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六月背图片显示,月球南极土壤肥沃或存在水,月壤或全球共享

寰球科学讲说 2024-06-06 16:26:02
摘要

嫦娥六号6月2日早上6点23分成功在长约2500公里,深度约为13公里的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软着陆。6月4日早上7点38分,嫦娥六号上升器发动机点火,带着月背样品起飞,陈工进入预定轨道。嫦娥六号在月背总停留近49个小时15分钟。

对于月球上是否存在水,在嫦娥五号月球样品中,测量到撞击玻璃珠中的水。同时美国科研人员根据印度月球探测器携带的月球矿物质绘图仪所得到的数据,直接发现月球上的固态水,证明了月球上存在水冰。从嫦娥六号的挖土图片中,似乎我们也能够发现一些端倪。

月球软着陆技术世界领先

嫦娥六号在降落过程中逐步调整姿态,从粗避障到精避障,当距离月面100米高度时,处于悬停状态,通过设备集成的摄像机观察地面的地形,选择合适的区域降落。这样的这个步骤十分的关键,这是保证探测器能否实现软着陆的关键。

在今年2月份,美国曾发射了向月球发射了奥斯修德号月球探测器。在着陆过程中因发动机故障导致,月球探器侧翻。没有完成工作任务,从这方面来看,我国的月球探测器在着陆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式的浪漫

嫦娥六号除了携带四个国际载荷之外,中国式的浪漫也给了我们很多惊喜,在嫦娥六号表取完成后,着陆器携带的由新型复合材料和特殊工艺制成的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这是人类首次实现月背采样。

搭载在着陆器上的小车,原来是一个移动相机,当取样完毕后,小车才从着陆器上放下来,并拍摄了着陆器和上升器的合照。

通过这个合照我们看到了着陆器和太阳能电池板,一个展开的月表取样的机械臂及展开的五星红旗,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着陆器周边的环境凹凸不平。不过目前因没有上升器起飞的画面,这个月球车可能没能“活”到那个时候。

嫦娥六号在完成表取之后,月表呈现了一个中字,这是在代表中国到此一游。

所有的这些浪漫画面都是通过鹊桥二号中继星传递回来的,而这些信号都需要地面重新合成后才让我们看到这历史性的一幕。

此时上升器现在正在逆行的低月球轨道上追踪嫦娥六号轨道飞行器。两个航天器在机动过程中将以每秒1.6公里左右的速度飞行。对接后,样品罐将通过自动化过程转移到返回舱。随后上升器将被丢弃,返回舱将于北京时间6月25日左右在内蒙古着陆。此次任务将持续53天。

法国航天局还宣布,氡气探测仪器曾在前往月球的轨道中三次开进行测试,当前在月表已成功开启并收集数据。这些数据也是通过鹊桥二号传输到地面,再由我国交付给法国。

嫦娥六号图片特征

从发布的月背的特征来看,似乎月亮上的土壤颜色与地球上几乎一致。因为长期被太阳照射,宇宙射线及太阳风的影响,月球表面的土层比较干硬,但是在着上组合体几吨的重量下,也是被砸出了个凹坑。凹坑周边出现了一些碎土疙瘩。

但是在机械臂表层取土的位置,挖出了一个“中”字的坑,这个坑中土壤颜色与表层颜色完全不一致,颜色发黑。这又与我国东北黑土地相似,表层图样发灰,底层图样发黑,这是肥沃土地才有的特征。

此外,是否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表层图纸干的发灰,而底层的土因为是湿的所以才会呈现黑色。

从嫦娥六号发布的这几张照片来看,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区域的科研价值很高,从照片上就给人无限的遐想,嫦娥六号的月壤的科研成果应该不会少。

月壤会向世界共享吗

嫦娥六号的月壤一定会向全球共享,通过月壤研究月球起源,人类走向外太空,需要全人类的努力。根据嫦娥五号的经验,前几批次的嫦娥六号的月壤会首先向国内的科研单位开放。随后才会允许国际的科研机构或组织带着课题申请,通过答辩后才会发放月壤。

嫦娥五号是2020年取样返回,在2023年底才向全球开放申请。

月球科研站建设遐想

我国后续还会发射嫦娥七号、八号,目的地就是月球南极,此次的嫦娥六号会研究月球南极地理,土壤组成,对于后续的国际月球研究站有很大指导性作用。比如南极土壤是否可以用于建造,水含量有多少。

人类可以直接利用月壤建造科研站,可以将月壤中的水分解成氧气和氢气,用于燃料和氧气供应商。一方面可以作为航天器动力,一方面为人类提供水源,或许植物也能够在月球上生长。

写在最后

中国探月从来都是稳扎稳打,而且过程中总是给我们浪漫式的表达,这些细节无不是表达着中国人热爱生活、热爱和平的理想,期待嫦娥六号返回器平安归来。

3 阅读:608
评论列表
  • 2024-06-09 23:18

    共享?画那么多钱不是钱?人脉不需要加强?那么好心,被别人卖了还要帮别人数钱的脑门子被门夹的货才会做这样的事情!别人道德绑架你就上钩?

寰球科学讲说

简介:科技引领生活,带你了解世界科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