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浮花浪蕊》:找回自己,宁晚毋缺憾

马马情感 2024-03-16 02:29:50

在好友看来:“范妮也可怜,就羡慕人家用男人的钱。”

一个女人,有老公有孩子,可遇到难事却无人可依,只能自己扛过去。

张爱玲《浮花浪蕊》里,范妮就活成了这样的可怜人。

她照顾到家里的每一个人,可最后丈夫只顾自己,弃她而去;孩子与她疏离,宁愿远走异国。

有句话说得好,“除了你自己之外,没人知道你应该做什么。”

范妮忙碌一生,却凄凉收场,除了同情,也让人警醒:

以他人的生活为生活,注定会失去自己的独特性。

生而为人,能够掌控自己的方向,才是最大的自立。

01 婚姻如船,别埋没自己

钮太太闺名范妮,生在书香门第,进过教会学校,学过家政,是标准的结婚对象。

当初,纽老太太担心儿子在国外吃苦,娶范妮进门后,才让小俩口一同去了英国。

在异国他乡,范妮除了照管丈夫的饮食起居并无其它拖累,生了孩子也都送回了国内。

范妮受过专门教育,又很能干,不仅对丈夫体贴入微,把他的同学、朋友们也照顾的妥妥当当。

留学生中只一个人有一辆破车,范妮调度得人人上课下课,打工度假,跑唐人街都有私家车坐,皆大欢喜。

每次那人送纽先生回家,范妮必留人吃饭,临走还把自己做的点心塞一包在车上。

伴丈夫国外求学十多年,范妮没少邀朋友看灯、赏月、赏雪和听音乐,更没少撮合留学生们的婚姻。

时隔多年,朋友们提到她,无不感佩她的组织能力。

只是,范妮对丈夫的学业实在帮不上忙,纽先生留学十年才拿到了文凭。

别人已经早早回国或创业,或就业,纽先生回来多年却一直赋闲,没事只管欣赏他英国定做的十几套西装。

范妮不仅要养育孩子,还要娇养丈夫,而纽先生倒像这个家的看客。

也许,周围人认定她没有自己的理想,纽先生就是她的事业。

其实,范妮喜欢新鲜事物,她也有过自己的追求。

在英国时和人合伙买了二手车,还专门去学过开车。

那个时代,就是在国外司机也不多,是高薪职业。

可惜,她只学了两次就半途而废,因为纽先生反对。

婚姻如船,常常碰到险滩、暗礁,一旦随波逐流,难免沉没。

毕淑敏说:“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当你越是有着讨好他人的意识出现,越是容易被人看轻。”

婚姻何曾不是这样,你越是处处以他人的标准为标准,反而遭人厌弃。

而且,迁就的久了,你便成了惯性,不仅没了方向,也没了自己。

02 不要让面子,掏空自己

纽先生留学归来,母亲早已亡故,兄弟分了家。

虽只分到有限的一点房地产、股票、首饰,若肯过普通人家的日子也尽够花了。

可夫妻俩一向以富贵示人惯了,哪好意思突然低调做人,少不得要打肿脸充胖子。

纽先生百无一用是书生,先是没有合适的事做,赋闲几年,后想有所作为去创业,却是赔本赚吆喝。

范妮东押西押,像财阀一样盘弄,剜肉补疮,长袖善舞,外面看来这个家倒还光鲜。

撑持了几年,索性盖起大房子来,是当时所谓流线型装修,“丹麦现代化”的先声。

新屋落成大请客,家里的大师傅学贯中西,比起菜馆掌厨还要强好些。

但表壮不如里壮,硬充门面只会令生活难以为继。

日子到底还是要过下去的,范妮外边场面撑得大,只好里边能省就省。

两个女儿只上了几年小学,就被范妮被叫回家,一边帮忙一边学做事。

外人眼里的大小姐一头短发,常常蓝布罩袍,家做布鞋,没有一丝摩登。

儿子也只读到中学毕业,就在家待业了。

范妮不让儿女继续读书,理由竟是他们的父亲——几乎赔上全部遗产,读到的学位,还不是吃老本。

都说知夫莫若妻,同样爱面子的范妮不肯承认,并不是纽先生的学历无用,是他太好面子,普通的工作瞧不上。

儿女渐大,到了成亲的年纪,范妮不免要多几次请客吃饭。

有一次甚至专门到北戴河大请客,因为那是要人避暑养疴的地方,机会显然多些。

范妮理家理财能力不差,可因为好面子,加上女儿嫁人,家里的钱已经消耗殆尽,最终不得不卖房。

作家李俊说:

“所谓面子消费,就是为了购买虚荣,彰显自己身份,主动进行的非理性消费。”

生活中,就是有些平凡人,没多少钱还要硬撑场面。把脸面看得太重,只会令生活徒增烦恼,雪上加霜。

03 看轻得失,找回自己

社会变革,范妮一家搬到香港,生活成本高了许多。

儿子跟着大女儿女婿到巴西去了,纽先生和范妮跟二女儿女婿住在一起。

女婿虽然是阔少爷,但还没分家,用钱不那么自由,家里连电话都没装。

虽是女儿家,老俩口却不免有寄人篱下之感。

现如今不仅没本钱做金子股票,连住的公寓都布置得很马虎。

靠人不如靠己,纽先生回上海,要去卖那所大房子。

纽先生一走一年多,房子卖不掉,人也不回香港,回电说拿不到出境证。

范妮让女儿打电报过来,说她中风了,催他回去。

范妮一向血压高,经得起调查。拿电报去给派出所看,人的情绪再激烈些,定能生效。

可是,纽先生显然并不着急,他每次去派出所问一声后,心平气和转身便走。

纽先生一人在大陆,没事就去跳舞,不拣漂亮的,只拣跳得好的舞女。

再后来,索性到一家肥皂厂上班了。

范妮在香港不知底细,只好苦等丈夫归来。

有一天,当上海来的洛贞把实情告诉她时,当着女儿,她冷笑道:

“只说想尽方法出不来,根本不想出来。”

范妮终于明白,自己成了弃妇,对丈夫最后的一点指望也落空了。

没有多久,范妮突然死了,是中风。

古人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范妮此时只有四十多岁,她会英语,懂家政,还有西点手艺,她谋生并不难。

即使女儿也离开了她,靠自己也能有不错的生活。

至于纽先生,对于范妮来说,一个心都不在了的巨婴,走了岂不是一种解脱。

可惜,她过于看重得失,一心想拿回自己的东西,郁郁而终,永远失去了重生的机会。

04

回望范妮的一生,命运高开低走,令人唏嘘。

她先是对丈夫呵护备至,拼命要夫贵妻荣,不想十年磨一窝囊废。

又把希望放在孩子们的亲事上,女儿们虽然嫁得好,但现实却很打脸,孩子也靠不住。

从范妮身上,明白一个道理:唯有自己,才是命运的摆渡人。

人生漫漫,难免遗憾。人到中年尤其顾虑重重。

但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只要不放弃自己,总会迎来雨过天晴。

摩西奶奶76岁学画,80岁成名,她说:“任何人都可以画,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画。”

“宁晚毋缺憾”,一个人不怕开始的晚,就怕从没开始过就向生活缴械投降。

找回那个追梦的你,只要你想,一切都来得及。

0 阅读:0

马马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