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美国派出2艘军舰和5架直升机,包围中国货轮银河号,将中国船员困在印度洋上33天,并威胁如果不按照美国说的做,就要制裁中国。中国屈服了,2个月后,美国却被中方狠狠地打了一脸,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二把手也被撤了职。 1993年8月2日,印度洋上的阿曼湾海域,一艘名为"银河号"的中国货轮正按计划航行。值班人员突然听到一阵刺耳的"嗡嗡"声,抬头看见一架美军直升机在距离桅杆顶部仅10多米的高空盘旋。机上的军人正对着货轮一阵猛拍,随后用高频电话向银河号喊话,询问船名、路线和货物。 船长张如德刚接到这一报告,还没来得及反应,一艘编号为"61"的美国巡洋舰已从右侧逼近。左前方,另外两艘编号"96"和"75"的军舰也开始轮番跟踪。天空中,侦察机和直升机不断盘旋,发动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卷起的海浪几乎要将银河号吞没。 而这一切的源头,要追溯到10天前。7月23日,一位美国驻华大使馆官员突然造访中国外交部,声称美国情报局获取了"确切情报":中国货轮"银河号"上装载了硫二甘醇和亚硫酰氯——这些是制造化学武器的重要原料,正运往伊朗的阿巴斯港。美方还威胁道:"如果中国不立刻采取措施制止银河号的行为,美国将依法对中国进行制裁。" 事实上,这艘7月7日从天津新港出发的万吨级货轮上,装载的只是普通的文具、五金机械零件等商品。银河号按照惯常航线,已经途经上海、香港、新加坡和雅加达,准备前往中东地区。船上的780个集装箱里,没有任何违禁品。 美军的围堵让银河号陷入困境。当天,张如德收到迪拜代理电告,该国政府"突然"改变态度,拒绝银河号进港装卸。 "请船长立即停船,接受美军检查!"直升机上的喊话不断传来。中国船员们没有丝毫退缩,表示没有接到上级命令绝不停船。张如德明白,这已不是简单的商业纠纷,而是一场严肃的国家主权之争。 接下来的日子,银河号面临的不仅是美军的威胁,还有生存危机。印度洋上的骄阳似火,当地温度高达50多度,整个船体被晒得滚烫。船上的淡水和食物迅速减少,补给线被切断。 随着时间推移,船员们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有人中暑,有人发高烧,有人恶心呕吐,有人皮肤开始溃烂。美军看准时机,向船员们喊话引诱:只要接受检查,就提供淡水和食物。 即使在极端困境下,银河号上的33名船员依然坚守岗位,24小时轮班值守电台,向国内汇报美军动态。全体船员已做好最坏打算:如果美军强行侵犯中国主权,誓死也要斗争到底。 外交部国际司的灯光通宵未灭。沙祖康副司长和他的团队正在紧急商讨对策,案头堆满了银河号航行的文件资料。 "拒绝,窝囊,我们就要背黑锅;让他们去查,某种程度上我们也受到了屈辱,也是窝囊!"沙祖康在回忆录中这样描述当时的两难处境。中国政府面临严峻选择:一边是船员们的生存危机,一边是国家尊严与主权。最终,为了打破僵局,中方提出了一个策略性方案:同意检查,但必须有第三方在场,美方只能作为顾问参与。 1993年8月28日,达曼港码头,数十名身着不同制服的人员登上了银河号。中方代表团6人,沙特大使5人,美方顾问团15人,还有近40名美国大兵。气氛紧张得如同一触即发的火药桶。 检查开始前,沙祖康向团队强调:"这次美国人检查事关重大,到底是谁倒下,这要靠证据说话!所有的证据收集都要做到万无一失!"他有充分的自信——在来沙特前,他们已经连续三天不眠不休,仔细查阅了银河号的数千张提货单,确认没有任何美方声称的违禁品。 船舱内温度高达60摄氏度,美国士兵全副武装,戴着防毒面具进行检查。他们傲慢地翻动着集装箱,不顾约定肆意破坏货物。目睹这一切的沙祖康怒火中烧,他悄悄对船长张如德说:"把冷风机关掉。"几分钟后,穿着密不透风防护服的美方人员开始大汗淋漓,不得不每隔几分钟就跑到外面透气。面对美方指责,沙祖康平静地回应:"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船上冷风机质量不太好,很正常。" 检查结果正如中方预期:24个发往伊朗的集装箱中,没有任何违禁化学品。但美方却不依不挠,坚持要检查船上所有780个集装箱。中方再次战略性妥协,让美方在心理上"赢",在事实上"输"。从9月2日到9月4日,美方将船上所有集装箱检查了个遍,结果依然一无所获。 9月4日,中沙美三方正式签署了银河号检查报告。中国外交部随即对外宣布,银河号上没有发现任何美国指控的化学原料。真相大白,世界一片哗然。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一个诚信、守则的中国向世界走来。" 这一结果在美国引起了内部震荡。由于情报严重失实,中央情报局的二把手不得不引咎辞职。美国政府的信誉也受到了严重打击,但他们仍然拒绝道歉和赔偿,以中方"同意"检查为借口狡辩。
日本准备要动手了!来自日经中文4月4日的消息说,日本首相组织召开会议,讨论对美
【2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