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被自己桎梏在心灵的十字架上

无知的求道者 2022-06-06 10:18:46

你对“人生很累”这个观念怎么看?

针对这个问题,每个人对“累”的态度在着同一方向的差别,也有着不同方向的云泥之别。

有人说,“累怕什么,又累不死”。这位朋友很洒脱,他之所以洒脱,是因为他指的是身体上的累。我相信,每个人都不缺少这份洒脱,很多人之所以活得不洒脱,是因为他们被桎梏在心灵的十字架上,造成一生逃不出的“心累”。

既然是“心病”,那就需要“心药”医治。那么,病根到底在哪里呢?

或者说如果我们就是现在这个样子,有种种烦恼和压抑,我们该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呢?

压力

累的病因在哪里

很多人都逃不出“心累”这个框架,对“累”这个观念产生如下的人生逻辑:

现在累,以后还会继续累,人生就是劳累的一生。

千万别累死了,累死了,啥也没了。

累就对了,舒服是留给死人的。

累的时候告诉自己:我不能倒下,因为我没有依托。

“身心俱疲”往往指的是身体和心理上的劳累,而“心累”完全就可以解释我们为情绪所累的一种负荷情绪。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个世界从来就是由有序变化为无序,由建设变为破坏,由生向死的永恒规律,为了生存,偏生了一颗强迫症的心,凡事都要逆心而为。自此,我们的“心病”就是永生苟活在这个矛盾框架之中。

你觉得我们应该将自己的不幸归罪于外界吗?或者说答案如果是否定的话,那么,我们自身到底是哪些出了问题?

压力

拉丁谚语:提防那只念一本书的人。

因为只念一本书意味着偏见和固执,不能接受别人的思想,我们就会被书中的思想所禁锢。

比如说,你笃信佛学,那么,你的意识就会被他的思想所禁锢。自己不杀生,也谴责其他人杀生。

再比如,你笃信医学,那么,你的意识就会觉得满屋都是细菌,病毒,甚至于有了洁癖。

再比如,如果你只读积极心理学而不读成功学,那么,你就只知道一味蛮干,而缺乏方向指导性和方法论的效率性。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用途,但是,如果只偏执于一门学科,自然就缺乏接受外界变化的灵活性。在基因学中,有这样一种说法,叫作基因的多样性,它所阐述的就是外界不断变化,基因如果过于僵化而单一,就不容易因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反之,基因一旦多样化,外界的诸多变化,基因都会做出调整。就类似于我们中国人常说的“艺多不压身”。

咱们再放大了说,你的一生,可能就活在一本书里,活在某种单一的逻辑框架中,往小了说,就是将自己的意识禁锢在异常狭窄的牢笼中,往大了说,这是一种认知狭隘进而将自己的“人生空间”构造狭窄的最终结果。

所以,大家一定要多读书,建构意识的多样性,建造更大的意识牢笼,才能游刃有余的活动。

意识牢笼

我们是活在“意识自我”世界,而不是外界

《怒火·重案》相信大家都应该看过。

邱刚敖是前警务人员,是警队的明日之星。但是却在一件富豪绑架案里,面对着来自高层的非正义的高压命令,他采取了极端手段,失手将疑犯打死。虽然及时解救出了富豪,却在法庭上因富豪和上司的袖手旁观以及张崇邦的果断而入狱四年。为了报仇,出狱之后,邱刚敖和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走上了黑化之路,成为了强劲的悍匪。

张崇邦与邱刚敖在此事之前,并无恩怨,或者说他们的关系非常好。但是,张崇邦为什么如此的“不讲义气”,将事情坦白吗?

科学漩涡公司董事爱德华多·萨尔塞多-阿尔瓦兰有过这样一个观点,情绪是连接生理需求(比如进食或呼吸)和有意识的自我的最初过程。

什么叫“有意识的自我”?说直白些,他就是我们的认知框架的宽广度,他包括我们的沟通,交际,职业等各种生存技能,甚至于“我们这辈子到底应该如何活”的悟境认知高度。

比如说,你认为用拳头才能解决问题。那么,你是活在“暴力解决一切”的自我观念之下,还是生活在外界呢?

当然是活在自己的观念之下了,因为有更多的人,不用拳头解决问题,而是友好协商的方式。

张崇邦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人,无论是对待上级的不合理要求还是各种威逼利诱,他从来没有做出原则上的妥协。这就是张崇邦的意识世界,他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不是活在外界的世界。

剧情的结尾,邱刚敖最后问张崇邦:“如果是他去追阿乐,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张崇邦不会接受上级的某些暴力暗示,上级也知道这点,所以利用了邱刚敖的意识。

意识自我

重构人生观念

之前看过这样一句话,人们总爱追问人生的意义,其实人生本无所谓意义,因为存在先于本质,本质之前的存在是禁绝思考的。人生的无意义赋予了人的自由,倘若人生有一个注定的意义,那么人人都如同一具机器。

笛卡尔说过,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的思就是自我的存在,就是人生的理念。

《官场维新记.第一三回》有这样一句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那么,将这句话奉为金科玉律的人,人生理念一定是金钱,而非生命。

所以,在不同的人生观念中,我们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而不是一味的跟风,那就真的是赤裸裸的活在外界世界中,逆心而行。

你的痛苦源于丢掉了自己

比如说,乞讨也能生存,而且可能比任何动物都能活得更加优渥一些。无非就是不想活得这么低贱,人人都想奔赴高级活法。前者很极端,但是并非不切实际,因为就真的有人是这样的活法,或者经常东拼西揍的借钱过日子。当然,我并未提倡这种活法,而是做一个相对极端的现实比喻。

从乞丐到富翁,这是两种活法,更确切地说,是活在各自的人生观念中,或者说话在自己的意识中。但是,在乞丐和富翁之间,又有极大的空间可以容纳不同活法的人。

活动空间

所以,针对活法这个问题,我们都应该好好去反思,重新搭建“有意识的自我”,让自己的意识更加的宽广,如果你真的改变了,那么,你会发现,之前的“心累”,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在《生命与意识的省思》中有这样一句话:

头脑不应成为我们的敌人,它可以变得有用,因为身体的生存需要头脑。

但头脑不应成为我们的主人,而应充当我们在物质世界有用的工具。

我们的意识应主宰一切,而非头脑。

0 阅读:46

无知的求道者

简介:扩展认知,仿若拨开人生云雾,原来四处全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