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岳阳大堤危在旦夕,张昌平半夜接到一个电话拯救几十万人命

每日一段大国崛起 2024-06-03 10:20:45

1998年7月,一场史无前例的的洪水席卷长江中下游各省,位于宜昌下一段江面的湖南省岳阳市首当其冲。

长江自湖北省枝江至湖南省岳阳县城陵矶段全长339公里的江面又称“荆江”,自古以来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

由于荆江江段曲折,水流不畅,一旦上游发大水到这里就直接泛滥,使得两岸的湖南、湖北各地化为一片汪洋,自清末以来荆江曾多次泛滥,导致数以百万计的人民流离失所,情状惨不忍睹。

实际上,自6月上旬开始种种迹象就表明岳阳将迎来一次规模空前的洪峰,6月24日洪峰如约而至,27日,岳阳市所属岳阳县15个堤垸全部进入警戒水位,岳阳的抗洪战役正式打响。

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偏偏南面的洞庭湖连接的清江、澧水、沅江、资水和湘江五条大河也同时泛滥,洞庭湖水位节节攀升,导致岳阳城腹背受敌,情况十分严峻。

洞庭湖烟波浩淼,一望无际

眼看大水兵临城下,时任湖南省省长杨正午、省委副书记储波亲自到岳阳坐镇,一线抗洪抢险工作由时任岳阳市委书记张昌平全面负责。

当时,岳阳市委、市政府动员了包括2万多干部,2万多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战士,10万多共产党员在内的80余万军民上堤抗洪,坚决执行中央“严防死守”的命令,绝不让洪水有机可乘。

长江岳阳段大堤共长达1068公里,湖区多达63个,其他地方管得再好,只要有一段大坝出现管涌、开裂、渗漏或者下沉,那就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所有努力前功尽弃,而且会给岳阳人民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接到这一重大任务的张昌平不敢有丝毫懈怠,从6月下旬开始,他就带着几名随行人员,乘坐一辆“沙漠王子”大吉普,每天奔波在大堤沿线。

在灾情最严峻的时候,张昌平等人每天只休息3-4个小时,哪里有险情他们就出现在哪里,没有半个月,这个生于北京,人高马大的汉子整个人都瘦了一圈,人也和大堤上奋战的几十万军民一样晒得如同黑炭。

7月8日,张昌平(中)陪同国务院领导同志在麻塘垸考察抗洪工作

7月8日下午,国务院领导同志亲临岳阳县麻塘垸一线防洪大堤检查抗洪工作,嘱咐张昌平等同志:一定要带领大家防住洪水,确保京广线的安全。

就在几个小时之前,张昌平还在君山区的采桑湖大堤上将失职的采桑湖镇书记痛骂了一顿。

原来,等张昌平没打招呼就突然来到采桑湖的时候,发现十多公里的大堤上竟没有几个人,这简直是拿抗洪任务当儿戏!

当看到堤坝的背面有些地方正在渗水之后,张昌平黝黑的脸庞一下子涨成了绛紫色,这时随行人员刚想解释说:“估计是饭点,人都吃饭去了”,却被他一声大喊打断了。

“简直是乱弹琴,马上把那个姓柳的镇长给我叫过来!”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张昌平罕见地爆了粗口,这让随行人员都捏了把汗。

张昌平接市民热线时的照片

等到镇长跑步赶来的时候,张昌平不等他站稳就劈头问道:“你是这里负责的吗?渗水这么严重,你知道不?”

镇长吓得说话都不利索了,急忙答道:“知道,我们准备中饭后组织劳力开沟排水。”

张昌平闻言大怒,吼道:“都是放屁!我前天来看的时候,你们就有人讲马上开沟排水,已经两天了,你看开了没有?”

他一边说,一边连拳头都抡了起来,一副想要揍人的样子,“大堤都这样了你们还有心思吃饭?说不定你们还在吃饭大堤就倒了,要吃饭,等开完沟了再吃!”

很多市里的同志都知道,这位张书记的作风以“霸蛮”闻名,当年富盛公司违法集资案爆发后,是他亲自督促着公检法系统,开了绿色通道快速拍卖处置富盛的资产,给集资户们补偿损失,最终使这个老大难问题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得到妥善处置。

接受采访

这一次,张昌平就站在那个倒霉的镇长背后,不停地督促他在渗漏最严重的一处堤坡上挖沟。

但当时正是一天之中最热的时候,那个镇长全身上下很快就湿透了,有人向张昌平建议,让镇长下来休息换别人上,却被他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不把沟挖好,他这个当头的就别上来!”

