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沙水水无沙

是禅牛呀 2024-09-09 12:27:16

长沙是一座历史古城,从秦国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之一长沙郡起始,算起来,也有两千两百多的建城史了。

可自1938年11月12日到14日国民党政府以“焦土抗战”为名点燃的焚城大火和日军飞机大轰炸后,长沙城就变成一片瓦砾和废墟,地表上的历史古迹几乎无存。很多人熟知的岳麓书院、天心阁、开福寺、太傅里等,其实都是后来重建的。真正保存下来的,或恐只有白沙古井了。

白沙古井自古就是天下名泉之一,虽然没有济南趵突泉和无锡惠山泉那么有名,但在湖南却是首屈一指。明朝之时,白沙古井就被誉为长沙第一泉,还有一首民谣流传至今:“无锡锡山山无锡,平湖湖水水平湖;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

伟人毛泽东的那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游泳》词中,起首一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中的长沙水,指的就是白沙井水;烟民们熟悉的白沙牌香烟,就是以这口古井命名。而长沙最著名的“白沙液”酒,也是用这口古井里的水酿造出来的。

为此,到长沙,一定要去白沙古井看看,去喝一口古井水,润润心脾。

在长沙市老城区南门外回龙山北麓,白沙路南,便是绿荫笼罩着的白沙古井公园。公园里,一座现代修建的牌坊正中,“白沙古井”四个字颇为醒目。牌坊旁,依山而砌的扇形井台上,一字排列着四口水井,这就是白沙古井。

白沙古井牌坊

每口井的井口皆为两尺见方,很小,四周用条石围铺。据说,无论长沙城里干旱多久,这四口古井也从不干涸,而且井水清澈甘甜,难怪很多市民每天都不辞辛苦来这里取水,风雨不断。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拿着大桶小桶、大壶小壶,依次舀水。

长沙百姓最爱白沙古井水

白沙古井始凿于何时,已难考证,只知最早为一个泉眼。明末之时的《长沙府志》记载:“白沙井,县东南二里,井仅尺许,清泉甘美,通城官员汲之不绝,为长沙第一泉”。由于泉井水清澈甘冽,水质极佳,长沙城内居民世代多饮用此水,不少人还以贩卖白沙井水为生。雍正年间记载,“近井居民净夕舀之,贮以巨缸,平日担入城,可得钱七八”。据当事者回忆,旧时,贩水人都会将井水担送到城内用户家中,一担白沙井水的售价与当时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相互挂钩。譬如,当时的米价是7分多一斤,肉价3角多一斤,鱼价为1角多,蔬菜价为一两分,一担水价就约等于一斤米价,贩水者一天多者可贩水20余担。为了生计,终日挑担送水,颇为辛苦。

为争得利益,当地恶霸也曾多次想垄断白沙井水,继而曾引发械斗。后来,官府张贴告示整治:“照得白沙井水,四井界限分明;卖水吃水各井,官井专供官军”。

此时的井水,已成为商品,沿井而居的人家也就多了起来,逐渐形成现在的白沙街。由于这条白沙街是旧时从城区到白沙井取水的主要通道,时有井水不断由运水人的水桶或水车中泼出,致使这段路面终日潮湿,就连晴天也要穿油鞋(古代的防水鞋)。当时流传的俚语“有女莫嫁白沙街,落雨天晴穿油鞋”,说的正是此事。

到了乾隆年间,白沙井水已成为长沙城里的重要饮用水源。自古,中国的老百姓就很纯朴,当他们对某项事物喜爱和依赖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将之顶礼膜拜,奉为神灵。在井台中间,就有一个香炉,这是人们在此祭祀水神之处。信奉神灵,是中国人的传统,其实更是人类敬畏大自然的一种表示。大自然给了我们衣食住行的一切生活必须,我们又怎能不对大自然不恭维不敬重!

所以,当时的国子监生张九思就在《白沙泉记》中说:“其泉清香甘美,夏凉而冬温。煮为茗,芳洁不变;为酒,不酢不滓,浆者不腐;为药剂,不变其气味。三伏日饮者,霍乱、呕吐、泄泻,病良已。”他把白沙井水渲染的近乎神化。同时,他还生动地描写了人们排队汲水的场景:“汲者至,人肩二桶,手一瓢以待,以至之先后为次。先者两人对坐,迭举瓢,俯仰若献祷,汲满,以次进就,举瓢如初,竟日暮不息。”

白沙井中间设有祀奉水神的神台和香炉

由于水质上优,白沙井水一度还被定湖南乡试的考场专用水。一般湖南乡试的考期多在肠胃疾病易发的农历八月中上旬。早先,考场用水就近取自贡院内及附近的6口水井。后来考生多了,用水量加大,考场官吏只得去城中他处井中汲水。由于有些井水水质不佳,考生多有罹患时疫。道光十二年,湖南巡抚吴荣光便下令,雇人专取白沙井水,供士子用,并为此加设了管水官,还派了兵勇守护。自此,三湘学子参加科考之时,皆可尽享白沙古井之水。由之,许多湖湘之士就是喝着白沙古井水走向世界的。

