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和武则天这对夫妻,那真叫“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他俩都是心狠手辣的人。别人狠起来咬自己一口,他俩狠起来咬儿子一口,堪称“辣爹毒妈组合”。
在很多作品中,唐高宗李治都是一副窝囊样,软趴趴的,没一点男子汉气概,人见人欺。其实连他爹都错看了他,这是一个极善于伪装的家伙,他总是躲在台后操纵,恶名别人担,他自己装好人。
比如“高阳公主案”,唱黑脸的是长孙无忌,受益的却是李治。再比如“废王立武”事件,唱黑脸的是武则天,幕后指使依然是李治。
再比如太子李忠的被废和被杀,表面上是武则天作恶,其实李治才是罪魁祸首。
李忠是李治的长子,他出生时李治才15岁,刚当上太子。虽然只是庶出,但李世民依然对这个孙子的降生表达了欣喜之情,他特意赐宴群臣,酒酣之余还亲自舞蹈一曲。
母亲刘氏只是个普通的宫女,按照继承法,李忠将来顶个亲王的头衔,过个逍遥日子而已,岂料,两个意外情况让他陡然富贵。
第一个意外就是嫡母王皇后“不下蛋”,李治根本没有嫡子,所以庶长子李忠的地位就凸显出来。
第二个意外就是萧淑妃因为得罪王皇后,李忠渔翁得利。萧淑妃是李治最宠爱的妃嫔,给李治生下了第四子李素节。李素节生得聪明伶俐,好读书,深得李治喜爱,又因为母亲的原因,其风头明显盖过了大哥李忠。
就在李素节有望登顶的时候,一个人的干预让他梦断储位,这个人就是王皇后。
原来,萧淑妃仗着得宠,向来不把王皇后放在眼里,二人争风吃醋,斗得难解难分。王皇后的舅舅柳奭是个老江湖:你俩斗争的焦点在“太子”,你膝下无子,这是劣势,唯有将李忠转正你才有机会打败萧淑妃。
王皇后如梦方醒,于是她将李忠过继到自己名下,成了嫡长子。
李素节再优秀,也难跨过“嫡子”和“长子”这两道门槛,于是他眼睁睁地看着大哥坐上了太子之位,而萧淑妃也因为自己的浅薄,给母子俩埋下了人生的悲剧。
后来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王皇后为了斗倒萧淑妃,下了一手臭棋,她引狼入室,将身处感业寺的武则天召进宫,结果弄得她与萧淑妃双输,都丢了性命,而武则天却取而代之,成了李治的第二任皇后。
整个事件过程中,李治“无能为力”,眼睁睁地看着武则天作恶,连探视身在囹圄的两位美人都要偷偷摸摸的。
其实这都是骗人的把戏,真相是,这场事件就是李治一手导演的大戏,他与武则天结成了政治同盟,借助“废王立武案”,扳倒了太原王氏、河东柳氏等传统豪门,以及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韩遂为首的宰相班子,一举实现了皇权独揽。
至于王皇后、萧淑妃的性命,以及钟爱的儿子李素节,那都是垫脚石,一点不可惜。
至于李忠,他本就不得宠,只是沾了王皇后的光,如今被踢出局一点都不意外。显庆元年(656年)正月,李治果然下旨废黜了李忠的太子之位,取而代之的是武则天的长子李弘。
如果事件到这一步就结束,李忠还算是幸运的,可惜他有个腹黑的爹,以及狠辣的嫡母。八年后,李忠又被人诬告阴谋叛乱,李治眼皮都没眨一下,下旨将这个才21岁的儿子处死了。
客观讲,李弘是个好孩子,仁孝、好读书,是个标准的儒家知识分子。当初,就是他向父亲求情,才将抛尸野外一年有余的哥哥李忠收葬了。
萧淑妃去世后,她的儿子李素节也因为武则天的迫害而死,两个女儿被关进掖廷,三四十岁都不得嫁人。后来,李弘偶然得知有两位姐姐,心中不忍的他冒着得罪母亲的风险,哀求父母释放了她俩,并将她们许配人家。
