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内心从来没有成长过,一直以来,都只是“放大版”的儿童罢了

无知的求道者 2022-05-30 14:45:08

每个人小时候经常在暗自期盼,不想上学了,上学真苦,真想长大。这样的话,我就自由了,大人和老师都不会控制我了,想玩什么就玩什么。

然后大人会劝你:想这个乱七八糟的干什么,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不要让那些不切实际的念头影响学习。

但是,当你从满怀希望的无知少年,最后真的成长为一个沉稳而理智的大人时,你却发现,痛苦和迷茫却是加倍的。

如果说现在的儿童觉得好好学习是极度辛苦且经常被控制的,所以,他们会盼望长大,就可以做到大人的自由度,或者现在就已经迫不及待,开始学大人吸烟喝酒或者追求名牌衣着了,而你还在谆谆教导,或者怒骂。

但是,奇葩的是,我们作为当下大人,又何尝不是在极度追求各种欲望之物吗?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认为幸福和自由的代名词就是更名贵的汽车,更舒适的洋房,社会地位,以及更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他们奋斗不辍,不得到尚未到手的誓不罢休,也就是说,几乎没有人愿意扔掉人生的“催化剂”,而造成一生的“我执”。

此时你又在想,童年是痛苦的,青春期是迷茫的,但是到了大人,居然更难解脱。或者说,我们看似年龄长大了,但是,内心却从来没有成长过,一直以来,都只是“放大版”的儿童罢了。

我们的贪恋

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我们会有诸多的迷惘,人们也开始逐渐发现,自己在宇宙中的孤立以及生存几率如此的渺茫,那么,我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上,既然让我来到了这个世上,为什么还要我死去。既然让我来,又让我死,而且中间的生死过程是极其痛苦的,难道就是为了虐待我吗?

所以,此时,你会有一种对人生的恐惧,觉得人生好像根本没有任何的意义,一切都不值得继续的想法。

如果你也有这种感觉,这说明你的内心是混沌而无序的,这也是你为什么痛苦的根源。

什么叫做无序?就是你内心世界的诸多想法,频繁地发生各种矛盾和摩擦,就好像物体内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一般,这种状态叫做无序,反之,如果你内心的想法是有条理的,就叫做有序。

就拿恋爱做比喻。当你和你的情侣本来相处得非常好,平平淡淡。你们有相同的饮食习惯,有相同的话题,有说有笑,以及平时还可以一起做家务。

突然在七夕的时候,你们按照惯例出去吃一顿小龙虾,此时你还沉浸在期待中。但是,突然发现公司大部分女同事收到很大一捧玫瑰,唯独自己和另外几个女同事没有。

这捧玫瑰,就好像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中,泛起了一圈圈的涟漪,你的内心也开始五味杂全了。

整个湖面开始变得不再有序,而是开始有少许的波动。自此,你们的感情结构可能会因此而被打破,不再像之前那么有序,开始出现摩擦。

这些都是因为外部因素对内部结构的一种破坏。

再比如,在一段婚姻中,女方想买房,希望男方配合自己。男方想要事业,希望女方在家看孩子支持自己。

但是,如果对方不愿意,一度的强迫,导致的结果将会是不断地争吵,将双方纷纷导入了无序。

久而久之,已经不知道这日子到底应该怎么过了,如何过才是合理的,永远都梳理不出一条清晰的脉络来,最后导致情绪崩溃而离婚。

在夫妻频繁不断地争吵过程中,从本质来讲,就是自私的希望对方配合自己,做自己的配角,义务性的帮助自己得到想要的生活方式。

动物是贪食而护食的,人是自私而贪恋的动物,所以,我们就非常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或他人置于无序状态中。

欲望泛滥成灾

《心流》一书中,对于人类的幸福,有过这样一段阐述:

我们生存的社会,物质享受虽已至巅峰,却受种种疑难杂症所苦。缔造了许多过去连做梦也想不到的进步“奇迹”后,却会面临这种窘境呢?我们在面对人生时,似乎表现得比生活简约的老祖宗都不如。很明显,尽管人类的物质力量增强了几千倍,但在改善体验的内涵上却不见得有何长进。

人生规划和追求可以说是人类的惯性行为,这并没有什么错。古人如此,今人亦如此,既然古人和今天被框入了同一个社会行为的牢笼中,而且现今科技的发展,想要得到的东西比古人更加容易,为什么在对幸福体验上却举步维艰?

