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乔家大院》,相信不少人都一定印象深刻。该剧以祁县乔家大院为背景,讲述了一代传奇商人乔致庸弃文从商,最终实现货通天下的故事。
不过少有人知的是,祁县乔家的源头,还要往上两代,开始说起。只是这个起源于清朝的巨富家族,最终也没能挡住时代的浪潮,于1953年终结。
乔家的发展真正领导乔家改头换面的第一人,当属乔致庸的爷爷乔贵发,而他的人生,甚至比乔致庸还要传奇许多。
年轻时候的乔贵发,不仅穷得叮当响,甚至连大字也不识一个。倘若按照原有的生活轨迹,乔贵发多半就是在祁县中娶一个婆姨,平平稳稳的度过一生。
可上天显然不会让乔贵发,安于现状,因为贫困,同乡人肆意羞辱乔贵发,这让他干脆离开故乡,外出打拼。
在他的心里面,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自己终有一天,会用实际行动来改变这一切。
彼时“走西口”的浪潮,正处于高涨之中,蒙古草原和中原腹地打通后,来来往往的客商,越来越多,而这也代表着无数能改变命运的机会。
乔贵发虽然不识字,可他却拥有远超常人的胆量和谋略。在他的努力经营与奔波下,一家草料铺,成立于包头之中。
随后,乔贵发不断转变经商重点,通过极其敏确的嗅觉,一次又一次赚得盆满钵满。
年近五十,终于衣锦还乡,而现如今屹立在祁县且闻名中外的乔家大院,便是以乔贵发当年修建的雏形,进行扩建。
在乔贵发之后,乔全德、乔全义、乔全美三人,也算是继承了父亲的经商头脑,确保乔家商贸稳步发展。
而真正将乔家推至巅峰的,便是乔贵发的孙子乔致庸。于嘉庆二十三年出生的他,带动整个乔家,成为清朝年间,名震天下的巨富家族。
值得一提的是,彼时乔致庸其实一直都在准备科考。倘若不是大哥乔致广经营不善,中了对手的圈套,一病不起,乔致庸多半也不会回家继承家业。
相较于爷爷乔贵发和父亲乔全美,乔致庸的商业眼光更加长远。当彼时的商人,还在坚持传统经营之道时,乔致庸就已经将目光放到了“票号”上面。
“大德通”与“大德恒”两家票号的发行,让整个乔家的影响力都上升一个台阶。仅仅四年时间,由票号积累的总和便以百万为计,乔家也借此富可敌国。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能明白乔家的实力,当时一个县令的年俸,大约为几十两,可乔家麾下一个大掌柜的年俸,却在千两之上。
乔家的衰落那么曾经发展至巅峰的乔家,究竟是如何于1953年终结的呢?在拥有无比雄厚财力的基础下,乔家又是怎样被时代所淘汰?
在不少人的想象中,乔家的落幕,大概和子孙后代坐吃山空、不思进取有一定关系。可事实上,乔家后人,还真没在经商上面出过什么差错。
以乔致庸孙子乔映霞为例,虽然因为个人感情原因,精神失常而退隐,但他所做的相关决策,以及个人情感问题,都没有影响乔家发展。
尤其是在乔致庸,以票号成为乔家商业帝国基础的情况下,乔映霞什么也不做,都不算犯错。
而乔家之所以会逐渐在时代浪潮中谢幕,与其说是时代的排挤,倒不如说是强权的侵占。
抗日战争爆发后,乔家当铺、店铺等等,被日伪军全盘接受。日本人打着中日友善的旗号,强行将本属于乔家的资产收入囊中。
乔家人无奈,只能忍气吞声。不仅如此,彼时乔家掌权人乔映奎还不得不和日本人虚与委蛇。免得当地老百姓,惨遭日本人烧杀抢掠。
而在自家经济蒙受巨大损失的情况下,乔映奎还一直坚持暗中,筹集枪支子弹送给中国军队。民族情义之深重,永远值得人们敬佩。
等到乔映奎也离世以后,乔家的百年基业,最终便逐渐画上了句号。
尽管后来乔家人以及乔家各地商号都纷纷复出,可实际产生的效益,却微乎其微。惨淡的经营,无法维持整个家族的消耗,乔家人也只能以相对体面的方式,和曾经的辉煌告别。
至1953年,乔氏族人全都迁出大院,这一宅院也由政府全面接收。好在时至今日,乔家大院依旧完好无损的保存着。
民间有传言: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倘若有机会的话,也不妨去乔家大院感受一下百余年前的风采,至今仍令人十分震撼。
小编会打扑克吗?会斗地主吗?
不搬,嘿嘿
强占
十方道场十方建,建好道场为十方
游街示众没收财产
不搬出去,看看茅台吧,整个一部血泪史[笑着哭]
打着别样的旗号对私有财产进行大面积系统性的掠夺
现在的票号都姓马
[得瑟]懂得自己懂
乔家本来就是明朝给清军走私起家的
一个字:抢!
自愿的
电影活着里面的龙二有话说
哈哈
乔家算晋商吧。
云南白药创始人才叫惨,不肯交出配方
呵呵[点赞]
为啥往外跑?
晋商每个铜板都浸透了明朝边兵和百姓的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