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比较好奇,苏轼长啥样呢?# 上海博物馆藏有清代画家朱鹤年绘制的一幅“苏轼画像”,据传是依据北宋画家李公麟为苏轼绘制的肖像画的原作临摹而来。 李公麟的原画与金山寺渊源颇深,苏轼后来也见过自己的这幅肖像画,也很满意,为此还写过一首《自题金山画像》的诗歌,诗中的“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被人们广为熟知。 对于苏轼的这幅画像,还得从头说起。 “乌台诗案”是苏轼人生的一个转折点,经过多方的营救,包括身在江宁的王安石出面写信营救,苏轼才幸免于难。苏轼出狱后,被贬为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团练副使。 宋哲宗绍圣四年(1094年),支持变法的新党再次主导政坛,苏轼在新党的挤兑下,横遭贬谪。 同年四月,苏轼从定州知州任上贬谪到英州。中途又加贬为宁元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 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苏轼又被贬为琼州(今海南省海口市)别驾,昌化(今海南省儋州市)安置,时年苏轼62岁。1100年,苏轼仍以琼州别驾的身份移知廉州(今广西合浦县)。 宋徽宗即位后,大赦天下,身在廉州的苏轼接到诏令,踏上了北归的行程,1101年三月,苏轼由虔州出发,经南昌、当涂、金陵,五月抵达真州(今江苏仪征),苏轼经过真州,他带着一丝欣慰的心情游览了真州名胜金山寺。 在金山寺的墙壁上,他意外看到了自己的肖像画,原来这是当时著名画家李公麟绘制的,李公麟的苏轼画像形象逼真。画上的苏东坡手执一根细长藤杖,坐在磐石上,安详的神态中又有一种似醉非醉的意态。 李公麟,北宋著名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江西今舒城人。李公麟和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同是驸马王诜家的座上客。他的艺术创造有生活现实性为基础,所以他敢于追求新的表现。李公麟主要作品有《五马图》《维摩居士像》《免胄图》等。 苏轼看到自己的画像后,一时感慨万千。经过多年的边贬谪岁月与艰苦生活,他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也感觉生命走到了尽头,他在金山寺的画像下追忆了自己一生的经历,写下了《自题金山画像》一诗: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同年六月,苏轼经润州拟到常州居住。靖国元年(1101年)7月28日,苏轼在常州(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去世,享年66岁,一代文豪就此为他的风雨人生画上了句号。 后来,“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见到李公麟为苏轼画的这幅画像的时候大加称赞,他认为这是最像苏轼本人的一幅画像。 李公麟为苏轼画的肖像画,高度还原了苏轼的真容。因为李公麟和苏轼是好友,他对苏轼的相貌是很熟悉的,加上他是当时顶流的画家,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李公麟的苏轼画像就是苏轼最真实的样子。 到了清代,画家朱鹤年应翁方纲之邀,取李公麟真迹为底本,绘制有一幅按藤杖坐盘石的苏轼像,今藏上海博物馆。 画中苏轼按藤杖,坐盘石,惬意斜坐的姿势与黄庭坚所叙“醉时意态”较接近。画中苏轼的状貌合乎文献记载:面庞狭长,细眉凤目,颧骨高耸,须髯较稀。 王水照先生曾高度评价此画:“比照苏轼本人和当时其他人的有关记载来看,恰是完全符合的。” 这幅摹本在一定程度上较为可靠,画上有翁方纲跋语:“摹此幅于《嵩阳帖》,又题此诗:‘从兹始觌坡公面,醉后携筇态宛然。红日乌云离梦幻,粉笺昏墨合参禅。颧间右志元非相,石上三生信昔缘。莫认潍州题驿壁,落花如雪点茶烟。’”
#大家比较好奇,苏轼长啥样呢?# 上海博物馆藏有清代画家朱鹤年绘制的一幅“苏轼画
小话大聊诗词
2024-05-30 09:07:55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