。
趁着后赵大乱之际,氐族的酋帅苻洪与羌族酋帅姚弋仲互争霸权,苻洪的儿子苻健即位后,在公元351年于长安建立前秦,华北地区自此进入氐族前秦与鲜卑前燕两大国东西抗衡的时代;
不久之后,前秦的苻坚即位,他是五胡十六国时代少见的英明君主,不仅消灭了前燕(公元370年),更大力推动石勒曾尝试过的胡汉融合政策,让五胡十六国时代在此遇上重大的转折点。
值得我们好好认识一下。
苻坚的母亲曾梦见受到神灵宠幸而怀孕,足足怀了十二个月才生下苻坚。
八岁时,苻坚就请求祖父苻洪聘请老师来教他儒家思想,苻洪大奇!
欣然同意,并感叹:「汝戎狄异类,世知饮酒,今乃求学邪!」。
公元354年,其父苻雄去世,苻坚承袭父爵东海王,亦获授龙骧将军。
公元357年,姚襄图谋关中,姚襄也是骁勇善战的一位武将,跟吕布一样常常换老板,一开始是后赵的将军,后赵被冉魏打败后,姚襄归降东晋。
因其博学及善于议论,很得江东人士敬重。
当时东晋的主政者殷浩要北伐,忌惮姚襄兵力强盛,不但囚禁姚襄送去当人质的弟弟,更屡次派刺客行刺姚襄,但刺客没有下手,反告诉姚襄实情(可见做人成功!)。
后来反叛东晋,想要称霸一方,但没如愿,最后被前秦消灭。
当时前秦皇帝苻生赏罚失当,凶残好杀,苻坚当时很有声誉,姚襄旧将薛赞和权翼亦欣赏苻坚的才能,并劝苻坚学汤武伐昏君夺帝位同年,苻坚与其兄苻法得知苻生有意加害,于是先发制人,入宫罢黜苻生,不久杀死苻生。
苻坚将帝位让给苻法,但苻法自以庶出不敢受。苻坚在群臣的劝进下即位,并降号天王,称大秦天王。
即位后苻坚以汉人王猛为中书侍郎,掌机密之事。并诛除苻生宠信的董荣等人,随后擢用李威、吕婆楼、王猛、权翼、薛赞等人。
苻坚与王猛
苻坚即位后,精简政府部门,恢复已绝的宗祀,上礼神祇,鼓励农业,设立学校,扶持鳏寡孤独和年老无依者。
另苻坚不优待宗室,即使是宗室中人,若无才干都会被弃用,这一点被说是之后亡国的原因之一。
苻坚亦下令与民休息,在公元358年讨平并州叛变的张平后就下令偃甲息兵,直至公元365年出兵平定刘卫辰及曹毂的叛乱前都没有战争。
苻坚又应当时秋旱而下令减少皇室膳食和暂停歌舞伎乐,将金玉锦绣等贵重物品散发给军士,并命后宫少做衣服。
苻坚重用汉人王猛,辅佐前秦朝政长达18年,对内整饬法纪、选拔贤才、富国兴邦、兴建水利、打压世族以中央集权,
对外先后平定西陲诸部与东面强敌前燕,故宋书称其为「王猛之相苻坚也,北人以方之诸葛亮」。
重用王猛这件事,令原本氐族豪族及元勋十分不满。其中樊世自恃是氐族豪族,且有大功勋,当众直斥王猛窃取为前秦立下赫赫功勋的功臣之成果;
「吾辈与先帝共兴事业,而不预时权;君无汗马之劳,何敢专管大任?是为我耕稼而君食之乎!」
猛曰:「方当使君为宰夫,安直耕稼而已。」
世大怒曰:「要当悬汝头于长安城门,不尔者,终不处于世也。」
猛言之于坚,坚怒曰:「必须杀此老氐,然后百僚可整。」
(「我们与先帝共兴国家,现在都没有掌权;你一点功劳都没有,怎么就敢专掌大任?这不就是我种田你收割吗?」王猛答:「我还想让你做屠夫,不止要你种田呢。」樊世因而大怒:「我一定要把你的头吊在长安城门。」苻坚知道后认定必须杀掉樊世,才可整顿百官。)
苻坚于是命人处死樊世。樊世死后各氐臣都抨击王猛,却换来苻坚的漫骂和鞭挞,终令王猛在氐人面前树立威严,大臣们都忌惮王猛。
公元369年,前燕吴王慕容垂在击退东晋桓温的北伐军后因受到慕容评排挤,于是出奔降秦。
苻坚十分高兴,亲自出郊迎接,对其极为礼遇,更以其为冠军将军,不顾王猛要他提防慕容垂的谏言。
后来淝水之战,大部分的将军都反对出征,只有慕容垂顺着苻坚的意思,大力赞成。