其实问题就在于对幸福的指向上总是模糊的。

在古代,凡是明君都会有一个共识,如果自己的臣民永远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中,是永远无法统一民众的,必须让他们知道幸福的出口在哪里,才能把所有民众转化为一个庞大的有序体,便于管理和统治。

而宗教和神话体系的建立,以“宇宙和造物主的名义,将这种无序导致的破坏力转化成可控的,可理解的有序状态,一切体系的建立都指向幸福的含义。

所以,无论是宗教,还是一国的道德文化体系,其第一要义就是保护其子民不受混沌之苦,以信念灌输的方式,以幸福为核心统一民众。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事物的复杂性愈发复杂,也就意味着会有越来越多的物质迷惑摆在眼前,泛滥成灾。

而世界上最无边无尽的东西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两样东西,一个是数字可以无限延伸,另一个就是人类的欲望同样可以无限扩大。

凡是外界之物,都想纳入囊中,傲立于同类之上,俯视万物。

如果说大禹治水的目的,是防止洪水泛滥,进而才有了分割水道,划分九州。而现今的我们却背道而驰,妄图将这纷乱糜菲的诱惑全部纳入人生秩序,划分人生九州,铸就人生九鼎。

人类因无知而高估自我

每个人都是无知的,只是表现在不同的方面罢了。——威·罗杰斯

你上学时,经常听到老师劝好学生的那句话:你好好学习,不要被其他因素影响,最好不要谈恋爱,或者贪玩。老师要表达的意思是,他们是无序体,你们是有序体,不要被不知不觉带入无序。

而学生对此却嗤之以鼻,认为谈恋爱或者贪恋外界名牌诱惑,与学习并不冲突,并不会影响学习,最后导致的结果通常都是不乐观的。显然,学生的无知将自己高估了。

但是,你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如果学生一旦步入了诱惑圈,将很难解脱出来,甚至于导致一路下滑。这也是众多家长极其担心的问题,生怕自己的孩子被带坏。

为什么会这样呢?

而变坏的学生,你认为他“变坏”了,但是他并没有觉察到,这才是他不愿意自我纠正的根源。我没有错,我为什么要纠正呢?孩子是不是会经常这么反驳你?

讲到这里,你同样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你,我,他,其实与孩子也并无两样,都是无知的存在体,只是在不同年龄段的无知罢了,都只是没有意识到自身的无知而顺其自然的“变坏”而失序。

更严谨点说,你,我,他,可能并不是真正的变坏,但是,内心确实由于外界的诱惑大量涌入了你的意识而并不自知,依然我行我素,这就是事实。

但是,由于你的时间精力以及认知是有限的,几乎很难做到兼顾。欲望越大,就越难保全一切的完整性。

苏格拉底说,骄傲是无知的产物。

那么,自我高估有何尝不是呢?

如果我们对于自己想要的东西,是建立在全部完整性的基础之上,通常导致的结果是以牺牲某一个板块而成全另一个板块为代价。就像集团企业一样,资金流有限,只能放弃一些板块而保全其他板块。

就像《心流》中说的那样:

如果身材变形是第一个警讯,他们会开始节食,加入健身俱乐部,跳有氧舞蹈,买一套健身器材或做整形手术;如果问题在于得不到别人的注意,他们就会买如何扩张权力或结交朋友的书来看,或参加强化自信的课程或权贵人士的午餐聚会等。但不久他们就会看出,这些零星的解决方案发挥不了作用。不论下多少功夫,老化的定律不会因此而改写;提升了自信,无形中却疏远了朋友;花太多时间结交新朋友,很可能就忽略了配偶与家人。你会发现,堤坝有太多缺口濒临溃决,根本来不及一一抢救。

换个思路来考虑的话,与幸福有关的到底是物质还是我们的内心呢,这个问题放在今天,非常值得每个人去反思。

或者换一个角度来说,什么叫作“完整性”。可能一百个人,就会有一百个答案。所以从本质而言,所谓的完整性,大多是欲望的完整性,期望的完整性,所以才会有一百个答案。

为什么不满的根源存乎一心

在《心流》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这种普遍的“病态”并非直接由外界因素引起。我们不能像现在许多国家那样,把问题归咎于环境恶劣、贫穷或外国侵略者的压迫。不满的根源存乎一心,自己的问题唯有依靠自己解决。文化后盾曾经发生过作用,宗教、爱国主义、民族传统及社会阶级塑造的习俗也曾提供过秩序,但当越来越多的人陷入残酷的混沌时,一切都失效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外界的因只是“诱因”,而心理混沌的因才是“本质原因”。也就是引文所说的,不满的根源存乎一心。

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或者恒定不变,每个人内心的“病态”都会存在着,给自己打造了一堵异常坚固的“心灵围墙”,导致了自我的困扰无序和无所适从,最后你永远都不可能从这种混沌中解脱出来。

其实说到底,并没有谁在真正束缚你,真正束缚你的是自己的无度欲望和贪念。你完全可以得到自我解脱,何必要求别人为你解脱呢?

人生的路并不难走,只是环境的干扰使我们失去了平静的心态,使我们乱了方寸、慌了手脚而已。

0 阅读:12

无知的求道者

简介:扩展认知,仿若拨开人生云雾,原来四处全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