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的电影《上甘岭》为啥在剧情、战术上都挑不出一点毛病?

论文史谈哲思 2023-10-07 18:49:05

抗美援朝电影里面最经典的就是《上甘岭》了,为啥这片子百看不厌?在剧情,战术上都挑不出毛病?这是因为《上甘岭》在拍摄时为了保证战争情节的真实,专门请到了上甘岭战役的特等功获得者赵毛臣当军事顾问。

赵毛臣是第45师134团2营4连指导员。在上甘岭,赵毛臣带领指战员在坑道中坚守了14个昼夜,组织战士主动出击11次,炸毁敌人7个火力点,1个掩蔽部,毙伤敌人70多个,打退敌人50多次进攻。

整部影片拍摄时大到攻防战术、坑道布局、排兵布阵,小到爆炸效果、中枪的姿势、战场救治伤兵等等,都是赵毛臣“说了算”。就在这样的细致布景、仔细安排下才拍摄出来了这么经典的影片。反观今天的军事题材影片,不求能请到真正的战斗英雄,但是最起码请一个相关的研究者,也不至于犯很多常识性的错误,让人贻笑大方吧。

一、参军

1924年8月初7,一个漆黑的夜晚,赵毛臣出生在河南宝丰县赵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不久,他的父亲在一场灾荒中被活活饿死了,为了活命,他母亲带着三个孩子(姐姐、妹妹和赵毛臣)讨饭度日。

在苦水中泡大的赵毛臣,爱憎是非常鲜明的。1944年春,他听说日本鬼子要过沙河去搞“三光”,便连夜悄悄地将过河的渡船沉入河底。可是,躲过一灾,又来一灾。没几天,国民党军队打着抗日的旗号在赵庄一带大抓壮丁,20岁的他当然在劫难逃。在国民党军队里,当官的把兵不当人看,总想找机会逃跑。

一年后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他以拉肚子为由,闯过几道哨卡,终于喜出望外地逃出了国民党的军营。母亲擦了擦快哭瞎了的双眼,真的看见面黄肌瘦的儿子站在她眼前,猛地一把抱住他大声痛哭起来。

纸包不住火,赵毛臣逃跑回来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保长耳里,于是保长找上门来,强行要他去当护路差。已饱尝当差滋味的他,死活不肯再离开受苦受难的母亲。可是,理直没有保长的棍子直,他被保长关押着打得死去活来。后经众乡亲多次求情,保长才将他放了出来。

1947年冬天,挺进中原的刘邓大军雄赳赳地开进了赵庄。他目睹这支早已耳闻的英雄部队,便一见钟情地爱上了。在征得母亲的同意后,当天晚上,他就兴高采烈地穿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

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军队部分代表(前排左二为彭德怀,后排左四为赵毛臣

二、上甘岭战役

他一走就是6年,母子之间都杳无音信、不知死活。6年中,随部队马不停蹄一仗接一仗地参加了两战洛阳、解放郑州、淮海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千里追击、西南剿匪等许多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一直到上甘岭战役胜利结束之后的1953年元旦这天,赵毛臣才趁这个喘息的机会,怀着激动的心情向远在想国的妈妈写第一封信—―

亲爱的母亲:

儿这是第一次给您写信,是向您报告一下儿在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斗中,英勇杀敌立功的情况。我想母亲听说后一定会很高兴的。

1952年10月19日,在上甘岭战役中,我们发动了一次反击。在上级英明的指挥下,儿曾奋不顾身地组织部队反击敌人30次,占领了2号阵地主峰。有一次反击,仅短短10分钟的时间,就连续击破了敌人4个火力点,并击退敌人4次疯狂的反扑。这次上甘岭战斗中,在缺粮无水的情况下,儿一直坚守坑道15昼夜,给我们反击部队保留了阵地,并打开了前进的道路,终于取得了辉煌胜利。

母亲,我们每个同志,在每次战斗中,都是抱着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决心,来保卫祖国的建设,保卫祖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安全,保卫世界和平。在任何情况下,儿都能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以英勇杀敌的实际行动,来报答祖国人民的慰问和支援。母亲,儿在这次英勇的战斗中,由于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上级给儿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的称号。这个光荣,是属于毛主席,属于全国人民的。

儿决不骄傲自满,还要警惕敌人的阴谋活动,如果敌人胆敢再来侵犯我们,我们就坚决给他一个更沉重的打击,争取再立功。

今将立功喜报寄回去,请母亲收到后给一回信,并将家中的情况告诉儿,以免挂念。

儿 毛臣

1953年元旦于朝鲜

两个月后的一天,赵毛臣终于盼星星盼月亮盼来了母亲(请人代笔)的回信——

亲爱的毛臣孩子:

你寄回来的立功喜报娘见到了。你在前线英勇杀敌立了特等功,给娘争来了天大的光荣,使娘居然成了特等功臣的光荣母亲,娘真高兴极啦!孩子,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娘,对得起祖国人民,对得起毛主席!

