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岁月的汉碑之缘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时间的刻度犹如神秘的密码,记录着无数的兴衰荣辱与传奇故事。建宁元年,即公元168年,汉灵帝刘宏登上皇位,开启了他的统治,这一年,年号改为建宁 ,在东汉的历史上刻下独特印记。彼时,朝堂之上风云变幻,大将军窦武因拥立之功权倾一时,与太傅陈蕃密谋铲除宦官,却因事情泄露,引发了“九月辛亥政变”,窦武、陈蕃等人惨遭灭族,窦太后被迁徙南宫云台,这一系列事件,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在东汉末年的政治舞台上激起层层涟漪。 而建安十三年,换算成公元纪年则是208年,这一年的十一月,注定要被历史铭记。赤壁之战在这一年爆发,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试图一统天下,却遭遇孙刘联军的顽强抵抗。在那个火光冲天的夜晚,江面被照得通红,喊杀声、船桨划水声交织在一起,曹操的百万雄师在这场大战中遭受重创,三国鼎立的雏形初现端倪。从建宁元年到建安十三年十一月,中间相隔了整整40年。4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许只是短暂一瞬,但却足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见证王朝的兴衰变迁。 将目光拉回到明朝,著名的杨状元,也就是杨慎,在四川总志序言里,做出了一个令后世瞩目的举动,他将樊敏碑和柳敏碑并列在一起。樊敏碑,全称“汉故领校巴郡太守樊府君碑”,于东汉建安十年(205年)三月立于四川芦山县,碑文详细记述了樊敏的家族世系源流及其为官政绩 ,其书法古朴苍劲,是汉碑中的珍品。而柳敏碑,记载的是故孝廉柳敏的事迹,柳敏字愚卿,其先世据说与星宿有关,他的父亲以孝廉任郎中,柳敏本人也继承祖风,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却英年早逝,其墓起初无碑识,直到建宁二年,由与他同岁的楗为属国赵台公(即赵仪)为其立碑。 多年之后,一个令人惊喜的发现悄然登场。人们发现,为柳敏碑撰写碑文的赵仪,其事迹记载在《赵仪碑》中,而《赵仪碑》竟在芦山姜城被找到。《赵仪碑》开篇即点明“汉故属国都尉楗为属国赵君讳仪字台公”,原来,赵仪在当时的楗为属国担任属国都尉,他为官清正,深受吏民爱戴。他与柳敏同岁,出于对同年好友的情谊,也出于对柳敏品德的敬重,才为其立碑,希望柳敏的事迹能流传后世。这一发现,仿佛在历史的迷雾中,为我们牵出了一条隐秘的线索,将樊敏碑、柳敏碑以及赵仪碑串联在一起,让我们得以一窥千年前那些人物之间的关联,感受到历史的奇妙与厚重。这些汉碑,历经岁月的洗礼,从东汉一路走来,跨越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直至唐宋元明,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记忆,见证着时代的变迁,成为后人探索古代历史文化的珍贵宝藏 。
穿越岁月的汉碑之缘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时间的刻度犹如神秘的密码,记录着无数
书竹随心过去
2025-03-31 10:03:2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