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23日,毛主席得知南京解放喜讯后,兴奋地写下一首《七律·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然后怎么看都不满意,直接揉成一团丢进了纸篓里。 那是1963年,毛泽东诗集即将编辑出版,田家英秘书拿着一张泛黄的纸走进了毛主席的办公室。 "主席,这是您当年写的一首七律,您还记得吗?"田家英小心翼翼地将那张纸递给毛泽东。 毛泽东接过纸,眉头微皱,眼睛略显疑惑:"这首诗是我写的?什么时候的事了?" "是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那天,您写完后扔进了纸篓,我捡起来保存至今。"田家英解释道。 毛泽东仔细端详着这首七律,十四年的时光已经让他几乎忘记了这首诗的存在。他轻声念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回忆如潮水般涌入脑海,那是1949年春天,人民解放军正在千里江防线上筹备渡江战役。毛泽东每天都关注着前线战事的最新动态。 1949年4月22日,解放军各突击集团已经渡过长江,对南京地区的包围开始逐步合拢。在南京下关发电所,一艘名为"京电号"的运煤船正在发挥着不为人知的重要作用。 这艘普通的运煤船,本应被国民党军队封存,但下关发电所的地下党组织通过巧妙的方式保住了它。工人们将发电用的煤全部倒进江里,然后告诉国民党军队:"没有煤发电就停电,那个时候南京停了电还得了?"这个机智的理由让"京电号"逃过一劫。 4月23日这天,"京电号"往返于江面,连续奋战十多个小时,运送了1400多名解放军战士过江进入南京城。随后,乘坐这艘船进入南京的解放军先遣部队成功占领了"总统府"。 就在这一天,远在北平双清别墅的毛泽东收到了南京解放的喜讯,心潮澎湃之下,提笔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七律。然而,写完之后,他反复读了几遍,总觉得哪里不够满意,最终将它揉成一团,随手扔进了纸篓。 谁能想到,就是这一随手之举,若不是田家英将它捡起珍藏,这首后来被誉为新中国最气势恢宏的诗作之一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可能就此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毛泽东放下诗稿,笑着对田家英说:"你这个'收藏家'倒是帮了我一个忙。这首诗可以收入诗集,它记录了那个重要的历史时刻。" 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字里行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典故,更折射出他作为军事家的战略眼光。这首被扔进纸篓又被田家英捡起的诗作,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一句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这句诗背后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在写这首诗之前,毛泽东曾和警卫员李银桥一起观看京剧《霸王别姬》。当看到项羽在乌江自刎的场景时,毛泽东流泪满面,一连说道:"一定不要学项羽,我不要学,你们也不要学。"这一情景深深印在李银桥的记忆中。 为什么毛泽东会如此反对"学霸王"?原来当时国民党还想"划江而治",各占半壁江山。但毛泽东坚决反对这种想法,他认为必须乘胜追击,彻底消灭国民党势力。历史证明,毛泽东的战略眼光是正确的。 南京解放的消息传来后,粟裕和张震立即行动起来。4月23日和24日,他们连续发出多道电令,调整各部队的追击行动。粟裕特别强调,这场战役的核心就是一个"快"字,要做到"快追、快截、快堵"。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解放军展开了猛烈的追击。经过几天的追击战,国民党军队被围困在安徽东南部的郎溪和广德之间。从4月28日战斗打响,到4月29日下午,仅用不到两天时间,解放军就俘虏了超过8万名国民党军人。 南京和杭州相继解放后,解放军已经在战略上完成了对上海的合围。但上海的情况比南京更为复杂,不仅有20多万国民党军队,黄浦江上还停泊着多艘外国军舰。 面对这种复杂局面,总前委向中共中央请示如何处理外国军舰问题。毛泽东的回复掷地有声:"黄浦江是中国内河,任何外国军舰,不许进入。有敢进入并自由行动者,均得攻击之。有向我发炮者必须还击,直至击沉击伤或驱逐出境为止。" 这一坚决态度震慑了停靠在黄浦江的外国军舰,在解放上海的战斗打响前,它们就悄悄逃向了外海,没有一艘敢于轻举妄动。 随后,毛泽东对解放战争全局做出了新的部署。与渡江战役发起前相比,这次部署大大加速了战争进程,将原计划的9个省扩展到16个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温瑞茂评价道:"大大加快了解放全中国的战略进程。"
1949年4月23日,毛主席得知南京解放喜讯后,兴奋地写下一首《七律·人民解放军
星河幻曲悠扬
2025-04-23 22:00:12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