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迈曾:在大学怎么当书记

今西安 2020-11-17 14:15:22

文 | 石中难

01

西安交大老党委书记张迈曾的退休,刷了屏。

退休这件事本身并不刷屏,比张迈曾级别高的,比张迈曾名气大的,高教系统内外的,都没见能像张迈曾这样刷屏。

让张迈曾的退休如此刷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和西安交大校长王树国相拥而别、泪洒当场的动人场景。这张现场照片上,两个白发苍苍的脑袋紧紧相依,再加上作为背景的其他人个个沉痛悲怆的表情,确实很能引发共鸣。

能看出,交大人对张迈曾确实不舍。

也能看出,张迈曾和王树国确实惺惺相惜,网上所说的黄金搭档应该不是缪传。不是在共同奋斗的峥嵘岁月中凝聚的亲密关系,不是发自内心的实实在在的依依不舍,不会真悲伤到那个程度,现场也演绎不出那么催泪的气氛。当然,演员除外。

由此也能看出,张迈曾在交大的6年半时光,是个师生认可度高的好书记,是个与校长配合相得益彰的好搭档。

再对比不久前成都大学书记和校长以命相搏的风波,更衬托了西安交大这一幕的难能可贵。

成都大学书记毛洪涛字字控诉校长王清远的遗书,和西安交大书记校长离别之际的白发相拥,在高校早已不是净土的今天,为这个充满了不确定的秋天,增加了些阶段的谈资,也刻画了两幅耐琢磨的画面——

一会毁三观一会立三观的画面。

02

中国大学的体制,一直都是颇受争议的话题。一些有识之士的大学去官化去行政化的呼喊喊了多年,平时通过网络平台喊,每年春天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喊,包括一些名大学身披副部级光环的的校长都在喊,如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南方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等。其结果就是,大学的“官化”不但没去掉,反而呈愈演愈烈之势。

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书记和校长的权利之争。成都大学的书记以自绝来痛骂校长,不过是将这种权利之争血淋淋地撕开了口子,呈现在世人面前而已。

有人给毛洪涛戴上义士烈士的高帽,称其“用生命反抗压迫”,甚至还有人将其比做屈原。

呵呵,恕我实不敢苟同。

毛洪涛的遗书里列了校长王清远的N大罪状,按理说,他都以命来“举报”了,王清远怎么着也该被“停职接受调查”。但事实上根本不是这回事,王清远依然正常履行他的校长职责。就在几天前,11月9日至12日,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专家组到成都大学开展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现场考察工作,王清远正常出席。

距离毛洪涛“以死举报”王清远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王清远至今毫发无损,很大程度只能说明,毛洪涛遗书里列举的王清远N大罪状,以捕风捉影臆想猜测的成分居多,更多的是在发泄个人愤懑。

毛洪涛对王清远最大的不满,应该是王清远不把他这个书记放在眼里。用他自己的话说,王清远“强力防御着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政策要求,连续挤压三任党委书记。”

人死为大,对已亡的毛洪涛,我们不好说什么。但是,我们不妨替他思考一下,为什么王清远可以“连续挤压三任党委书记”?

因为王清远除了是校长,还是学者,在材料学术领域,是能拿得出手的人物。在大学,能被师生认可的关键,不但需要以德服人,还需要以学服人,在学术上得有两刷子。

而毛洪涛呢,翻看他的履历,显然在学术上没有多少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当然,这一点也不能苛求毛洪涛,毕竟大学的书记,学术出身的本身就凤毛麟角。

这也便不难理解,在毛洪涛自杀后,除了个别别有用心的自媒体疯狂煽动情绪和对王清远的攻讦,成都大学鲜有在校的师生,对王清远掀起什么波澜。

毛洪涛的遗书里特别提到“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知道他有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03

成都大学的毛洪涛可能真没理解,如果真能理解,也可能不至于“愤懑至死”。

但我想,西安交大的张迈曾,一定深入理解并践行了这句话。不止张迈曾,但凡书记和校长配合默契的高校,当书记的,一定能理解这句话。而被书记和校长争权夺利弄得乌烟瘴气的高校,当书记的,绝对没有理解好这句话。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是党委书记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核心是“校长负责制”。

以上两层意思,是这句话的关键。

大学不是政府,官化行政化已经一定程度上给高校的学术自由发展带来影响,如果书记还要一切都凌驾于校长之上,这大学,怕是真的难了。

书记不能因为校长兼着副书记,就想当然以为自己是一把手而校长是二把手,处处都要压校长一头。那样的话,一定是两个人的祸端,也一定是这所学校的祸端。

04

6年半前,张迈曾和比他小4岁的王树国同一天走进西安交大的校园,分别上任党委书记和校长。

相比首次来到交大的王树国,张迈曾算是交大的老人,其人生的第一个工作履历就是西安交大。除了中间三年复旦大学的学习经历,在调任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前,张迈曾的工作一直在西安交大,从宣传秘书一直干到了党委副书记。

再回交大出任党委书记的张迈曾,无疑对交大有着深厚的感情。千万不可小视这种感情。这种感情,能让他全身心地去想怎么把这所学校办得更好,怎么样支持配合校长把学校办得更好,而不是更多想的是自己的荣辱得失仕途升迁。

王树国来交大的时候,已经在哈工大当了12年的校长。这位44岁就出任副部级校长的知识分子,之前一直在哈工大读书、任教,从副院长干到副校长。在出任哈工大校长前,他当时还有另外一个副部级的晋升机会,那就是出任黑龙江省的副省长。

在44岁的年龄,大学校长和一省副省长,哪个更利于仕途发展,一目了然。

但王树国毅然选择了继续留在大学。他当时对上面考察的人说的原话是“我希望回到学校!”

他从哈工大到西安交大,是平调。哈工大12年的副部级,在西安交大延长到了18年。如果他当年选择当副省长,一切正常的话,18年的时间就是熬,早都正部甚至更高级别了。

这是一个真正热爱教育的人。

对一所高校充满感情的书记,和一个真正热爱教育的校长,便更能懂得珍惜。珍惜彼此的缘分,珍惜为之共同奋斗的目标。在这种珍惜中,他们更容易摆正各自的位置,成为配合默契的搭档而不是互相拆台的敌人。

在张迈曾的告别会上,他不止一次提到和校长王树国的配合。“我有幸与树国同志合作共事,我们在一起坦诚相待、互相学习、紧密配合、携手并进,形成一段难忘的友谊,这是我一生值得怀念和学习的财富。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共同推动着学校事业快速持续发展。”

05

坦诚相待、互相学习、紧密配合、携手并进。

这才是一所大学书记和校长之间该有的关系。

坦诚相待,还会有排挤吗?

互相学习,怎会有自以为是的高高在上?

能紧密配合,还会拎不清角色定位?

可携手共进,还会在乎谁大谁小?

遗憾的是,很多大学的书记和校长的关系,常常很微妙,不说都像成都大学那样极端到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但能像西安交大张迈曾和王树国这样真正做到惺惺相惜成为黄金搭档的,却也不多。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风口浪尖的高校,本应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职责,这种职责显然不仅仅限于传授知识的“教书”,更在于帮助国之青年树立于国于民向前发展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育人”。

一个弥漫着权利之争和权力之风的高校,担得了这样的职责吗?

让高校远离权力之风,先从书记会当书记做起。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