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地下党员萧明华被敌人折磨的体无完肤,听闻敌人要枪毙她,这才表示愿意说

生而宅命 2025-04-01 23:50:09

1950年,地下党员萧明华被敌人折磨的体无完肤,听闻敌人要枪毙她,这才表示愿意说出一切,但她要求见哥哥一面,令敌人没想到的是,此举竟为其他同志争取来了撤退的时间! 1950年11月的一个清晨,台湾马场町刑场早已站好了一排行刑士兵。萧明华被两名壮汉架着,艰难地挪向刑场中央。她全身骨折,体无完肤,脸上却带着平静而坚定的神情。当枪口对准她的胸膛时,萧明华突然用尽全身力气高喊:"共产党万岁!"几声枪响后,28岁的生命定格在这片她为之奋斗的土地上。 就在一周前,被关押在台湾"阎罗殿"大牢中的萧明华已经熬过了半年多的酷刑。她的身体几乎没有一处完好的皮肤,沾满辣椒水的皮鞭曾无数次抽打在她身上,她曾被凭空悬挂在横梁下,经历过老虎凳、铁烙等各种酷刑,甚至曾被迫连续清醒五天五夜不能入睡。每次她疼晕过去,行刑人员就会用冰冷的井水将她浇醒,继续刑讯。 面对如此残酷的折磨,萧明华像一摊死泥,始终不开口,这让敌人失去了耐性。1950年11月初,当萧明华得知敌人已经决定枪毙她时,这位坚强的女性突然改变了态度:"我可以招,但我要见我丈夫一面。" 敌人听后喜出望外,以为终于攻破了这位女共产党员的心理防线,很快就答应了她的请求。次日,化名"于非"的朱芳春被带到了大牢。看到皮开肉绽的萧明华,于非心痛地抱住了她。萧明华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会,将头耷拉在"丈夫"肩膀上,一边大声哭诉着自己所遭受的非人待遇,一边巧妙地在高低起伏的哭声中传递着重要情报。 短暂会面后,当敌人拿出纸笔等着萧明华招供时,她却再次闭口不言。迟钝的敌人此时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但为时已晚,当他们再次抓捕于非时,这位重要的地下工作者已经隐姓埋名离开了台湾。 在处决前的最后一晚,萧明华在牢中显得出奇地平静。她向狱友朗诵了自己最喜欢的李清照《夏日绝句》,那坚定的诗句传递着她不变的信念。狱友们惊讶于这位年轻女子面对死亡时的从容与勇气。 那个被特务闯入的房间里,一件藏青色旗袍的突然消失,成为了萧明华革命生涯中最关键的一步棋。1950年3月那天,萧明华正在宿舍整理情报,门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有人在家吗,我们是巡逻小分队,例行检查。"察觉到危险的她立即用椅子抵住门,迅速点燃火盆销毁情报,然后走到窗前,将晾在窗外的藏青色旗袍取下。这件普通的旗袍是她与"丈夫"于非之间的特殊信号——看不到它,就意味着有危险。她做完这一切,门外的特务已经踹开房门,将她抓捕。 这位以师范教师身份掩护的地下党员,生命的轨迹由此改变。但故事要回到更早以前——1922年,萧明华出生在浙江嘉兴的一个家庭,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抗战爆发后,她随父母辗转到重庆避难,1941年在重庆师范学校毕业后担任小学教员。抗战胜利后,她前往北平师范学院继续深造。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北平师院,她遇见了教育心理学教授朱芳春,这位老师还有另一个身份——一名经验丰富的地下党员。朱芳春向萧明华介绍革命书籍、传授革命思想,这些种子在萧明华心中生根发芽。1947年9月,在党组织批准下,萧明华加入了朱芳春领导的地下工作小组。 当朱芳春告诉她情报工作的危险性时,萧明华坚定回答:"我愿将此生奉献给党,奉献给人民。"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她用生命践行的誓言。 1948年6月,大陆解放在即,党组织决定在台湾开辟新战场。萧明华接到任务后,放弃了北平师院的毕业典礼,告别年迈的父母,远赴台湾。她借助台湾大学国文系主任台静农的邀请,以教师身份在台湾师范学院任教。不久后,朱芳春也化名"于非"来到台湾,两人以夫妻名义共同开展地下工作。 在台湾,萧明华一边完成教学任务,一边暗中收集情报,生活忙碌而充实。她利用教师身份向学生传播革命思想,同时通过与"丈夫"的日常联络向大陆传递重要情报。从1949年12月到1950年1月,他们成功向大陆送出六次重要情报,为党的军事决策提供了关键支持。 然而,随着国民党在台湾采取严厉措施,他们的工作环境日益险恶。1950年初,地下党员蔡孝乾被捕并叛变,供出了萧明华等人。危险迫近时,有人劝萧明华暂避锋芒,她却拒绝了:"革命工作不能中断。"她曾说过:"我们已把生命置之度外,清贫的生活和繁重的工作又算得了什么?"

0 阅读:31
生而宅命

生而宅命

生而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