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冶戌,何又俗称野水

洛邑评历史 2024-05-05 19:48:36

中国村镇名多始自唐。在历史的长河中,种种原因,超过千年保持不变的,非常罕见,堪称凤毛麟角,冶戌算一个。冶戌,普通话音读yě xū,颇有文化内涵,唐代前已成名,历史久矣。

冶戌旧属孟县,位于黄河北岸,距吉利乡政府咫尺之遥,原吉利区第一大行政村,土著谓之野水街,自豪感满满。名还极易被误读,初来乍到者,需咬文嚼字,格外认真。

八十年代初,吉利已为洛阳一建制区,头次从他人口中听到“yě shuǐ ”,尚不知哪俩字,最初有了书面接触,就是冶戌,当时心里也打了鼓。若说地方口语习惯,那音字相差真还有点远。

冶戌村位置图

冶,古同“野”,基本含义为熔炼金属,引申义为装饰打扮,也常为表示艳丽的形容词,人多认得;戌本义为一斧类宽刃兵器,后被广泛用指地支第11位,与水读音并无涉。顾名思义,冶戌意指锻铸兵器,武备意浓。

史料记载,冶戌为汉、晋河阳县治所在,繁华荣耀一时。潘安任县令期间,河阳时有花县之称。潘安植在冶戌村南营花寨的一棵柏,人称转枝柏,也为古河阳八景之一。

因戌与戊、戍字形相近,读wù,读shù的,大有人在。戊为天干第五位专用字,本义不沾边;戍,有驻军戍边、戍守之意,与戌一样,都与兵事有关,就有点耐人品味了。

冶戌营花寨转枝柏

不知何时起,网上突现冶戍、冶戌混用情况,而且,还都特指这一村,让人傻傻的分辨不清,怀疑眼睛。冶戍之名,也是《孟县志》力推的主张。

《孟县志》说,晋武帝泰始十年九月,杜预在此建一河桥,渡口称野水渡;又因渡口守有重兵,也有野戍之称。后因铸兵器冶炼钢铁在此,再改野为冶,是谓冶戍镇。

《孟县志》又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在河阳筑三城,河面置浮桥与船渡以供来往,河阳驻军将帅有'河阳三城使"之称,河防渡口驻戍役镇守,称"冶畈镇戍所”,简称“冶戍"。

冶戌村牌楼

查北魏“河阳三城”之南城,在黄河南岸,指今孟津老城;中潭城在河中沙洲上,另置有河阳关;北中城,即今之“冶戌"。城防也需兵戍守,故称“冶戌"、"冶戍”都不叫错。但二选一的结果应是“冶戌",大家结缘吉利时,认知原就是这样。

杜预是杜甫先祖,人称“杜武库”,在黄河上“造舟为梁”,建浮桥,联通南北,事载史册。只是此浮桥早已烟消云散,位置后有N种说法,是一糊涂账。历史上黄河两岸的知名渡口,就那么几个,冶戌西有白坡渡,对岸是铁谢渡,本身或为野渡,才始名野水。

另外,戌的五行属土,与水相容相克,一方面水可润土,另方面土能掩水。有戌在,就不怕野水泛滥,这或是冶戌意境宽广全面,最终胜出,定名原因吧。

黄河浮桥图

过客,又名洛邑过客,洛阳人,市作协会员,热爱家乡,喜欢怀旧。原创作品,欢迎品评互动。原创不易,转载务请注明出处,谢谢。

0 阅读:3

洛邑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