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绍芳不想嫁,她装疯,袁克玖非要娶,说:“我就喜欢精神病。” 这不是笑话,是民国时期两大家族联姻的真实荒诞一幕,一个年轻姑娘为了逃婚,演了一出长达二十年的“疯癫戏”,对方却一句话,把她所有挣扎都压了回去。 1913年,袁世凯当上总统,急着把各方势力拢在自己麾下,他看上了黎元洪这个副总统,想着联姻巩固关系。 于是提出,把自己的儿子袁克玖和黎家的女儿黎绍芳定个娃娃亲。 那年袁克玖11岁,黎绍芳才9岁,婚事就这样定了,没人问两个孩子愿不愿意。 黎绍芳是黎元洪的小女儿,自小读新式书,思想开明,后来还上了南开大学预科。 她压根看不上这门婚事,心里只想找个喜欢的人好好过日子。 她越长大越觉得不甘心,到了十四五岁,开始想办法逃这场婚,她试过硬抗,但家里不听,后来,她一咬牙,开始“装疯”。 她的“疯”不是一天两天装出来的,她会突然在客人面前大喊大叫,说些不着边际的话,有时还自己打自己。 她在院子里乱跑,说院子有鬼,有时候半夜哭,有时候大白天自言自语,亲戚朋友都看在眼里,说这姑娘怕是真的有点毛病了。 装疯这事在家里传开后,黎元洪一开始很震怒,说是丢人,可看女儿那样,也不好真打骂。 他试着请了医生,带她去看心理医生,但那时候心理学刚传入中国,大多数人还不信这个。 医生说她可能有神经衰弱,建议静养,黎绍芳装得像,久而久之,连家人都开始信了七八分。 可这事对面也有动静,袁世凯知道后,并不想放弃这门亲事,他觉得联姻是战略,不是儿子儿媳的事。 袁克玖原本不乐意,嫌这门婚事束缚了他自由,尤其是他那几年混迹风月场,心思早就不在结婚上,但老爷子发话,他只好点头。 “就算她疯了,我也娶。”他说过这句话,还加了一句:“我就喜欢精神病。”这话传出去,变成了民国史上的一桩笑谈。 可袁世凯没撑多久,1916年去世,袁家风光不再,袁克玖也没立住,跑去了国外,婚事就搁了下来。 黎绍芳松了口气,以为终于熬过去了,但她装疯的戏还在演,演得越来越像。 过了十几年,袁克玖忽然又回国了,他留学回来,搞起了历史研究,还出了点书,人变得文气了,但脾气没变。 1930年左右,他重新提起婚事,说要兑现小时候定下的婚约,他说自己还是喜欢黎家姑娘,说再疯也娶。 黎绍芳听说后,加重了“病情”,她一听有人提结婚就哭,说自己不配,说自己疯了会拖累人。 家里人劝她,说袁家现在也没以前那么风光了,勉强一下,日子也能过,可她就是不松口,精神状态越来越差。 到了1934年,黎元洪出面,硬是把婚礼办了,那年黎绍芳28岁,袁克玖31岁。 婚礼没什么喜气,黎绍芳当时低着头,一句话没说,她像个木偶,被拉去拜堂。 婚后,两人几乎没怎么说过话,袁克玖喜欢关在书房里看书写东西,说是搞学术。 黎绍芳整天坐着发呆,有时连饭也不吃,她越来越沉默,最后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医生说她有严重的抑郁症,可能还有精神分裂倾向,其实没人知道她是真疯了,还是疯着疯着就成了真病。 她在医院待了十年,没什么人探望,袁克玖几乎不去,直到1945年,她在病房里死去,年仅39岁。 死讯传到袁家,袁克玖只是让人送了个花圈,第二年,他又娶了个新夫人,生活照旧继续。 有人说黎绍芳是民国最悲惨的女性之一,她从小被安排婚姻,想逃却无门。 她试过反抗,用“疯”来保留最后的尊严,可结果呢?她嫁了不爱的人,过了十年冷冰冰的生活,最后死在病房里,连句像样的送别都没有。 袁克玖的故事,也并非只有负面,他早年确实花天酒地,但后来读书也算有些成就,写过历史著作,还在大学讲过课。 但在这段婚姻上,他的态度令人难以原谅,他对婚姻不负责,对黎绍芳更是冷漠无情。 他那句“我就喜欢精神病”,在后人看来,是嘲笑,是侮辱,更像是一种对抗女性意志的霸权宣言。 这桩婚姻,前后横跨二十多年,夹在两个家族的争斗之间,成了一段没人愿意回忆的往事。 黎绍芳是那个时代千万女性的缩影,被家族、父权、政治一层一层地压住,连疯都成了最后的自由。 她死后没有墓志铭,也没有什么传记,只剩一些零碎的文字,藏在家族旧信里,藏在袁克玖留下的冷清记录中。 那些文字里没她的声音,也没人为她说话。 只是偶尔有人翻起旧闻,说起那句“我就喜欢精神病”,才会有人想起,她曾经是黎家最活泼、最叛逆的女儿。
黎绍芳不想嫁,她装疯,袁克玖非要娶,说:“我就喜欢精神病。” 这不是笑话,是民国
寒星破晓光淡
2025-04-14 00:10:02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