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有位94岁老人,60年不曾洗澡,身上泥垢硬如铠甲。2022年,好心人带着他,

只言片语里 2025-04-01 19:57:18

伊朗有位94岁老人,60年不曾洗澡,身上泥垢硬如铠甲。2022年,好心人带着他,将自己清洗干净。不料,没过多少日子,他就去世了…… 11至15世纪的英国,历史进程异常密集,不仅诞生了莎士比亚戏剧中频繁出现的红白玫瑰战争,也形成了具有宪政意义的《大宪章》,确立了英国议会的早期雏形。此外,牛津与剑桥两所高等学府也在这一时期逐渐崛起,成为欧洲学术中心。尽管这一阶段涌现诸多重大历史事件,英国乃至整个西欧中世纪仍常被归入“黑暗时代”的范畴,其中原因不仅在于战乱频繁,更关乎社会结构的停滞、公共生活的萎缩以及民众生活质量的整体下降。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等蛮族在欧洲大地建立起新王国,这些新贵族并未继承罗马帝国城市文明中的公共设施传统。罗马人重视清洁与公共社交,浴场几乎是城邦生活的中心。而随着蛮族入主西欧,公共浴场被毁,供水系统废弃,城市生活衰落,农村庄园经济成为主流,洗浴、整洁等习惯逐渐被边缘化。中世纪人对卫生的观念在漫长岁月中逐步淡化,直到瘟疫的到来,将这一局面推向极端。 黑死病在14世纪中叶席卷欧洲,数千万人死亡,不仅导致劳动力短缺,也冲击了封建等级体系,促进了社会变革。瘟疫爆发后,许多欧洲人将疾病的来源归咎于水与湿气,认为洗澡会“打开毛孔”,从而让邪气入体。因此,清洁反倒被认为是不智之举,公共浴场被关闭,洗澡成为高风险行为。 这一卫生习惯甚至蔓延至王室贵族。例如法国波旁王朝开国君主亨利四世即以“不爱洗澡”著称。他每日更换衬衣以示整洁,却坚决回避沐浴。其孙路易十四的御医在记事本中记载,国王在1647年洗过一次澡,下一次则是64年后的1711年。整整一生,记录在案的洗浴不过两次。 在伊朗南部的一个偏远村落里,生活着一位名叫阿莫·哈吉的老人。这位老人的日常行为在村民中引起极大争议,因为他在过去六十年里从未洗过澡。长年的灰尘和油垢在他的皮肤上堆积成壳,散发出刺鼻气味,几乎成为他身体的一部分。 除了不洗澡,哈吉在饮食上的选择也令人费解。他拒绝食用新鲜食品,坚持认为干净的食物会带来厄运。因此,他的主食是已经腐败的肉类,喝的是生锈油桶中残存的积水。在抽烟这件事上,他同样有着不同寻常的做法。他不吸传统烟草,而是用动物的粪便填装成烟卷,甚至常常一口气点燃四根同时吸用。 这些被普遍视为极端和不洁的生活习惯,在哈吉身上持续了数十年。然而,与常识相悖的是,他的身体状况一直良好,几乎从未出现过严重疾病。年过九旬依旧行动自如的他,成了医学难以解释的个例。 哈吉的故事逐渐传播开来,引起媒体和网友的关注。不少人希望能够劝说他改变生活方式,尤其是建议他清洗身体。在持续的外界劝说和村民不断地请求下,2022年,哈吉终于让步,接受了数十年来的第一次沐浴。 然而,洗澡之后不久,他便出现高烧症状,并在短时间内病逝。去世时间为2022年10月23日,终年94岁。事发之后,一些研究人员和医生试图从中找出解释。他们的推测是,哈吉身体表层积聚多年的污垢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天然屏障”,隔离了外界的病菌与病毒。一旦这层屏障被清除,加之其年迈的身体机能下降,使得原本潜在的感染迅速发作,最终导致死亡。 在现代社会,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已建立起成熟的排泄物处理系统,街头随地便溺的情形早已成为历史。然而回溯至中世纪的欧洲,其在公共卫生方面的落后程度令人难以置信。彼时的欧洲人并无排污意识,大部分民众根本没有固定的排泄场所,尤其是下层平民,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便多数直接倾倒街头。这种行为蔓延至整个城市街道,使得道路常年覆盖着人类排泄物,形成严重的卫生隐患。 有记录表明,为了不弄脏鞋子,欧洲人特地发明了高底鞋,其初衷并非为了美观,而是用来避免粪污溅到身上。除此之外,为了“合理”利用房屋空间,许多居民甚至选择在自家天台进行排泄,然后将排泄物直接倾倒至街道下方。 由此导致行人时常遭遇“天降横祸”,屡有粪便从空中落下砸中路人。面对这种现象,当局虽发布禁令要求禁止在天台排便,但实际效果甚微。无奈之下,政府只得规定倾倒排泄物前须高喊三声警示,提醒行人闪避,以减少直接命中事故。 这一时期的欧洲人对卫生的理解也颇为异于常理。罗马人自诩注重清洁,然而其方法却令现代人咋舌。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使用尿液清洁衣物和身体。尿液被广泛用于洗衣、洗发、刷牙等日常操作,甚至被认为有助于牙齿洁白与衣物漂白。虽然从化学成分来看尿液确实含有氨等清洁成分,但在缺乏现代消毒技术的情况下,此举无疑埋下了疾病传播的隐患。 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科技进步和卫生理念的更新,欧洲人才逐渐认识到个人清洁与疾病预防之间的密切关系。沐浴设施、电力供水系统以及卫生纸等发明陆续投入使用,城市居民的清洁习惯才得以转变。中世纪欧洲那种脏乱的日常生活,也才真正成为过去式。

0 阅读:43
只言片语里

只言片语里

把玫瑰藏于盛夏 把海棠藏于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