2月4号,县里特为你开了个庆功大会,台子就搭在咱家的大门口。县政府为了让到会的人参观咱的家庭,早10天前,就派人来给咱盖上了新门楼,打了新院墙。这天,真是娘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日子,省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志愿军回国荣军代表崔同志,县里和各区的代表同志,咱区的区委书记和区长,还有多年没有来过的老亲友,都来给咱庆功来啦!省府领导赠给咱50万元(相当现在的50元)慰问金,宝丰县各界人民送来两个金色光荣匾,上面写着“一人立功,全家光荣”和“英雄旗帜”。另外,还有22面红绿大锦旗。庆功大会锣鼓喧天的,可真热闹呀!在奏乐鼓掌的欢呼声中,尹副县长亲自给我披绸戴花,接着又有一群可爱的小孩子,把娘身上插成了花人。

孩子,这些光荣,真是娘做梦也想不到。你想想咱从前受的是啥罪呀!民国21年往南路去逃荒讨饭,忍饥受饿,终于没办法把你小妹妹也卖吃啦,后来把你姐姐也卖给人家啦,她整天挨打受骂,因为忍受不了而逃跑了。娘出去讨饭找了两三年也没有找着她。可是,当你的立功喜报到家还不上10天,20年杳无音信的你姐回来啦!这真是双喜临门。咱真正从地狱跳上天堂啦!

咱分的4亩地,村里给咱包耕着,去年光玉米绿豆就收了700多斤,粮食全部给打好晒干,柴草也给送到家,娘一点难处也没有。孩子,你要牢牢记住,要不是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好,你咋能会立特等功,你姐咋能会和娘团圆呀!党和政府对咱都这样关心,咱可不能辜负党和政府的希望,你可不要麻痹大意,要好好把守住咱中国的大门,让祖国好好建设。敌人要再敢捣乱,你就给我狠狠地打,争取功上再加功。娘在家也要积极劳动生产,多打粮食来支援你。去年政府号召卖余粮支援国家建设,娘就卖了150斤。

最后,娘希望你要积极帮助朝鲜人民恢复建设,和朝鲜人民军一道,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彻底实现而奋斗!为保卫世界和平而奋斗!

你的母亲(手印)

1953年2月18日

从表面看上去,赵毛臣给人的印象是个粗人。但看了他珍藏的这两封纸质早已发黄堪称革命文物的信件,说明他是一个很细心的人。

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他代表志愿军向全体代表汇报上甘岭战役的战斗过程,毛主席两次带头为他鼓掌。

赵毛臣说:“毛主席带头鼓掌,这是情理之中的事。因为‘抗美援朝’是他老人家亲自发出的伟大号召。我们打了胜仗,祖国人民高兴,他老人家当然更加高兴。当然,表面看,毛主席是为我的发言而带头鼓掌,实际上这掌声是他老人家送给全体志愿军的,送给世界和平的。由于我在前面的发言席上发言,毛主席坐在我后面的主席台上,这就使我无法知道毛主席是否两次带头鼓掌,更无法知道毛主席高兴的样子是个什么样子。会后看了记者们写的报道,我才知道毛主席两次带头为我鼓掌。”

“说心里话,要说功劳,那些牺牲者的功劳最大。当然,再残酷的战争,不可能打得一个人不剩。我们只是有幸剩下来的活人,他们连尸首都没有,还有什么待遇呀!我们活下来的人什么都有了,还有什么可说呢?”

赵毛臣

三、军事顾问

1956年初,长春电影制片厂决定上马摄制战斗故事片《止岭》。究竟请谁担任军事顾问呢?厂长、导滨、编剧反复研究了上甘岭战役的军事史料,决定在第15军第45师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连、营干部中挑选。最后,他们报请军、师首长同意,决定由赵毛臣担任电影《上甘岭》军事顾问。

赵毛臣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找军首长说:“对电影我是个地地道道的门外汉,要我这个门外汉做摄制电影的军事顾问,简直是乱点鸳鸯谱。”

军首长开导他说:“干什么东西都不是生成就会的,都是学而知之,都有过一回生二回熟的过程。就拿上甘岭战役来说,战前并没有哪部科教书教我们怎样怎样打上甘岭嘛。”

军首长的话很有道理。于是,他鼓足勇气登上了北上的火车。当时正是春暖花开的3月,可是到了长春一下火车,天气还怪冷的,再加上人生地不熟,行李又多,他就坐三轮车去了长春电影制片厂。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坐三轮车。他说自己轻飘飘的坐在上面而车夫却使劲瞪着,当时心里不是滋味,好像自己一下子变成了资产阶级的官老爷。

长春电影制片厂很大,招待所也很多,有大招,有小招。他在大招住了3天,见无人问津,就捆好行李,准备返回部队。看门的一位老同志见他要走,热情地对他说:“你的工作还没有联系上,怎么能走呢?别慌别慌,我去给你打听打听。”

