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古建筑丨“三宫六院”是指哪些建筑?

家人古建筑 2024-07-27 10:34:47

北京故宫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以三大殿为中心,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

按照传统的“前朝后寝”布局原则,紫禁城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主要是皇帝处理国家大事的场所,如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等。内廷则是皇帝及其家人、后妃们的居住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宫六院”。

长期以来,民间一直把皇帝拥有的女性称作“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所谓七十二妃是言其多而已,没有哪个朝代有此定数。

在古代,多把三、六、九看成表示多的虚数,而不是实数,七十二则是三、六、九的高等倍数,其意思是表示皇帝后宫充盈。而不同朝代其具体构成也会有所不同。那么,“三宫六院”究竟是指哪些建筑呢?

三宫

乾清宫

位于紫禁城内廷的最南端,是皇帝的寝宫,也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

乾清宫是内廷正殿,即民间所谓“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中的第一座宫殿。乾清宫面阔9间,进深5间,高20米,重檐庑殿顶。

殿的正中有宝座,两头有暖阁。乃明、清十六个皇帝的寝宫:明朝的十四个皇帝和清代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他们在这里居住,也在平时处理日常政务。

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乾清宫与政务关系相当密切,皇帝在这里读书学习、批阅奏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以及举行内廷典礼和家宴。雍正帝虽移居养心殿,但还是经常到这里选派官吏、批阅奏文。

交泰殿

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主要用于存放玉玺等重要物品,有时也用于举行一些典礼仪式。

(殿名取自《易经》,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满”之意。“内宫不许干预政事”的铁牌就立于此殿。)

坤宁宫

位于内廷的中心位置,是皇后的寝宫。在明清时期,坤宁宫还被用于一些重要的皇家仪式。

坤宁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正德九年(1514年)、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两次毁于火,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清沿明制于顺治二年(1645年)重修,十二年(1655年)仿盛京沈阳清宁宫再次重修。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延烧此殿前檐,三年(1798年)重修。

乾清宫代表阳性,坤宁宫代表阴性,以表示阴阳结合,天地合壁之意。“乾清”、“坤宁”寓意天清地宁即天高明地博厚。

六院

“六院”其实是十二院,“三宫”东、西两路各有六宫,因各宫均为庭院格局建筑,故称为“东六院”和“西六院”。

“东路六宫”即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延禧宫和永和宫;“西路六宫”为储秀宫、翊坤宫、永寿宫、长春宫、咸福宫和启祥宫。

这些宫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功能和用途。它们主要是供皇帝的妃嫔居住,并且根据妃嫔的地位和皇帝的喜好可能会有所调整。

例如,一些地位较高的妃嫔可能会住在条件更好的宫殿里,而一些宫殿也会因为某些历史事件而改变用途,比如成为佛堂或用于存放珍贵文物。

总体来说,这十二座宫殿构成了明清时期皇帝妃嫔的主要居住区域,体现了当时皇宫内部复杂的居住结构和社会等级制度。后宫妃嫔的出入受到严格限制,通常只有在皇帝召见或者特定节日庆典时才能离开自己的居所。

妃嫔们需要遵守严格的宫廷礼仪,包括穿着打扮、行为举止等方面。每个宫殿都会有专门的太监和宫女负责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确保妃嫔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为了保证宫廷的安全,妃嫔的居住区会有专门的守卫巡逻,防止外人随意进入。

冷宫在哪里?

冷宫,听起来像是一座宫殿,但实际上,偌大的故宫中有牌匾的宫殿虽有四十多座,却并没有发现有悬挂“冷宫”牌匾的宫殿。其实冷宫并不是某个固定的场所,它只是对幽禁失宠嫔妃场所的统称。

现实中的冷宫,大多是一些分布于故宫偏僻角落的破房子,甚至有些只是两座宫墙之间的过道。去过故宫参观的人都知道,每个宫殿的正殿都是给皇后或皇贵妃、贵妃这种高等级的身份居住。

而一般的妃、嫔、贵人、答应、常在等一些低等级的身份只能住在正殿两边,每人一间小屋,面积十来个平米左右。正常身份的嫔妃尚且住的这么狭小,不难想象那些失宠妃嫔所住之所就更加不堪了。

(注:文章仅作知识分享,部分图源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古建家园-古建中国先行将文化融入建筑、文旅、建材的文化建筑产业对接平台!

0 阅读:0

家人古建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