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的智慧,就是人生的智慧,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世上共有两种智慧:
一是化繁为简、由表及里、直击要害的内向求索;
二是旁征博引、兼容并蓄、融会贯通的集大成者。
任何一种智慧的取得,都着实不易,要付出无比的艰辛和努力。
简单炒股,从交易第一公理出发,建立了一个交易系统的框架。
聪明炒股,从交易第二公理出发,构建了一个交易信号的框架。
智慧炒股,从交易第三公理出发,深入探讨影响价格波动的根本原因。
我们将超越技术分析的范畴,试着从其他角度,来描述和解释交易。
这个角度主要是基本面分析和周期分析。
一个核心,三个平台,是对交易系统最本质的描述。
在搭建好平台的基础上,寻找高胜算的交易信号,就是交易之道。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最终你会懂得,大道至简,大音希声,挑能跳过的栏杆跳,才是交易的大智慧。
对优秀交易著作的学习和思考,是交易者不可或缺的必修课。
读著名交易类经典,
不只是学习交易大师们观点的优点,更重要的是,从中感受作者的成长历程和心理轨迹。
我在不断地阅读中得到了无数的乐趣,同时也让我的交易思想逐渐成熟。
同样,也希望你能在我的文字中,找到阅读的快乐和进步的动力。
《炒股为生——鼓浪交易法》第二十七章:交易第三公理
股价波动的原因是什么?
这是所有交易者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要在市场中持续稳定盈利,其实就是不断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价格波动的直接原因是多空双方的力量对比。
当多方占优时,价格就会上涨;
当空方占优时,价格就会下跌。
成交必然是一买一卖。
有人买,同时有人卖,才能够成交。
所以,任何时候,成交的买盘都等于卖盘。
但当愿意在某个价格上买入的数量多于卖出时,就会有部分交易者以更高的价格买入,使得价格上涨。
随着价格的上涨,愿意买入的交易者数量在减少,而本来不愿意卖出的交易者也逐步加入到卖岀的阵营,从而使得买卖力量对比逐渐地偏向空方,价格开始下跌。
交易就是这样一个交易者根据价格的不断变动,心态相应调整的动态过程。
力量对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力;二是意愿。
对于多方来说,能力指的是所能够动用的资金量。
资金量越大,就可以形成越大的买力,促使价格上涨。
意愿指的是你是否愿意买入,光有能力,却没有意愿,无法形成真正的买力;
只有意愿,却没有能力,结果也是枉然。
对于空方来说,能力指的是已经持有的筹码。
当然,能够融券的情况下,所融到的筹码也是能力的一部分。
意愿指的是你是否愿意卖出。
光有能力,没有意愿,无法形成真正的卖力;
只有意愿,却没有能力,也没有实际意义。
价格的波动,就是多空双方的意愿和能力随着价格的波动而相应波动的过程。
能力的差别是客观的,有实力的机构或者部分大户的能力远超散户。
因此,在交易市场上,主动权永远是由他们来掌控的。
散户的数量虽多,但一盘散沙,无法形成合力,往往成为弱势的一方,充当牺牲品的角色。
意愿则是一个相对主观的因素。
意愿的实质是交易逻辑。
每笔交易背后都有一个交易逻辑,也就是说,每一笔交易总是按照一个相对确定的逻辑来进行的。
越是成熟的交易者,其交易逻辑越是清晰。
散户也是有交易逻辑的,比如根据利好消息买入就是一种交易逻辑。
散户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交易逻辑逐步清晰并确定的过程。
可以这么讲,交易之争,其实质就是交易逻辑之争。
不同的交易者,持有不同的交易逻辑,这些逻辑的碰撞,使得不同交易者面对同一个价格产生分歧,从而促使成交。
要判断价格波动的方向,就是要紧紧抓住主力投资者(也就是能力强势的一方)的交易逻辑,
并合理地跟随。
按照交易实践,目前至少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 高度竞争对抗的市场。这样的市场中,没有谁可以绝对控制,顶多是在短期内对走势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最终的走势要靠市场的合力。我把它称作完全竞争市场。
(2) 存在一个高控盘的主力。就股票而言,一个主力持有其流通筹码的50%以上,就可以说是高控盘。其含义就是该主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价格的波动。我把它称作垄断市场。
(3) 市场不是由一方控制,但也不是高度竞争和对抗,而是由几个交易逻辑很相近,实力也较为接近的机构共同控制。我称为寡头市场。
第一种情况适于大多数成熟市场的期货品种。没有人可以控盘,高度竞争,激烈对抗,市场的走势基本取决于合力。
道氏理论、波浪理论等早期的理论,基本都是对这类市场做出的解释。
其核心的特点就是没人控盘,走势取决于合力,因此其走势有自己的规律性。
第二种情况适于某些盘子不是很大的股票。这些股票的流通筹码被一个主力慢慢搜集,逐步达到控盘的程度。当然,根据其持有流通筹码数量的不同,运作模式仍然有差别,但本质相差不远。
比如,我们把控制流通筹码70%以上叫作高控盘,而50%左右叫作中控盘,其运作模式会略有差异,但原理相差不大。
第三种情况因为盘子比较大,所以几个有实力机构共同控制。
因为这几个机构的交易逻辑极为相似,所以类似于控盘,但由于不是一家,而是各自有自己的决策权,所以使得他们之间是既合作又提防的状态,其运行规律又会有所不同。
这种情况,通常适用于某些业绩好的优质蓝筹股或者高成长股票。基本都是机构扎堆。因为这些机构的投资逻辑如岀一辙,可选的目标股票有限,所以很容易出现这种状况。
上述三种情况,其价格运行的规律显然是不同的。
试图找到一种适用一切的终极规律,有些不切实际。
传统的技术分析理论,基本都是对第一种情况的解释。
第二种情况,其核心是要理解控盘主力的交易逻辑,固然他可以较为容易甚至是随心所欲地影响价格,也就是有能力,但未必有意愿。这是因为,他们之所以要控盘,是根据其交易逻辑做出的合乎理性的决定,后续必然需要一系列的操盘策略与之配合。
所以,在貌似杂乱无章的波动背后;实则是不同于传统技术分析的操盘逻辑。
只有深刻地理解了这种逻辑,才有可能真正把握其价格波动的规律。
第三种情况,适合于机构扎堆股。这种股票也有自身的运作规律。很多人说这种股票技术分析是失效的。的确,我们所熟悉的那些技术方法貌似都失去作用,但要清楚,不是技术分析失效,而是适用于不同的技术分析手段。其出发点仍然是深刻地理解机构的投资逻辑。
交易之争,其实质是交易逻辑之争。这就是交易第三公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