结果,镇长挖了十分钟就中暑倒下了,其他人急忙把他抬上了救护车,可一幕紧接着发生:张昌平什么也没说,自己跳到沟里捡起锄头继续挖土。

张昌平的额头很快也冒出了黄豆大的汗珠,其他站在边上的人见市委书记都这样了,便纷纷顶了上去。

因为张书记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没有下过抗洪一线,很多原来不认识他的人也和他混得脸熟了,那时候被大水围困的岳阳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昌平昌平,一滴水都没得,那就是要让洪水变平!即便是洪水淹天,也会平安无事。”

死守大堤的抗洪战士

当然玩笑归玩笑,节节攀升的水位可不是开玩笑的,许多堤段经过长江洪水两个月的浸泡已经千疮百孔,管涌和裂缝接连发生,险情不断。

在这个关键时刻,来自后方的气象预报对调兵遣将变得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气象预报是晴天的,一线就可以抓紧时间抢修大堤,而要是气象预报明天下雨,则又要加派人手上堤巡逻抢险。

然而想要准确预报天气谈何容易!明天的天气预报是不是靠得住?这让岳阳气象局的副局长吕明、气象台台长袁生保等人愁白了头。

岳阳气象局配备的是一台711测雨雷达,这是中国自行生产的第一代测雨雷达,大概从70年代早期开始服役,此时已近30年。

按雷达寿命来说,这台711算得上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了,空间扫描断断续续,有时一天甚至罢工十几次,预报的东西几乎很难做到十拿九稳,让气象站的工作人员叫苦不迭。

当年岳阳气象局部分工作人员

根据岳阳气象局综合各方面研判的情报,预计7月31日后半夜到8月1日上半夜洞庭湖流域将有强降雨和大风,而洞庭湖水面已经高出原有大堤,全靠一道临时抢修的子堤拦住。

为了这件事,7月31日湖南省、岳阳市两级气象局讨论了一个白天,对于洞庭湖流域的强对流天气依然没有达成定论。

如果把水位暴涨把大堤给冲垮了,或者狂风暴雨把子堤吹出裂缝,进而造成溃坝,那就是几千条几万条人命!

可是直到7月31日晚上8点,洞庭湖上空依然是万里无云、繁星满天,吕明走出值班室,看着天空忧心忡忡。

气象局的主要负责同志都已经争论一天了,光电话就打了上百个,加上连日值守,就算是铁打的汉子都会感到疲惫。

711测雨雷达

31日白天岳阳没有一滴降雨,现在气象局面前是个两难的局面:如果上报防总晚上会有雷雨大风,那么什么时候来,将会持续多长时间?所有人都拿不准。

如果是个误报,那么十几万人就会在大堤上空守一夜,到时候气象局的话可就没人信了。

要是不报,万一狂风大雨真的来了,把大堤给冲垮了,采桑湖、团洲垸大堤背后有华容县、南县、安乡县等5个县市,上百万人口和大量房屋、工厂、农田,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发生这么大的祸事,到时候就算局领导跳长江都不能补其万一!

为了给自己一个确信,他们把岳阳市和整个洞庭湖以往20多年的天气记录都翻了出来,一页页地翻看、比较、汇总、分析……

岳阳气象局

到了8月1日零点,吕明终于下定决心,拨通了在团洲垸大堤值守的张昌平的电话,准备向他报告这个“没把握”的天气预报。

因为预报本来就不确定,吕明紧张得讲话有点磕巴,还是张昌平急促却又镇定地说:“不要怕,只管实事求是地讲。”

“两小时内有雷雨大风和强降水,将影响采桑湖及团洲垸大堤,风力最大可能有8级,请一定做好抗洪抢险的准备!”

放下电话,张昌平立即下令增调近6000名解放军战士、民工和大批抢险物资上堤,会合原有值守的上万人严阵以待。

等到一切准备就绪,他一看手表已经是8月1日1点多,洞庭湖区仍旧风平浪静,便又拨通了气象局的电话。

市直机关干部抢修子堤

“我是张昌平,这边已经调集部队和民兵进行紧急护堤抢险,雷雨大风什么时候来,大概会持续多久?”

这个问题让吕明满头大汗,只好回复“雷达尚在观测,具体开始时间还不能确定。”

但张昌平没有再说什么,他也知道因为设备不太靠谱,气象站的同志此时也顶着山大的压力!

走出临时指挥部,他看到大堤上灯火通明,人山人海,数以万计的工人战士正紧张地搬运物资加固大堤。

约1点50分,他再次接到吕明打来的紧急电话:“预计10分钟内风雨即到!”

千里大堤,严防死守

8月1日凌晨2点刚刚出零,整个湘北上空阴云四合,雷电交加,又刮起了让人睁不开眼的大风,很快黄豆大的雨点就噼里啪啦地砸了下来。

一片风狂浪急中,大堤果然又有多处出现开裂、管涌,但经过现场紧急抢修和投料封堵最终还是挺了过来。

幸亏了这次没有把握的预报,让张昌平仅仅是提前一个小时调集了大量人员和物资上堤防护,上万人经过殊死奋战,最终保住了“险中之险”的团洲垸大堤。

8月1日的黎明到来了,洞庭湖大堤连带着背后的岳阳城岿然不动,然而对于岳阳八十万军民来说,这场抗洪斗争最艰苦的阶段仍未过去。

0 阅读:1

每日一段大国崛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