同年十二月,苻坚以前燕违背当日请兵的诺言,不割让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县西北)以西的土地予前秦为借口出兵前燕,令王猛、梁成和邓羌率军,进攻洛阳(今河南洛阳市),并于次年年初攻下。
六月,苻坚再命王猛等出兵前燕,自己更亲自送行。
王猛终在潞川击溃率领三十多万大军的前燕太傅慕容评,并乘胜直取前燕首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苻坚更在王猛围攻邺城时亲自率军前往邺城助战。
拿下邺城后,正出奔辽东的前燕皇帝慕容暐被前秦追兵生擒,前燕在辽东的残余反抗力量亦遭消灭,前秦正式并吞前燕。
王猛于公元375年去世,临死时说:
「晋室现在虽然立于偏远的江南地区,但承继正统。现在国家最重要的就是亲近仁德之人以及与邻国友好。臣死以后,希望不要对东晋有所图谋。鲜卑、羌虏都是我们的仇敌,终会成为祸患,应该将他们除去,以利社稷。」
希望苻坚先解决国内鲜卑和羌族等其他少数民族对前秦政权的暗藏问题。不过,苻坚在统一北方后仍未听从王猛之言,导致后续战败淝水,华北再度陷入兵荒马乱。
公元376年,苻坚以张天锡「虽称藩受位,然臣道未纯」为由出兵十三万进攻前凉。
当时苻坚亦派阎负和梁殊出使前凉,征召张天锡到长安,然而张天锡不愿投降,决意与前秦决一死战,下令斩杀来使,并派马建抵抗前秦。
随着前秦军西渡黄河,攻下缠缩城(今甘肃永登县南),张天锡更派掌据到洪池(今甘肃天祝县西北乌鞘岭)协同马建作战,自己更亲自率兵到金昌助战。
然而,前秦军进攻二人时,马建竟向前秦投降而掌据战死,张天锡惊惧而退还都城姑臧(今甘肃武威)。
前秦军接着直攻姑臧,张天锡被逼出降,前凉至此灭亡。
随着先后攻灭前燕、前凉等政权,北方唯一的割据政权就是拓跋氏建立的代国。
在灭前凉的同一年,苻坚以应刘卫辰求救为由,命幽州刺史苻洛率兵十万,另派邓羌等率兵二十万,一起北征代国,为前秦所灭。
至此,前秦成功统一北方,只剩下据有江南地区的东晋还没统一。
公元378年,苻坚派苻丕等人进攻襄阳(今湖北襄阳市),另分一路由慕容垂、姚苌率领的军队经武当,配合苻丕进攻襄阳。
数月后,兖州刺史彭超请求进攻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并上言请派重将出兵淮南,与进攻襄阳的苻丕联合,形成东西并进之势,以期最终消灭东晋。
苻坚同意并派了俱难、毛盛等人进攻淮阴(今江苏淮阴)、盱眙(今江苏盱眙县东北),隔年攻下襄阳。就在南攻东晋之时,镇守洛阳的北海公苻重谋反,不过很快被平定,苻重获赦。
释道安登场
苻丕攻陷襄阳后,战火迫使高僧释道安移居长安。道安法师到长安后,苻坚说:
我以十万之众攻襄阳,结果止得了一人半,「(道)安公一人,习凿齿半人也。」
之后,师住于长安五重寺,僧众数千,并大扬佛法。
释道安(公元312年-385年),俗姓卫,常山扶柳(今河北冀县)人,凈土宗初祖慧远之师,是中观般若学在中国的先驱,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鸠摩罗什推崇他是「东方圣人」,当时有「弥天释道安」的美誉。
道安12岁出家。刚开始的时候,师父让他于田间耕作。
过了三年,道安要求阅读佛经,师父随便给了他一卷约五千字的《辨意经》(即《辨意长者经》)。
道安利用休息时间,读了这部经,而且也背下来。傍晚回来,经书还给师父,要求看别的经书。
师父反问他一本书都还没看完,怎么要新的呢?道安回答:
昨天那部经,已经背诵下来了!
