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山岛战役后,张爱萍击落架美军飞机,陈老总皱眉:真是乱弹琴

漫步史书 2024-01-23 08:31:00

记得电视剧《亮剑》中有这么一幕,院长刘伯承问李云龙:“先打大陈岛,还是先打一江山岛?”

李云龙后来回去琢磨了一番告诉院长:“先打一江山岛。”

事后果然先打了一江山岛战役,李云龙看了录像,丁伟还劝他:

“和你估计的一样,就跟你打了差不多了。”

这一幕倒不是出自于原小说,但却符合史实。

事实上全国解放后,国民党军败退台湾,但仍然盘踞浙江沿海岛屿,从建国之初开始,国民党军便以这些沿海岛屿为跳板,不断的鼓吹反攻大陆,还收编了原本就盘踞在这些岛屿上的海匪,并多次派兵袭扰。

我军一开始围绕这些沿海岛屿,打过一些小规模的登陆作战,特别是华东军区当时有成立了海军部队,因此在作战中夺回一些岛屿,但算是治标不治本,因为国民党军指挥中枢设立在大陈岛,胡宗南还化名秦东昌,亲自赴大陈岛任总指挥。

据说胡宗南之所以化名秦东昌,因为“秦”是陕西的简称,蒋介石的意思是要他不要忘记兵败西北的耻辱,要他把这份耻辱化为动力,因此名“东昌”。

总而言之,国民党军这些游杂武装,确实猖狂了不少岁月,加上当时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毛主席后来也指示:

“朝鲜停战前,不要进行,停战以后再说。”

尽管暂时搁置了打大陈岛的计划,但并不是完全就不考虑。

早在1952年4月29日,陈毅就委托时任军委作战部部长的张震向中央提交了一个方案,这个方案就是先打大陈岛,后打一江山岛。

之所以要先打大陈岛,是出于战略上的考虑,毕竟大陈岛是国民党军的指挥中枢所在。

随着后来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我军终于有余力来解决江浙沿海诸岛屿的问题。可在当时由于美国人的干预,使得这一问题逐渐复杂起来。

后来又有两件事情的发生,促使毛主席下定决心,要解决江浙沿海岛屿的问题。

一、1953年8月,美蒋海空军联合在台湾海峡举行军演,公开挑衅;

二、1954年初,美蒋酝酿签署“共同防御条约”,拟将协防范围扩大至浙、闽沿海。

东矶列岛作战成功,为后来解放大陈岛打下了坚实基础。

不过,在一开始的计划中,我军仍然主张先打大陈岛。

1954年7月20日,毛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指示:

“形势变了,准备打大陈,先解决浙江沿海敌占岛屿,估计美帝不会有大的干涉。你们就准备吧。”

彭老总后来主持中央军委会议时,张爱萍在提交的大陈岛战役计划中,却一反常态的提出了先打一江山岛的计划。

据说当时会上还有人提出了解放台湾的问题,但彭老总并没有赞同,而是耐心的劝说在场的人:

“解放台湾是个长久任务,要做长期准备,要有卧薪尝胆的精神……”

事实上,之所以要如此考虑,主要还是为了试探美国人的举动。

计划上报中央后,也得到了毛主席首肯,决定先拿一江山岛开刀。

从各方面资料不难看出,之所以要先拿一江山岛,政治上的考量其实要大于军事上的考量。

当然,同时还有检验我军实力的能力。

蒋介石对此更是心知肚明。

1954年5月6日,蒋介石携蒋经国、俞大维视察大陈岛防务,还在岛上接见了一江山岛地区防卫司令王生明,并特意嘱咐:

“大陈岛是台湾北大门,而一江山岛是北大门的门闩,保卫台湾,必先强固大陈,要守住大陈,必先确保一江。”

可无论蒋介石如何做,一切都于事无补。

1955年1月18日,浙东前线指挥部司令员张爱萍统一指挥海陆空三军发起一江山岛战役,仅用10个小时,一举解放一江山岛。

一江山岛的解放并没有使整个战役结束,按毛主席的话说就是:

“战斗是胜利了,但政治上的较量,还要进一步观察和考虑。”

我们收复一江山岛,会不会把美国人也卷进来呢?

根据毛主席指示,一江山岛战役结束后,我军立即转入对大陈岛敌军的防御,并积极开展政治上的攻势。

事实上,在解放一江山岛前,我军就已经预估了美国人可能干预的情况。时任总参谋长的粟裕更是提醒:

“要估计到美国可能插手,要做艰苦打算。”

对于我军而言,打一江山岛本身并无太大难度,况且还是在海空军齐备的情况下,关键是要考虑到美国人干预这一因素,中央军委在战前就嘱咐:

“要严格掌握对美帝国主义的政策,严守既不主动惹是生非,又不示弱的自卫原则。”

张爱萍更是在临战前还对参谋长王德说:

“我们要有足够的准备,防备美军挑衅。”

不过,一直到一江山岛战役结束,美国人都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1月19日当天,新华社播发了解放一江山岛的消息,并同时展开政治攻势:

“……现在一江山也丢了,你们订立的‘共同防御条约’有用吗?这只是个幻想啊!”

更有意思的是,一个“评论员”文章还特意引用了毛主席的一句话,嘲弄美蒋的“共同防御条约”:

“我想在哪打,就在哪打;我想什么时候打,就什么时候打!”

