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父母如何避免儿子成为强迫型人格?

开济说育儿 2024-06-08 15:01:25

阿锋是一名初一年级的学生,身材中等,性格内向,话语不多。有一个姐姐,在读高中,成绩较好。阿锋是家中的男孩,家里人较少让他做家务活,自主能力较弱。作为家中的男孩,父母对他有较大的期待,一旦做不好,父亲以打骂为主,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母亲比较强势,对孩子缺乏有用的教育引导。阿锋较少与同学交往,上课经常走神,发呆,脸色阴沉,学习成绩中下。因不想上学,阿锋妈妈在官网预约了面诊时间,和他一起来到了咨询室。

进门时,阿锋耷拉着脑袋,沉默不语。对于我的问话,阿锋话语不多,只简单地回应一两个字,在深入沟通后,他终于说出他非常害怕上学,多次与父母提出不想上学,可是父母不同意,每到周日下午,心里想着又要来学校了,就惶恐不安,冒冷汗,心慌,脸色煞白,心里像压着一块巨大的石头,喘不过气来。只要不上学,在家一切都好,也不会出现上述表现。阿锋说,在学校里,没有一个能玩的好朋友,小学时跟他关系要好的同学都不在同一个学校,每天独来独往,很难受。在学校里难过的是晚修时间,希望能过像小学一样的生活,每天可以回家。入睡困难的时间较长,从入学到现在,已经有半年多,每晚要一点多才能睡着。

家庭内部存在着矛盾和冲突,阿锋内心具有紧张感,对自己的家庭状态不满意并具有叛逆心理,他冲突的对象是母亲,他对母亲有攻击,母亲是个较强势的女人,对他有较大影响,生活中控制较强。

他一方面依赖、需要母亲,另一方面对母亲又有抗拒、防御。他对外界的防御性较强,他对于别人的建议、意见和看法,包括老师和父母的教育,心里反对,但不会说出来,也不会表达,别人表面上看起来觉得他一切都挺好的,挺乖的,但可能有一段时间这种无声的反抗就会爆发,行为问题就会显现。他不善交际,与同龄学生之间出现交流障碍。

我:你是不是想有一个很好的妈妈呢?

阿锋:当然了。

我:你希望妈妈怎么样呢?

阿锋:能够理解我。

我:哦,希望妈妈能够理解我。那你说你现在的妈妈能不能够理解你呢?

阿锋:不能。

拖延上学的时间、不去学校、在学校里躲起来等,只能让阿锋短期内受益,可以使突然上升的情绪从恐惧、焦虑的高峰一下回到低谷,但并不能让问题得到解决,长此以往,会导致社会功能受损,学习受到影响,更加难以融入集体。阿锋听完我对他心理问题的分析后,表示认同。我马上问,如果我有办法可以让你改变,你愿不愿意改?他欣然答应。通过场景重建干预,阿锋发现当他能够直面恐惧时,恐惧反而消失了,他就想去抓住恐惧的感觉,恐惧却偷偷跑掉。

为什么许多人道理都懂得,但却做不到呢?道理存在于意识层面,但是往往起决定作用的,是潜意识层面,记忆重组干预可以在人的潜意识层面,重组病理性记忆。我在潜意识状态下找到了阿锋的病理性记忆,小时候看电视,电视遥控突然从手中滑落摔到地上。那一刻,他立刻觉得自己闯祸了,心立马紧张起来,充满了自责。就在这个时候,妈妈发出了“啧”的一声,表现出很烦躁和不满,妈妈说,你就不能好好拿着吗?听了母亲的话,阿锋感到特别害怕,生怕妈妈会责怪她。我对阿锋的病理性记忆进行重组,让阿锋意识到对母亲的期待,让他能够感受母爱的温暖,从中得到成长的力量。

我和阿锋母亲进行家庭指导,跟她深入探讨孩子的上学恐惧跟她有多大关联,让母亲意识到她自身存在的问题。减少对孩子的控制,尽快与孩子分床睡,培养孩子的自主人格。

记忆重组干预两个多月后,阿锋已经完全适应了学校生活,不再惧怕学校了,并且在学习态度上有所改变,更令人可喜的是,经常在球场上见到他与同学打球的身影。他对母亲的愤怒,抵抗的负面情绪消失,双方关系变得融洽。一方面他不再压抑自己的想法,学会了交流表达,另一方面表示他已经能够接受和听取他人的意见,不再防御和无声抵抗。

0 阅读:48

开济说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