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场上大获全胜,我军冲进美军营地,当场缴获了不少美军留下的罐头,但在战后检查时却发现,这些罐头里装的全是粪便!为何罐头里是粪便而不是食物,这是怎么回事? 1953年的春天,上甘岭战役已经接近尾声。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经历了数月的艰苦鏖战后,终于打退了美军的猛烈进攻,并趁势反击,攻占了多处美军阵地。在清理战场时,志愿军战士们发现了许多被美军仓皇丢弃的物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些看起来十分精致的金属罐头。 "终于可以尝尝美军的伙食了!"一位年轻的志愿军战士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罐头,用刺刀撬开。然而,罐头一打开,一股难以言喻的恶臭立刻扑面而来。这位战士低头一看,顿时脸色大变——罐头里装的竟然不是食物,而是人类的排泄物! 附近的战士们纷纷打开其他罐头,结果发现情况都是一样的。几乎所有的罐头里面都装满了粪便。这一发现让在场的志愿军战士们既惊讶又困惑。这难道是美军的某种诡计?还是他们对中国士兵的一种侮辱? 战后,这件奇怪的事情被报道出去后,曾有记者采访过一位美军军官。当被问及为何罐头中装满粪便时,这位军官的脸上立刻浮现出又羞又怒的表情。他咬着牙,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这你们就要去问问张桃芳了,要怪就怪他吧!" 这句话引出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在上甘岭战场上,美军士兵们生活在巨大的恐惧之中。每当有人走出掩体或战壕,哪怕只是为了如厕,都可能在几秒钟内被击毙。这一切恐惧的源头,正是中国志愿军中那位神奇的狙击手——张桃芳。 在志愿军开展的"冷枪冷炮"运动中,张桃芳以惊人的射击精度成为美军的噩梦。他总是能够精确地锁定目标,无论距离多远,无论对方躲藏得多么隐蔽。久而久之,美军士兵们被迫采取极端措施来保护自己——他们不敢出阵地上厕所,只能将排泄物装入用完的食品罐头中。 一名曾在上甘岭战场上亲历这段历史的志愿军老兵回忆道:"美军士兵宁愿忍受罐头里粪便的恶臭,也不愿冒险出去上厕所。因为他们知道,在张桃芳的'千里眼'监视下,露头就意味着死亡。" 1951年,一个平凡的年轻人张桃芳参军入伍,被分配到第24军72师214团3营8连当了一名普通的通讯员。谁能想到,这个初出茅庐的新兵,日后会成为让美军闻风丧胆的传奇狙击手? 张桃芳的狙击生涯起步并不顺利。在他第一次参加射击训练时,端起那把M1944式莫辛纳甘步骑枪,连续开了三枪,却三枪脱靶,连一个靶子都没打中。这一成绩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也让张桃芳自己无比沮丧。从那时起,他被战友们戏称为"零兵蛋"。 这把苏制步骑枪本身确实不好使用。它没有瞄准镜,枪管短,后坐力大,对新手极不友好。唯一的优点是在朝鲜的严寒环境下不容易冻住。但张桃芳没有找借口,他认定自己的枪法太差,必须加强训练。 由于表现不佳,张桃芳被调到了炊事班工作。但这反而给了他更多自主训练的时间。白天工作间隙,他会在手臂上绑沙袋来增强臂力和稳定性;晚上休息时,他常常用双眼直盯着油灯的火苗,锻炼自己的眼力和专注力。每当有机会实弹射击,无论多么微小的机会,他都不会放过。 经过近一年的刻苦训练,1953年初的一次射击考核中,张桃芳展现出惊人的天赋,以优异的成绩让所有人大吃一惊。1953年1月29日,这个曾经的"零兵蛋"正式被选入狙击小组,加入了志愿军的"冷枪冷炮"运动。 张桃芳的第一次狙击任务并不成功。由于缺乏实战经验,他紧张得连开十几枪都没有击中目标,反而暴露了自己的位置。回来后,他虚心向老兵请教,学习了各种实战技巧。随后,他完成了从菜鸟到专业狙击手的最后蜕变。 在上甘岭战场上,张桃芳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为令敌人胆寒的头号狙击手。他总共用了436发子弹,击毙了214名敌军,平均每两发子弹就能取得一个战果,这一成绩在当时乃至历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 他的杰出表现引起了军长皮定均的注意。皮定均听说这个神奇的狙击手后,特意从自己脚上脱下一双宝贵的军靴,让参谋带去验证张桃芳的枪法。张桃芳没有让军长失望,短短时间内就击毙了三名敌军。参谋当场在全体战友面前举行了简朴的"授靴仪式",将那双军靴郑重地挂在了张桃芳的脖子上。 在战争接近尾声时,张桃芳来到皮定均的办公室,带来了211个弹壳,代表他击毙的敌人数量。皮定均告诉他:"你所在的是214团,应该打够214个敌人才算完。"张桃芳二话不说,拿起枪就出去了。不久后他回来,又带来了3个弹壳,正好凑齐了214个,与团队番号相对应。
1958年,71岁的蒋介石终于答应见张学良。11月23日下午17时左右,在大溪,
【6评论】【37点赞】
我是中国人
霉国人真是先进,自己拉完屎还能把罐头给密封上。[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