但就是这样一位好孩子,因为权力问题还是触怒了母亲。由于健康问题,李治曾经打算禅位给李弘,由此引起了武则天的不满。
李弘跟心狠毒辣的母亲显然不是一路人,在政见上也颇多分歧。无奈武则天权力欲望极强,由此母子俩的裂缝日渐加剧。
当初,李治已经替李弘定下了亲事,却不料武则天的外甥贺兰敏之竟然兽性大发,奸污了未过门的太子妃,这件事也间接加深了李弘与武则天母子之间的矛盾。
上元二年(675年)四月,李弘突然病逝于洛阳宫,享年23岁。《新唐书》和《唐会要》都支持了李弘被武则天鸩杀的说法,真想不得而知。
李弘死后,太子之位落在了武则天的次子李贤的头上。
咱不得不羡慕李治、武则天,李贤比李弘更出色,他生得俊朗清秀,天资聪慧,读书过目不忘,不到十岁就将《尚书》、《礼记》、《论语》背得滚瓜烂熟。
李贤喜好文学,身边聚集了王勃等一批文学之士。当上太子的他,数次负责监国,期间处理政务得当,深得朝野好评,李治也多次夸赞这个儿子“是国家的希望”。
岂料,李贤步李弘后尘,他也跟母亲顶上了牛,而且矛盾更激烈。
武则天很上头,老娘着了什么魔?怎么生出一堆白眼狼呢?于是她再次露出“獠牙”。身边的那些势利眼看出了苗头,于是宫中竟然传出谣言,说李贤不是武则天所生,而是韩国夫人(武则天的姐姐)所生。
话传到李贤的耳朵里,他更加恐惧,对母亲也更加疏远。于是,武则天严厉斥责李贤不尊孝道,母子俩的关系达到了冰点。
仪凤四年(679年),武则天宠幸的术士明崇俨被杀,官服却始终不能破案。武则天联想到当年明崇俨曾经冒犯太子,所以怀疑凶手就是李贤。
第二年,武则天指使人揭发李贤亲昵小人,并以此为借口突击搜查了东宫,结果在马厩里搜出数百具铠甲,李贤成了阴谋作乱的罪犯,并被废黜。
在被幽禁三年后,李贤被流放巴州。流放途中,妻儿衣缕单薄,十分凄凉。一年后,左金吾将军丘神勣奉武则天之命前去巴州搜查李贤的住所,而丘神勣竟然吃了豹子胆,逼李贤上吊自杀了。
这件事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丘神勣绝不敢自作主张杀害皇子,武则天才是幕后凶手。后来丘神勣短暂被贬,很快又被升职,这相当于就告诉人们,他只是替武则天背了个锅而已。
李贤死后不久,社会上就流传出一首《黄台瓜辞》,据说就是李贤临死前所作: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
这首诗不难理解,他显然是在讽刺武则天太毒辣,连亲儿子都不放过,如今两次杀子(摘瓜),如果再摘,你就等着孤独终老吧。
就这样,李治的第三任太子也退出了历史舞台,幸运大转盘轮到了武则天的第三子李显的头上。
这一回,李治也熬不住了,也折腾不起了,跑路了,于是李显终于笑到最后,终于接班了。
真的“笑到最后”了吗?太小看武则天了,李治都被他收拾得团团转,何况李显?上了台也能将你拉下马!
李显登基还不到两个月,武则天就抓住机会,联合宰相裴炎发动政B,一举将他轰下了皇位。此后,武则天的第四子李旦被推上皇位,作为泥菩萨,替老妈顶过过渡期后,也老老实实地交出了皇位。
李治先后四个儿子当太子、两个儿子做皇帝,但最后都给武则天做了嫁衣。太子们之所以守不住,原因就一个——在权力面前,亲情都靠不住,父子、母子都可以作为交易筹码。
说实话,这些记载有编造的成分,未必可信,目的就是为了贬低武则天,不过,李治、武则天的薄凉是毋庸置疑的,他们在权力面前所表现出来的丑陋也是令人不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