一江山岛战役从某种程度来讲,的确是刺痛了美国以及国民党当局。

蒋介石疯狂叫嚣要在大陈岛死守,不仅运输了800顿物资到大陈,还将大陈一部分非战斗人员、居民运往南鹰岛,并将大陈岛上的伤员以及家属撤到台湾。

美国人的小动作最多,首先是在外交上。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公开讲话,毫不掩饰的威胁称: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动将会冒犯到美国,这可是一个国际冲突。”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也发表讲话,并赤裸裸的宣称:

“必要的时候,会派出部队“保卫台湾”和“军事上的外围阵地”,并且,不排除会使用原子弹。”

其次是军事上。

美军驻菲律宾第十七特混舰队、在香港的第七舰队旗舰和在日本的第十五特混舰队重巡洋舰开始了发范围的移动,矛头直指我东南沿海,他们的航母战斗机群在我浙东沿海外域上空时刻不间歇的盘旋。意图给我军造成威慑。

从当时情形来看,美国人确实有大规模干预的可能,中央也不能不考虑事态发展,特意下令:

“现在美国人出面干涉,战斗暂停,静观其变。”

陈老总为此还专门给张爱萍打了个电话:

“为了避免引起西太平洋战争,我们的海空军无论如何也不能出航。”

不过,张爱萍那时却颇有些稳坐钓鱼台的意味。

张爱萍自始至终认为,美国人不可能直接出面干涉,尽管当时美军舰队在浙江沿海外域闹的声势很大,就连浙东前线指挥部的参谋也议论纷纷,但张爱萍依旧认为“美国人只是做做样子”而已。

无疑,张爱萍说这话还是很有底气的,而这个底气是来自于抗美援朝战争。

尽管我军在当时现代化程度确实是不如美军,但美国人也要考虑如果出面干涉的话,是否会引起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张爱萍笃定主意后,也沉稳下来,他下达命令,要求各部不允许主动出击,但美国人的飞机敢飞临我海域上空,就毫不留情的击落它。

从后来事态发展来看,美国人的确如张爱萍所预料的一样是“纸老虎”。

美国人意识到,中国人在捍卫自己领土上是有很强的决心的,他们虽然派出了飞机、军舰,却始终围绕着大陈岛的另外一侧活动,不敢轻易越雷池一步。

毕竟,美国人不可能帮助蒋介石去打仗(顾虑很多),他们想说服蒋介石从大陈岛撤军。

蒋介石心里很不情愿,他目的就是要美国人去干涉这件事,因此他让叶公超、顾维钧出面游说美国政府,并要求杜勒斯发表更为“恐吓”的话。

杜勒斯虽然一贯强硬,但熟谙局势的他也唯有苦笑:

“就目前情况看,就算语气再强硬十倍,也无法吓唬得了谁。”

杜勒斯让顾维钧两人带话给蒋介石,鼓励国民党军自主从大陈岛撤离,而且还表示“届时美将提供海上或者空中的保护”。

杜勒斯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也很没底气,因为他并不确定,美国人如果在大陈岛出现,是否会引起我军的行动。

思来想去,杜勒斯拨通了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的电话,小心翼翼的询问:

“美国如果协助大陈岛的国民党军撤退,会不会遭到中国人的攻击呢?”

电话那头莫洛托夫甚至没犹豫,直截了当的告诉杜勒斯:

“会!”

简单的一个字,让杜勒斯也颇为无奈,只好用恳求的语气,请苏联出面斡旋这件事。

莫洛托夫爽快的答应后,立即通知了中国,彭老总迅速把此时通过陈老总告诉了在前线的张爱萍。

有了这么直接的一句话,张爱萍在浙东前线更有底气了。

顾维钧、叶公超把美国人的意思带回去后,蒋介石也无奈的默认了这件事,他没在过问这件事,而是嘱咐儿子蒋经国出面主持大陈岛的撤退。

蒋经国亲自主持制定了一个“金刚计划”的撤退行动,计划利用美国提供的运输船,分八天撤走大陈岛上所有的军民。并计划于2月8日行动。

有意思的是,就在同一天,浙东前线指挥部对公安第16师下令,要求他们在国民党人员全部撤离后,立即出发占领大陈岛。

尽管双方没有会面约定,但整个计划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可后来还是出了个不大不小的意外。

事情出在美国人身上。

1955年2月9日晚19时29分,美军两架飞机擦着我领空边界飞行,也许是疏忽,也许是平日里自大惯了,美军其中一架飞机竟然偏航驶入了我浙江松门上空。

我地面高炮部队一见敌机来犯,立即开火击落了该机。

消息传到浙东前线指挥部,张爱萍一看报告,也无奈的说了一句:

“糟糕, 给周总理惹麻烦了。”

张爱萍将消息报告华东军区,陈老总听说此事后也不由得皱了皱眉眉头:

“真是乱弹琴!”

在后来几天里,我军始终严阵以待,紧紧地观察美军动向。

有意思的是,当时美国人也打算瞒住这件事,但后来实在瞒不住,才迫于无奈公开了消息。

2月11日,美第七舰队司令在香港召开记者发布会,会上有记者问起此事,他漫不经心的回答了一句:

“我们是有一架飞机因为迷航失踪了。”

张爱萍听了美国人的解释,顿时哭笑不得。

撤离计划远比想象的要顺利,双方默契使得国民党军在大陈岛的撤离竟然提前几天完成了。

2月12日,国民党军全部撤离大陈岛,同日我公安部队率先登岛,彻底解放大陈岛,并在几天之内,陆续解放江浙沿海诸多岛屿。

1 阅读:158

漫步史书

简介:闲话史书,看历史兴衰成败,几家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