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道风”

文化愿补不足 2024-08-27 00:21:26

太白山位于陕西省眉县、太白县和西安市周至县三县境内,是秦岭的主山脉及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太白山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呈阶梯式增长,气候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这里长有世珍国宝——独叶草,还有锐齿、辽东栎、侧柏、油松、华山松等数量众多的优质林木,药用植物更是多得数不胜数,其中以“太白”冠名的地道药材有太白贝母、太白黄连、太白花、太白茶、太白三七、太白鹿角、太白艾、太白美花草、太白小紫苑、太白黑人参等。常用中药材有大黄、太羌、党参、黄芪、黄精、天麻、五味子、灵芝等,太白山中的药材已成为太白县的重要经济来源。

这里稀奇动物种类多,数量广,主要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太白虎,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红腹角雉;国家三类保护动物林麝、鬣羚、青羊、金钱豹、金鸡、血雉。《汉书·地理志》中曾将此地命名为太乙山,相传是因为道教十二金仙之一的太乙真人曾在此修炼过。太白山上有很多古建筑,有平安寺、明心寺、南天门、三宫殿、老君殴、拔仙台、斗母宫、文公庙、三官庙、药王殿、嵩坪寺、中山寺、玉皇庙、太白庙等,而其中多为道教所特有的建筑,如斗母宫中的斗母是道教崇拜的女神,老君殿里的老君指的是道教三清祖师之一的太上老君,药王殿则是为了纪念与道教渊源极深的医圣孙思避所建。可见太乙山与道教关系的密切程度。的确,在历史上,太白山是作为一座宗教名山而彰显其存在价值的。

太白山为著名道教洞天神府,在道教三十六洞天中属第十一洞天——玄德洞天,历来是道教高士隐居修炼之地。太白山与道教的渊源始于西周,相传,太白山最高顶的拔仙台为姜子牙封神之地。而姜子牙又是道教最高神祇元始天尊的徒弟,在道教中有着很高的地位。

道教在太白山的发展传播,是随朝代的更迭而兴衰起伏的。自汉时的谷春神在魏晋朝时归入道教派以来,道教经历了唐时的鼎盛,宋元时的逐渐衰败,明清时一定程度的兴盛和民国时的不振。魏晋时期,道教楼观派兴盛,很多楼观派道士隐居太白山,太白山道教便在此时归入楼观派;唐时,道教达到鼎盛,因太白山距离当时的都城长安不远,许多著名的道教人士如孙思邈、李浑等人都曾在此潜心修炼;在五代、北宋时,道教依然延续着唐时的兴盛,金代王重阳创全真派,让太白山成为关中道教活动的圣地之一。

元代以后,太白庙在太白山周围的地方随处可见,香火也甚为旺盛;清朝时,太白山所建庙宇众多,道士人数亦达至二三百人之众。据说,清末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和光绪帝逃至西安后曾让道士在太白山施法求雨。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匪患猖獗,太行山附近的很多庙宇都被他们用作安营扎寨之所,也有不少毁于战乱,加上政府又提倡拆庙建校,太白山庙宇便多毁于此,所剩寥寥无几。至新中国成立后,在“文革”期间,受“破四旧”运动的影响,好多道观被拆除,仅有的道土也被迫还俗,道教的传播进入低谷。如今,有关道教的各种宗教活动正慢慢得以恢复。

太白山作为道教文化传播的圣地,历来名人隐士不断,传说典故也颇多,如今,太白山正以它所承载的宗教文化,欢迎着八方来客.

0 阅读:0

文化愿补不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