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评价你的“自我”

无知的求道者 2022-06-06 10:21:02

社会科学家查尔斯·库利曾经讲述过着这样一个一个端点,叫做:“镜像自我”。也就是说我们会把别人当作镜子来评价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比如,我是善于交际的,我是温柔的,我是健谈的。

但是,乔治·米德对这个观点进行了深加工,他认为个体的“自我”并不是自我评价,自我感知,而是通过他人评价来进行定位。

但是,这个观点角度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当别人只是应用礼貌的社交方式来评判你时,此时的“自我”是否正确呢?

所以,当别人对你进行评价时,出于礼貌程序,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高估”,进而对个体对“自我”会产生“自我膨胀”。

自我膨胀

譬如说北美洲的居民,在整个世界中都存在一种热情的社会文化,言语间总是有一种相互恭维的味道。

如果你问一位美国人,别人最后一次称赞你是什么时候,通常他们的回答是昨天。

那么,从乔治·米德的角度来说,美国人的“自我”通常会被高估。

激励

然而,日本文化却不同。这个国家的社会文化却不以成就作为骄傲的资本,而是以“失败是可耻”的社会文化。在电视剧中,你会经常看到战士一旦失败,便会以死明志。所以这个国家的平均能力可能会被“低估”。

所以,针对不同的理念文化,会有不同的激励措施。

如果你告诉美国人,他们的工作完成的很好,他们会更加卖力的工作。如果你嘲笑他的工作,他会郁郁寡欢。

反之,如果你告诉日本人,你的工作完成的很好,他们几乎没什么感觉。如果你告诉他,你的工作一点都不出色,他们反而会更加卖力。

激励

有时候人就是这样,不仅存在相同的人格,也存在相反的人格。

那么,你的自我又是怎样的呢?

1 阅读:11

无知的求道者

简介:扩展认知,仿若拨开人生云雾,原来四处全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