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军头子莫正民仗着有日本人撑腰,行事跋扈,不仅多次和八路军作对,还抢夺百姓的钱粮,因此百姓都恨他入骨,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就在日本人投降前夕,他却摇身一变成了八路军独立旅旅长,这是怎么回事呢? 抗战爆发时,能征善战的莫正民已经是国民党少将旅长。 不得不说,莫正民虽然没在正规军校接受过训练,但由于他参军早,且参与的战斗多,因此在抗战初期,他就受到了重用。 如果莫正民一直坚持抗日,那么他将成为了不起的抗日英雄,然而就在他升任为旅长不久,就遭遇了日军的凶猛战术,以至于他指挥的部队死伤无数,而九死一生的他也通过那一战,见识到了日军的厉害。 当时莫正民已经与组织失去了联系,于是他回到家乡又号召青壮组建了一支抗日武装队,在进行了简单的训练后,他便率领队伍和日军展开战斗,结果他的队伍很快被日军包了饺子。 日军并没有杀害莫正民,而是劝他率队投降,加入为他们服务的伪军队伍。 所谓“打不过,就加入”,为了保命的莫正民最终带着队伍投降了日军,而日军也为了让他忠心,封他做了莒县保安大队副大队长。 自从做了伪军大队长,莫正民的名声就臭了,再加上他经常带着队伍随日军四处扫荡,抢夺百姓的粮食等,因此百姓对他非常鄙视,骂他是“二鬼子”。 此外,莫正民还经常带着队伍攻打八路军,随着他的队伍逐渐壮大,八路军和他的争斗也越来越频繁,而面对精兵利器的莫正民,八路军好几次都差点吃了亏,这让莫正民愈发洋洋得意。 不过,八路军虽然痛恨莫正民,但时间一长,他们就发现莫正民哪怕和八路军作战占了上风,也并不对八路军赶尽杀绝,这也就是说莫正民并不是真心卖国。 考虑到莒县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连镇带乡光是常住人口就达了91万多,所以只要能拿下莒县,就能阻止日军向鲁南及滨海一带的侵略步伐。 于是,时任八路军滨海军区司令的陈士榘就派了数十名地下党员,潜伏进莫正民的伪军队伍中,寻找一切机会劝他起义投诚。 莫正民当然知道这些劝他投诚的人都是些什么人,但是他是个很懂得权衡利益的人,他知道八路军战斗力强,但日军尚且还占有优势,所以他现在投诚不划算。 不过,莫正民也知道日军的势头已经呈现颓败之势,所以他得把八路军当作自己的后路,因此对那些劝说他投诚的地下党,他不光不去抓捕他们,反而还在能力范围内给予足够的帮助。 1944年发生了两件事,终于促使莫正民做出了投诚的决定。 一是莫正民的一支队伍在扫荡时,与八路军狭路相逢,结果八路军没费吹灰之力,就全歼了他的队伍。 二是驻扎在莒县的日军全部被调往其他地方作战,只留下一个200人的中队驻守在城内。 此时莫正民也知道,他的队伍虽然还有三四千人,但以八路军的作战能力,想要全歼他的队伍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而日军的武装力量越来越拉垮,根本不足以再继续做他的靠山。 所以,内心恐惧的莫正民主动联系上了地下党员,并向他们表达了起义投诚的意愿。 不过,莫正民也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不能追究他过去犯下的罪行;二是他的队伍还得他带。 很快,陈士榘就答应了莫正民的条件,并出具了一份承诺书,表示只要他带队伍起义,就把他的队伍编成独立旅,而他则担任这支独立旅的旅长,并且绝不追究他的过去。 看到承诺书后,莫正民终于下定了决心,于是他听从陈士榘的命令,准备攻打莒县。 当时莫正民的队伍有一拨在城内驻防,另一拨驻扎在城外,到时只用打开城门,放八路军进来,几乎不用费什么弹药,就能占领县城。 然而就在莫正民紧锣密鼓地做战前准备时,突然接到了日军的电话。 日军劈头盖脸骂道:“听说你要投降八路军?这事你可不能犯糊涂。” 莫正民当时就吓得面如纸色,他万万没想到他投诚的事做得很隐蔽,竟然还是没能瞒过日军。 好在莫正民是个很机灵的人,他立刻回话说:“太君,冤枉啊,我从没想过要投降八路,是不是有人陷害我?” 随后又做了几句保证,莫正民才挂了电话。 原来,日军一直不信任莫正民,在他的队伍里安插了不少日军教官和顾问,结果最近几个日本顾问出城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后来莫正民才得知是被八路军抓走了。 眼看日军已经对他产生了怀疑,莫正民觉得事不宜迟,于是他赶紧派人和八路军联系,将起义的日子提前了一天。 那天深夜,莫正民就让部下悄悄打开了城门,随后他率领部队联合八路军对城中的日军发起了冲锋。 毕竟城里只有200余日军,所以战斗并没有延续太久就取得了胜利。 随后,莫正民率领的队伍被编入山东军区独立第二旅旅长。抗战胜利后,他又加入了共产党。 除了在抗战时期立有功劳,莫正民在解放战争时期也表现英勇,多次在战场上立下功勋,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莫正民更是一心扑在农业建设上,为国家农业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不得不说,莫正民虽然做过汉奸,但他能迷途知返,为抗日和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因此他仍然是值得后人敬重和缅怀的革命功臣。
1943年,新四军活捉了国民党副总司令韩德勤,陈毅愁眉不展,想装作不认识放他走,
【5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