新中国成立后,地方政府多次对白沙井予以整修,井边用花岗石板铺成略低于地面的扇形小广场,四围以石栏。靠山的一面,用块石砌成半圆形护坡,坡侧植树,南北井中横嵌“白沙古井”石碑,成为长沙地域名胜之一。

古井西侧,是一片黛色巨石,傍山而立,上面刻着各种字体的“水”字。白沙井公园的设计者确实有想象力,把古今各体各家的字融在一起,给白沙井增添了不少文化气息。来这里的人,大都不由自主地走到壁刻前面,细细端详一番。

夕阳西下,但来古井汲水者却丝毫没有减少。清澈的井水,浓浓的树荫,给人们带来的是清凉的享受。一眼泉,虽不大,但是它一直在哺育着一方人。

在长沙,并非只有白沙井这一处古井,有名的,还有南沙井、鸳鸯古井和白鹤泉井。

南沙井在白沙井西南七百米处。相传,原先,南沙井分二眼,一眼出水,一眼出油。出水的那眼井与白沙井一样,清澈见底,长年不涸;那眼出油的井每天从井孔里溢出的油,不多,仅供附近寺庙里点灯之用。寺庙里有位叫月空的懒和尚因不愿每天去井里取油,就在一个夜晚把井眼挖大了许多。结果,那眼井就再也没有溢出一滴油,而是一井混浊的水。据说知道如今,南沙井的水仍是一清一浊。

鸳鸯井在长沙城北的幸福桥西侧,它与白沙古井分处市区南北两端。也有两个泉眼,故称鸳鸯井。这口井里的水也是四时不涸,明净清澈。由于两口井相连,人们便叫这两口井为鸳鸯井,其和附近的幸福桥,同为人们美好祈愿的象征。只是,这两处水井,我前去探访,却皆未找到,不知是早已湮没还是另做他用,颇为遗憾。

而白鹤泉井,我去过,还在那里喝了一杯清茶。白鹤泉井在岳麓山麓山寺观音阁一侧,泉井汇聚麓山流下来的清泉。方志记载:“泉出岩石中,仅一勺许,最甘洌,相传尝有白鹤飞止其上,故云。”你想,古时便有一对仙鹤飞翔其上,倒影留在泉中,沾染了无数的仙气,泉水岂能不清不冽!据说是古时曾有好茶者用此泉水沏茶,发现杯内热气蒸腾,有如白鹤飞翔,神奇无比。有好事者将此事报告了长沙王,长沙王便派专人天天过江取泉水,供自己享用。说是某日取水者担水过江时,突遇狂风大作,盛满白鹤泉水的陶罐全都泼洒入江。背水者怕耽误长沙王饮茶,便舀取江心净水替代。谁知长沙王早已熟谙白鹤泉水,只抿一口,便发觉有假,盛怒之下,将取水者处死。仙鹤得知,深感长沙王无道,便振翅远去,再不回来。仙鹤一去不复返,却让无数文人墨客为之惆怅。更有人作诗感叹:

凉意动林木,徜徉亭自闲。

泉流至今冷,鹤去几时还。

还有人叹息:

仙鹤去不返,流泉清复清。

本无出山志,聊作在阴鸣。

1976年冬,我奉父亲的指派,去长沙拜访父亲在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时的老战友。顺路,去逛了岳麓山。我在1976年12月29日的日记中写道:“上午,去岳麓山南麓湖南省计量局宿舍,冯福祥局长家包饺子款待我。午饭后,离开冯家,去岳麓山。

山上,空无一人,只有屈曲的山路,还有挺拔的青松。不一会儿,竟走得浑身是汗。

山下,有一寺院,寺旁有“白鹤亭”。亭旁是一茶室。进去,想喝杯茶。

茶娘却甚是泼辣,因她的湖南话我一时没听懂,她便凶煞地大声喊了一句:“交四角钱押金,一角钱一杯!”我甚为不满,不就是几角钱的事吗,何至吼叫!便丢出五角钱,买了杯茶,坐在茶桌旁,很不爽地喝了起来。越喝越有气,便掏出笔记本,写诗一首:

偶来长沙城,慕名登岳峰。

遍山葱葱树,几株不老松。

雪覆松坡碑,冰封克强墓。

遥望逢帝子,抚竹见娥英。

岳麓非千仞,弥久负盛名。

润之求学地,蔚然爱晚亭。

迎风冷水浴,读书对晨星。

闹中练意志,坡阴谈革命。

我今访胜迹,品茗白鹤亭。

只因熟鄂语,不谙湘江音。

茶妇一张口,便出恶语兇。

都说汉女狠,今尝湘女情。

无语独惶惶,游兴一扫空。”

哈哈!

如今,长沙早已改变了模样!

0 阅读:6

是禅牛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