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内蒙古、山西、河北都败在它的味道之下,这种面食到底有多神奇

润食评 2024-07-09 05:26:26

来源:吃货日哩

除非是本地人,不然一听到“栲栳”这个名字,就该被勾起兴趣了——这是个什么东西?

或者换个更通俗的名字,叫莜面窝窝,似乎更来得亲切。

莜面窝窝盛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特别是山西、内蒙古、河北等地区。

莜面之于当地,或者是将其置于千年的历史背景下时,它的存在,显得更像是天神赐给当地的作物。

因为在那么多不利于耕作的地段里,莜麦的存在,让这些地界也能长出饱腹的粮食来。

清朝官员黄钺撰在他的《壹斋集》中写道:

边民殆终岁以为粮也。

性耐寒,可三时种,故于关塞宜。

他认为莜麦因它耐寒、耐饱的特性,很适宜在边境种植,边民们可以一年到头都依此为粮。

在靠天吃饭的农业社会里,能仰赖一种粮食以求得一年温饱,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了,更何况这是在气候、水文条件稍逊色的高原地区。

所以莜麦的意义非凡,当地的居民们怀着敬意,不断创新莜麦的食用方法,才有了如今莜面窝窝的形态。

莜面窝窝算是当地一种非常常见的主食,哪怕在今天任何精米细面都不缺,吃莜面窝窝似乎已经成为了家常饭菜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莜麦磨成粉,用沸水烫面再揉,这样的窝窝做出来柔软无筋,制“窝窝”形状的时候才好塑性。

面团分出小剂子,再用刀或直接用手掌心在案板上推出来一块薄薄的面皮,拾起后再将两头粘连,就成了一个“没底”的栲栳(当地话,也叫笆斗,竹编的篮子)。

莜麦窝窝再次上锅蒸10分钟左右便彻底熟了。当然主食是没味的。

莜麦窝窝的吃法就跟它本身的质朴一样,丰俭由人,最简单的吃法是醋酱油。

不过按照现在更隆重的吃法,还得是蘸着羊肉臊子吃。有俗语为证:

“羊肉臊子台蘑汤,一家吃着十家香”

莜麦种植的历史目前可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多年前,在这段悠悠历史里,立于风沙之下的簇簇莜麦,养活了无数人。

1 阅读:106
评论列表
  • 2024-09-17 09:49

    羊肉臊子,莜面窝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