师父虽然不太相信,还是又给了他一部近万字的《成具光明经》,道安仍用休息时间阅读,并且也背诵了下来。
傍晚回来,将经还师,他师父感到有些意外,并且当面让道安背诵一遍,果然一字不差。
师父大为惊异,这才发现他这位徒弟原来很不寻常。二十岁时道安授「具足戒」,成为比丘。
后赵石虎登基后迁都于河北邺城,此时道安也游学至此,到中寺拜佛图澄为师,此时澄师已逾百岁,师徒相谈甚欢,佛图澄极为欣赏他的才华,但众人见道安相貌不扬,颇有轻视之意。
于是佛图澄每次讲经,都要道安为大家再复述一遍,道安屡释群疑,众人大为叹服。
遂有「漆道人(道安),惊四邻」之赞(漆黑如炭的僧人)。
当时冉闵灭后赵而建立魏国,道安目睹社会动乱,便带着徒众从河北的邺城到山西的护泽避难,护泽山明水秀,道安研读佛理,并与各地善知识书信往来,讨论佛法义理,并等待时机出山弘法。
般若、缘起性空
当时南北朝佛教界以「般若」理论为主,般若是梵语,翻译为「智慧」。
有分「世间」与「出世间」的智慧。平常我们接触到的知识理论如人文学、科学或医学等等,是世间智慧,
而出世间智慧是「解脱生死」的智慧,是脱离了六道轮回的生死。
如何解脱生死呢?
先从了解「因缘」开始,世间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例如一朵花,必须有种子、泥土、空气、阳光、水、适当的气候、以及可能的外在条件配合,才能生出花来,少了任何一个,都可能造成无法开花。
因此万事万物是「因缘有」,这个「有」是有生死(灭),把时间拉长来看,万事万物都将灰飞烟灭,是「毕竟空」,「空」是表示没有恒久不变的事物,这是般若智慧。
一直到后来的陈、隋两朝之间,出了另外一位高僧,被誉为东土释迦的智者大师,高举「法华」大旗并创立天台宗,才让法华经的义理流传于中土。
公元354年,道安认为弘扬佛法时机已到,因此到太行恒山(河北阜平)立寺传教,此时道安已经43岁,当时来跟他请法的人几乎遍布大半个河北。
由于华北地区的战乱频仍,道安与徒众四处迁徙,深思何以无法将自己的影响力扩大呢?
当年师父佛图澄之所以可以慈悲度众、拯救苍生,靠的不就是取得后赵国君对佛法的信任与推广吗?
于是告诉了弟子他的想法:「不依国主,则(佛)法事难立,又教化之体,宜令广布(佛法的教化需要广泛流布)。」
当下即分派弟子到各地弘法,令竺法汰到东晋的扬州、建康等地去弘法,他对竺法汰说:
「东晋的读书人喜好风雅,你谈吐得体,适合前往。」
考虑到四川巴蜀地区位置偏僻,少闻佛法,因此对弟子法和说:
「你去四川弘法吧!那里山明水秀,是个休养生息之地。」两位弟子深感师恩,都怕此地一别,便无法再会。
但出家人以如来家业为使命,岂可因私情而忘,皆收泪礼拜道安法师而别!道安则前往襄阳宣扬佛法。
当时的襄阳为东晋重镇,名人雅士汇聚一堂,道安的到来也增添了一份光彩。
东晋皇室非常崇尚佛教,如明帝善书画,尤工佛像;
哀帝也好佛法,常延请竺道潜入宫讲法;
简文帝非常敬重佛教,他曾亲临瓦官寺听竺法汰讲《放光般若经》。
孝武帝笃信佛敎,他甚至在宫殿内设立精舍,专供僧人居住弘法。
后来,他听说道安法师来到襄阳,专门遣使到襄阳问候,并下了一道诏书,以表彰道安法师弘法之勤。
而大臣如王导、庾亮、谢安、王羲之等等,也都乐与高僧往来。
东晋上流社会广泛地信奉佛法,也许正是道安决意南下襄阳的一个重要理由。
因爲,他在自己颠沛流离,千辛万苦的经历中,已经深切地体会到,弘传佛法除了分遣徒众前去各地,使之广布之外,还应积极取得权力阶层的理解和支持,佛法不离世间,孤立起来传道,在这样一个动荡的社会是行不通的。
在往来众人之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则属东晋名士习凿齿。
习凿齿博学广闻,以文名著称,其辩才早已名满天下。
某天习凿齿前往道安法师驻地的檀溪寺拜访,自我介绍曰:「四海习凿齿。」
道安应声回答:「弥天释道安。」
二人机锋相对,禅意盎然,时人称许,以为名对。
习凿齿后来并向谢安推荐道安,力赞道安知识渊博、道风严谨,不以神通惑众,全凭高超的智慧远见与道德学问律己教人,所以得以表现出与众不同的风格。
当苻坚攻克襄阳,也结束了道安在襄阳15年的弘法,继而前往长安开启了新的弘法生涯。
除了成为佛教界的领袖,也是苻坚的「国事顾问」。
下篇介绍淝水之战与道安法师如何影响苻坚以及法师对中国佛教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