大约两个小时过去了,那位老同志坐着一辆黑色轿车回来了,高兴地对他说:“你看,沙蒙导演亲自接你来了。”

沙蒙导演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哎呀,我们正盼着你呢。可把我们急坏了,打电话问你们部队,他们说你走了,早该到了,可这儿又没见到你,原来你住在这个鬼地方,太委屈我们的军事顾问了,走,搬到小白楼去。”

小白楼可高级啦,那地毯又漂亮又干净,真舍不得用脚去踩。伙食吃小灶,一天2块钱的标准(是当时军级干部的生活标准)。在今天看来,2块钱算不了什么,在那个时候2块钱可是个不小的数目啊。

他在小白楼招待所住下来后,沙蒙导演笑着问他:“你打算在这儿呆多长时间?”

“一个星期中不中?”他笑着说。

“哈哈,开玩笑,10个星期也不中!”

“那我学文化怎么办?我还是部队速成中学的学生呢,到时候考试起来也不能光靠吃鸭蛋过关呀!”

沙蒙导演马上给他派了两个业余教师,一个教语文,一个教数学。

他怕赵毛臣想老婆,又派人接他老婆到长春。可他老婆享不了福,在长影三天两头不断生病。长影可好,几乎天天用小车拉着她去医院打吊针、做检查。

在长影,有些不知内情的其他剧组的女演员,一听说赵毛臣是上甘岭的英雄,有的想找他谈恋爱,他说:“你们别瞎胡弄,我老婆还在这住着呢。”

3月底,他随《上甘岭》剧组去了朝鲜。因为上甘岭在三八线内,属非军事区,一般不让去。沙蒙导演、周达明摄影师和剧组的几个主要演员,经过批准,大家一起脚踏实地去上甘岭参观了一下。

整个剧组在朝鲜一共认认真真、紧紧张张地工作了三四个月。每一个场面,每一个镜头,每一个特写,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每一句台词,导演、摄影、演员、化妆都极其认真负责。虽然是在演电影,但许多场面确实令人很感动。后来许多观众说《上甘岭》真实得象战争纪录片,就说明了这一点。沙蒙导演和周达明摄影师很尊重他这个军事顾问的意见,每一个场面,每一个镜头,都是他点了头才算数。哪怕反复摆弄10次8次,他们都心甘情愿。

赵毛臣做为战役的亲历者,看着一大帮人鼓捣这部电影,最初他是看不惯的,认为拍的不真实。比如,真实的坑道保卫战里哪有心情捉松鼠。比如,坑道里缺水断粮,战士们有时互相喝尿解渴。比如,坑道里根本没有女卫生员,只有师一级野战医院才有女护士和女卫生员。沙蒙导演耐心地给他解释:捉松鼠表现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如果演战士们喝尿,祖国人民就会问政府,我们捐的钱都用到哪里去了?影片里有女卫生员,是尊重妇女的表现,可以拍成女卫生员下阵地检查卫生,碰巧战役打响,下不去了只好留到坑道里。

沙蒙导演的解释,让赵毛臣明白了拍电影和打仗是两回事。

7月,赵毛臣随剧组从朝鲜回到长影,又和他们一起为影片的后期制作紧紧张张地工作了3个月,一直到国庆节样片出来了,他和老婆才依依不舍地回部队了。

他回部队不久,沙蒙导演就带着电影《上甘岭》到他们部队征求意见来了。没参加过上甘岭战斗的人看了,都被感动得不得了。参加过上甘岭战斗的人看了,有的觉得感人的东西还没拍出来:“我们受那么大的苦难,反映太少了。”

沙蒙导演耐心地对大家说:“喝尿能上电影吗?出坑道是死,进坑道是喝尿,谁还去当兵呀?艺术反映生活,但生活不等于艺术。当然,对于亲身经历过上甘岭战役的人来说,他们还感到不满足、不满意,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时间是检验艺术的标准,《上甘岭》巳在国内外放映至今,的确是一部久放不衰的优秀电影。

赵毛臣(右)全家同邓芳芝(黄继光的母亲)合影

赵毛臣1984年光荣离休,他永不褪色的军装伴随他走进学校、工厂、社会,部队讲上甘岭的战斗故事,讲最可爱的人,讲他了解的英雄黄继光,讲伟大的母亲邓芳芝的故事。

赵毛臣于2007年因病去世,家人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在病床的枕边放着两本书:《上甘岭》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榜样黄继光》。

资料来源:

《英雄赵毛臣》文/胡士华

2 阅读:268
评论列表
  • 2023-12-14 17:00

    很可惜,现在再也拍不出像《上甘岭》這样经久不衰的电影了。1965年以前的电影几乎部部是经典,像《白毛女》.《武训传》.《紅色娘子军》.《东进序曲》.《红日》.《南征北战》.《阿诗玛》.《金沙江畔》.《奇袭》.《打击侵略者》等

  • 2023-10-07 22:59

    🙏🙏🙏

论文史谈哲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