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大节,而且年味还在延续中,所以,元宵节的节日氛围就格外引人注目。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还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舞龙舞狮、踩高跷、祭门、祭户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所谓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与喜气洋洋的烟花表演等元宵活动活动比起来,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或许才是每一个人幸福的所在。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元宵象征合家团圆,吃元宵寓意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元宵的吃法很多,可水煮、炒、油炸、蒸等。不论有无馅料,都同样美味可口。 汤圆起源于宋朝,其外皮主要成分是糯米粉,其味甘、性温,归脾、胃、肺经,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钙、铁、核黄素、尼克酸等,具有补中益气、敛汗、止泄的食疗作用。 制作汤圆时,将黑芝麻放入烤箱中烘烤,然后倒入破壁机打碎,把黄油倒入锅中,融化后倒入绵白糖,不断翻拌至白糖融化,倒入黑芝麻碎,搅拌至粘稠状,黑芝麻馅搓成小球后冷冻,倒入糯米粉、猪油,分三次加入45~50℃的热水,和成面团,揉制5分钟左右,面团揪成小剂子,包入冻好的黑芝麻球,冷冻一夜取出装袋即可。 汤圆的糯米粉、糖分和油脂含量较高,可能会诱发酮症酸中毒;汤圆中的油脂和热量较高,过量食用容易增高血脂和体重;年老体弱者消化功能减退,特别是老人吞咽反射比较迟钝,可能会因吞咽障碍引起误吸,应少量食用。 为了避免汤圆粘到锅底,应该开水下汤圆。 开水下汤圆可以避免汤圆粘到锅底,翻滚的开水把汤圆往上顶,减缓了汤圆下坠的速度,同时让汤圆表层迅速糊化,形成一层保护,不容易粘锅。 如果冷水下汤圆,汤圆会迅速坠入锅底,因为糯米的黏性很高,就容易粘锅。 家乡天水一带流行的元宵,煮开之后,馅料有点硬 虽然元宵就是汤圆,但我家乡的元宵和超市里的汤圆还是有一点区别的,家乡天水的元宵馅比汤圆馅含水量少一些,除了黑芝麻的馅料外,还有桂花的、五仁的、红糖的等多种口味。 我的家乡天水一带的的纯手工元宵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可水煮,也可油炸。 正月十五吃元宵,热热火火,团团圆圆,幸福过元宵。 我昨天下午(正月十四)到超市去了一趟,专程为了采购汤圆,我没有买本地的元宵,而是选择袋装的汤圆。 超市冰柜里的汤圆种类齐备,可供选择性很大,有三合一组合装的小汤圆,有青汁汤圆,有大黄米汤圆,有红高粱汤圆,有柿柿如意黑芝麻汤圆,有糯玉米汤圆,还有宁波风味的黑芝麻汤圆。 我选购了两种,两袋宁波风味的黑芝麻汤圆(每袋400克),一袋三合一组合装的小汤圆。 今天是元宵节,早早起床,就煮起汤圆来,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成为了这个元宵节的最佳拍档。 2024年元宵节的味道,都藏在了热气腾腾的汤圆里;我们所有的对美好的追求与对生活的期盼,都藏在这碗热气腾腾的汤圆里。 煮汤圆过程超级简单,清水烧开,剪开袋子,将硬邦邦的汤圆轻轻地倒入锅里,尽量少搅动,一定要小心热水溅出。 煮上五分钟左右,汤圆就熟了,盛入碗中,端上餐桌,即可食用,入口是软绵绵的,软糯香甜。感觉就很奇妙。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汤圆虽美味,但糖分、油脂含量高,无糖汤圆也并非完全“无糖”,节日食用汤圆切莫贪多,谨防落入高糖、高油“馅”阱。 汤圆配料以糯米和糖为主,糯米粉制作的汤圆皮含有大量淀粉,馅料中的糖分也不少。 以普通的黑芝麻馅汤圆为例,每颗汤圆摄入的脂肪约为2.63克,每人每天摄入的油应为25克到30克。 按这样计算,吃9个汤圆就能抵上一天的油摄入量了。 各类创意馅料的汤圆,为了达到更加香甜的口感,配料中使用的油脂和糖类含量普遍更多。 无糖汤圆大多用木糖醇代替蔗糖,但其中油脂含量并没有减少,同样应尽量少吃。糯米属于高升糖指数食品,糖尿病患者、高脂血症患者更不适宜多吃。 如果吃汤圆,一定要相应减少主食数量。一般来说,3颗汤圆所用的糯米粉相当于1两米饭所用的米。因此,一次不能吃太多,过节时少吃几颗享受一下即可。食用汤圆前,可多吃点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的绿叶菜、菌和豆制品,避免空腹吃汤圆。 专家提示,吃汤圆还需注意进食时间和烹饪方式,应避免早晚食用汤圆,早上胃肠道功能未完全启动,晚上即将进入睡眠状态前,身体代谢较慢,此时食用汤圆可能对身体造成较大负担。 另外,汤圆煮好后应尽快食用,此时较好消化,还应尽量减少采用油炸的方式烹饪汤圆,避免油脂摄入量超标。趣说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大节,而且年味还在延续中,所以,元宵节的节
小话大聊诗词
2024-02-24 12:18:01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