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民,往往为彼驱入九枝、鱼通防守汉边。元初设二万户府,仍与盘陀、仁阳置立寨栅,边民戍守。……且岩州、宁远等处,乃古之州治。”高惟善原是长河西土官元右丞刺瓦蒙的理问,因入京朝贡,被朱元璋留下,委为礼部主事,利用其熟悉边情,叫他去招抚长河西各部。对长河西各部他自当很熟悉的了。疏中所说的岩州,即今泸定县之昂州(岚安)。杂道,即今泸定县之察道。安靖,即今泸定县之嘉庆,俗名嘉庆河坝。盘陀即三交,地在汉源县境,飞越岭下,“唐时筑城于此,以控飞越。因三道交会,故名三交。[23]由此经飞越岭垭口,过化林坪,即可至沈村。查上述泸定县内各地,都在大渡河东岸。宁远既与岩州、杂道、安靖连称,当为相邻近的地方。其后方是盘陀等地,且为“古之州治”。则应是一比较繁盛,而且临接汉源县境的地方。由上述各点作为线索来判断,元明时的宁远地方应在今泸定县之冷碛和沈村一带。 冷碛和沈村都在大渡河东,系古代黎州至“西番”地的交通重镇。两处都有渡口,可直达大渡河西岸。冷碛地势平坦而腴饶。清代称土司为冷边长官司“其先为西番瓦部酋长﹝。”瓦部即通常所说的“瓦述”,它是藏语中对某种牧业部族的总称。康区有众多的瓦述部落,如理塘有瓦述毛丫等五部,道孚有瓦述鱼科部,色达为瓦述色达部等等,都是纯牧区。冷碛在古代仍是牧业民族的良好居留地,只是因后来商贸活动兴起,居民增多,渐改为农业生产。“冷边长官司”这一称号明代史籍中不见。《雅州府志》、《打箭炉志略》中称冷边土司之先为“瓦部哈工等寺都纲院院抚司”,是错谬的。“都纲”系明代对西番地区僧人的一种封号,次于“禅师”。哈工即今康定木雅地方的塔工,其地有塔工寺,元代已建。这个封号明明是封赠塔工寺的僧人的。二书不明“瓦部”的含义,误以有瓦部之处即冷边土司地。其实因塔工地方亦是纯牧区,故称为瓦述(瓦部)。那么,冷边土司地方明代叫什么呢?从前文所分析来看,它就是高惟善疏中所说的宁远地方。“冷”与“泠”字相似而音相近,后人误写为“冷”,而泠即是宁之变写,边即是远的别写。冷边即宁远。 冷边土司既在河东地方,为什么又和打箭炉的长河西土司,以及大渡河西岸上游的鱼通土司合成一部呢?这岂不违背以大渡河划分内地和边外的习惯么?原来冷边土司清代虽只管河东岸一带地方,但在清以前却是管理着大渡“河西四十八寨,三十六堡。(1]”今瓦斯沟以下包括烹坝,咱里、杵泥、田坝一直到磨岗岭下的河西地方,都在其管辖内。迨到明末,固始汗部占领康区,冷边“所属西番河西诸寨,为强夷所并。”冷边土司“失职为民。清顺治九年土酋阿撇投诚,缴明印信,谕令回边待命。撇生子长命,西炉之役身扮乞丐入番为间谍,结锅庄木雅诸番响应清军,以功复授世职,是为冷边长官司。(2”康熙四十年清军攻占打箭炉后,恢复明代所设的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这一土职,命已故土司之妻工喀承装,工喀以女嫁木坪土司雍中七力,将界于打箭炉和木坪问的鱼通土司地方赠与木坪土司。清政府将宁远土司故地的河西部分划属明正土司,废河东的察道、岩州长官司,以其地属冷边土司。原属宁远土司的咱里土头亦因功升为土千户,隶于明正。宁远土司地重新并入明正上司。这就是清代史籍中查不到宁远地方,而明正土司全称中又有宁远字样的原因。 三、“明正”称号辨 清代的官方文书中,常把打箭炉士司称为“明正土司”或“明正宣慰司”。但清廷颁给 23
汉民,往往为彼驱入九枝、鱼通防守汉边。元初设二万户府,仍与盘陀、仁阳置立寨栅,边
书竹随心过去
2025-04-01 13:03:3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