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欧空局不考虑与中国合作ILRS

寰球科学讲说 2024-06-16 13:26:24

中欧合作硕果良多

嫦娥六号的缔造了一个奇迹,完成了人类首次的月背采样。目前轨返组合体正在环月球高度约200公里的轨道上运行,正在等待时间窗口,完成月地轨道射入,距离6月25日落地的目标还有不到2个周了,想想都好激动。

嫦娥六号不但创造了人类历史,同时也给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月球探测的机会,这也是中国在太空探索方面的一个合作开放的态度。携带的四个载荷中就包括了欧空局的月表负离子检测仪。这也是中国航天第一次与欧空局合作的探月任务。

值得祝贺的是,通过欧空局的月表负离子检测仪,真的检测出了月表存在负离子。这对于后续人类建造月球基地,设计登月服等都有参考意义。

中国在探月上面已经积累了多年的经验,所以中国必然是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中欧借着这个机会应该将合作持续深入下去,可是这次合作极有可能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中欧探月合作将结束

中国计划在2026年发射嫦娥七号、2028年发射嫦娥八号,欧空局在此次合作经验基础上完全可以继续深入的与中国合作探月,但是这么好的条件不珍惜,反而拒绝呢?

欧空局国际关系主管已经明确表示,目前还没有决定继续在嫦娥七号或八号上进行合作,但是欧空局将不会参与中国领导的国际月球研究站(ILRS)

这个意图已经很清晰了,欧洲与我国的合作基本告一段落了。至于为什么欧空局不寻求合作的决定,我们也不用太在意,因为欧空局只是一个政府间的组织,拥有22个成员国,总部设在法国巴黎。但是许多欧洲国家也以国家个体参与中国的探月计划。

嫦娥六号中携带了法国氡气探测仪、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嫦娥七号中也要携带意大利的激光角反射器阵列,瑞士的月基双通道地球辐射能谱仪。从欧洲国家的参与程度来看,意大利是赢麻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嫦娥七号的载荷是筛选出来的,当初共有11个国家或组织的18个载荷参选,最终优中选优,选出了7个国家的六个载荷。欧空局如果想合作,那么要看载荷是否有意义。

此外,我国与欧洲在太空合作上不仅限于此,我国与法国合作的SVOM(天基多波段天文可变天体监测器)卫星将在6月22日升空,这颗卫星搭载了中法各两个载荷,要任务是定位巨型恒星死亡产生的伽玛射线暴。

另一个方面,欧空局已经明确拒绝参与中国主导的国际月球研究站(ILRS),这个是计划的长远目标是建设一个长远的月球基地,当前已经有11个国家参与。这里不得不提一句,美国的阿尔忒尼斯计划,目前有43个国家参与。

而这两个有关月球探测的计划虽然都有多个国家参与,但有明显的不同。我国主导的国际月球研究站(ILRS)计划虽然参与的国家较少,但都有实质性的参与和付出,都会在探月的成果上共享一杯羹。

美国主导的阿尔忒尼斯计划,大部分国家就有摇旗呐喊做拉拉队的嫌疑,估计也就是出钱冠名。

欧空局的未来之路

面对着太空探索,欧空局参与了多个太空项目,比如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营,与美国合作进行火星采样返回等。

在2014年我国与欧空局签订了合作协议,相互派遣航天员训练、共享相关的太空探索数据等等,应该是处于蜜月期,但是欧空局却突然表态不会向中国空间站派遣宇航员。这时候似乎就已经出现了问题。

国际空间站的设计寿命是在2024年退役,但是如今被延期到了2031年。也许是出于这种考虑,才放弃了与我国在空间站方面的合作。

欧空局当前正在与美国合作,打算从火星采样回来。这里美国NASA 和欧空局各有分工,欧空局负责制造轨道器和返回器,美国则负责发射火星采样车和上升器。这也是欧空局首次负责如此重大项目,其他项目也就是起到辅助作用,可是,该计划似乎出现了很多问题,原计划2030年采样返回推迟到2040年。

本来一副好牌在手,却打得稀巴烂,用这句话来形容欧空局不为过。

写在最后

太空探索不是依靠哪一个国家力量就可以一蹴而就,需要相互合作。但合作的基础上就是真诚,不是被各种利益和力量而左右。面对着中国的探月工程,多个国家积极响应。尤其是在嫦娥六号中的合作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中国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欢迎世界各国参与。

嫦娥七号参与的国家或组织的载荷:

嫦娥七号着陆器上将搭载

1、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阵列,

2、俄罗斯月球尘埃与电场探测仪

3、国际月球天文台协会月基天文观测望远镜

嫦娥七号轨道器上将搭载

1、埃及&巴林月表物质超光谱成像仪

2、瑞士月基双通道地球辐射能谱仪

3、泰国空间天气全球监测传感装置

0 阅读:42

寰球科学讲说

简介:科技引领生活,带你了解世界科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