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谁也离不开谁,互利共赢,所以谁也别觉得谁“高人一等”
彼时,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一句:中国市场离不开我,是我在给大陆人赏一口饭吃!
如雷贯耳,至今仍深深刺痛无数国人的心。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年低端制造业向东南亚等转移,富士康将部分产业链转移到印度&越南等地后,最近富士康似乎又“灰溜溜”的回来了。
近日,富士康在河南“2周招工5万人”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
据时代财经援引富士康招聘中介人员消息,每年8月至12月是iPhone系列产品出货高峰期,也是产业旺季,临近苹果新机型发布,大批劳动力涌向郑州富士康,这两周郑州富士康进厂新员工最少有5万人,而且还在大规模持续招人。
据悉,工人时薪最高涨到25元,制造车间做满3个月,奖金高达7500元。“如果后续生产还缺人手,奖金涨到8000元也不是问题。”
额,昔日“狂妄&不可一世”的富士康怎么突然又大规模招人?又回来了呢?
富士康,为啥又“灰溜溜”的回来了?
综合梳理市场多方资料,原因包括:
首先,大陆在智能手机的代工水准方面仍居领先地位,想立即转到印度等其他国家并没有那么容易。
据中时新闻网报道,近几年苹果执行“去风险与分散供应链”的策略,将订单转向印度,但实际操作下来并不顺利,去年印度厂组装iPhone15不顺遭到退货,还被迫大幅降价,经此教训,今年苹果已将部分产能转回中国大陆代工厂,而iPhone16大部分代工回流至中国大陆后,作为苹果最大的代工厂商,富士康为此大举招收新员工。
《参考消息》也分析指出,富士康“回归”绝非偶然,印度和越南“失宠”背后的根源问题还在于工人素质、产业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由于印度工人受教育程度不如中国,印度工厂组装的iPhone 15良品率仅有一半。
据悉,富士康在印度斯里佩伦布杜尔的生产基地从2023年8月开始着手生产iPhone15系列苹果手机,不过实际上印度厂iPhone15代工数量占比虽然只有一成,但问题仍然不少:一个是印度厂需要依赖从中国大陆进口大量零部件,品质与效率都受到影响;再一个印度厂iPhone代工的良率(仅五成左右)和卫生管理(大肠杆菌超标)都仍存在问题。
其次,越南、印度的供应链不齐全也是另一个主要原因,虽然两国的人工成本低于中国,但有不少越南和印度工厂需要的零件仍要从中国进口,工厂还要支付昂贵的运输费用,拉高了总成本。
再一个,基础设施欠缺也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印度、越南的电力落后,在工厂生产的电力高峰期面临限电的困境。
此外,今年的iPhone16是苹果的一款心血之作,也是苹果第一款系统级AI手机,对苹果而言不容有失。
据悉,iPhone 16被认为是过去10年最重要的一次发布,此前6月,苹果公司推出了AI产品Apple Intelligence,目前仅适用于iPhone 15 Pro系列和即将发布的iPhone 16系列,这或将有助于带动新一波换机潮。据MCA手机联盟消息,iPhone 16系列今年备货目标指引为9000万部左右,较上一代增长约10%。
富士康加码投资,将再造一个“新富士康”
值得一提的是,除“2周招工5万人”外,富士康最近在河南还动作频频。
7月24日,富士康发布公告宣布,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同河南省政府签署《河南省政府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加快推进新事业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富士康将在郑州投资10亿元建设新事业总部大楼,旨在为富士康在大陆实施3+3战略提供产业资源和技术支持。
具体来看,“3”大新兴产业指的是电动车、数字健康和机器人;“3”项新技术领域则包括人工智能、半导体和新世代移动通讯。
此前富士康郑州富士康新事业总部揭牌仪式上,现任董事长刘扬伟曾表示:将“面向战略产业在河南省再造一个新富士康”。
据环球时报社评:没有什么比真金白银更能代表企业对一国经济前景的看好,富士康的加码投资,是对供应链“去中国化”的有力回击,也是对中国大陆营商环境投下的信任票。之前所谓“富士康跑了”的说法,相当程度上来自西方媒体的炒作。
环球时报社评表示,如果细看之前那些炒作“富士康跑了”的舆论,其中包含有大量断章取义和主观臆断的东西,比如某博社称“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已从客户和供应商的双赢转变为巨大的风险”。除了那些满脑子都是“冷战”的人,谁会认为中国的产业链和消费市场是“风险”呢,这不是很荒唐吗?其目的,就是配合西方政治需要对华搞“脱钩断链”,为炒作“中国经济崩溃论”“见顶论”制造话题。
富士康现任董事长刘扬伟曾对《环球时报》记者亲口否认富士康“外迁”;苹果公司CEO库克今年3月访华时也表示,苹果与中国供应链是双赢关系,没有比中国更重要的地方,根据苹果公司今年4月公布的供应链名单,中国大陆工厂为155家,稳居绝对第一。
环球时报社评指出,既然它们从未真正地“走”,又谈何“回”呢?
到底谁离不开谁?
说回文章一开头的“赏饭论”。
对此,无数网友愤怒的表示:吃人饭,砸人锅,说的就是富士康!让它走,谁稀罕谁呢?把他赶出中国!喝老百姓的血,还漫骂祖国!
如果抛开双方情绪性的偏颇语言,那么,富士康和河南&郑州,到底谁离不开谁呢?
龙龙认为,本质上是:谁也离不开谁,两者互利共赢,所以谁也别觉得谁“高人一等”。
首先,不可否认,富士康确实给河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等。
据河南省政府官网,富士康于2010年正式落户郑州,随后在河南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截至2013年,富士康郑州园区的员工人数已超过30万人,其中90%以上为河南籍员工;到2023年,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全园区的人数稳定在20万人左右。
此外,自2010年以来,得益于郑州富士康每年出口超过300亿美元的带动,郑州外贸总额暴涨了近17倍;2010到2023年的13年时间里,郑州富士康累计进出口额约占河南省进出口总额的60%,占郑州市的比重高达80%。
但往后,随着富士康随苹果产业链整体迁移而部分迁移,对河南外贸确实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数据显示,2023年,河南出口手机数量5761万台,下降14.5%;2024今年上半年,河南的手机累计出口1395.1万台,同比下滑更是达到47.4%。
受此拖累,河南今年上半年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13.8%。
图片来源:网络
此外,在之前富士康产业转移这事上,网上不少网友有一种论调:富士康只是利用河南的廉价劳动力而已,它的代工业务对河南的价值有限,走就走了,没什么大不了。
对此,据经济观望网援引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路风观点表示:“不要把工业分出三六九等”,那种只追求一小撮“高精尖”,把中国经济中占比最高的传统工业体系抛在一边的思路是错误的(传统工业占整个工业体系80%左右)。单就就业岗位增量来讲,那些代工业务的价值也不容小觑,用一句“打螺丝”将其贬低,终究有些狭隘,更别说,富士康代工业务集中的电子信息产业,绝非“低端&廉价”几个字可以概括。
当然,对富士康而言,河南的不可或缺性也是不言而喻,此次将产能搬回郑州+投资加码,就是最好的例证。中国供应链具有多方面优势,制造业规模庞大,能够实现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中国制造依然不是印度等其他国家制造所能替代。
写到这里,龙龙禁不住感叹: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有时候真的只有碰上下一任,才知道上一任到底有多好呀!
结语
如果说富士康此前将部分产能转移至海外,为想要“分手”的信号,那现在又重回+重仓郑州,代表的含义可能则是想“再续情缘”。
无论是富士康之前的“赏饭论”,还是部分网友的“完全滚出中国论”,龙龙觉得其实都有失偏颇,富士康和河南&郑州的关系,本质就是谁也离不开谁,所以谁也别觉得谁“高人一等”,大家互利共赢就是最好的结局!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下午茶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