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深知江青其人,他对华国锋说:“华主席,对江青不要抱任何幻想,相反,她倒心存种种幻想。我们只有把'四人帮’的帮派体系彻底清除,彻底砸烂,才能从根本上粉碎他们的社会基础。在此问题上不能心慈手软。”他开玩笑地拍了拍华国锋的手说,“妇人之仁可不足取啊!”
直到耄耋之年,叶剑英身上仍残留着一块弹片。小小弹片背后,藏着一段叶帅长征途中负伤的惊险故事。
1934年12月,红军渡过湘江,来到湖南和广西交界处的西延山区。山势奇险,道路狭窄,山谷深不见底。走在这样的路上,人会不由得胆战心惊。有几匹马踩空摔了下去,悬崖间久久回荡着它们的嘶鸣声。
行路艰难,敌人穷追不舍,密集的枪声此起彼伏。叶剑英心情十分沉重,不禁又想起了前些天自己作的诗:“越过千山与万水,问君西游何时还?”其实他真正想问的,是为之奋斗无悔的革命前途啊。
下了山,涉过一条小河,红军好不容易来到一片开阔地,疲惫不堪的战士们打算在此稍作休息。周恩来急匆匆走来告诉叶剑英,此处不宜久留,敌人随时可能空袭,部队须立即前进。叶剑英立即找各大单位负责同志碰头,布置具体措施,反复叮嘱务必马上落实。部队迅速通过开阔地,爬上了对面的小山。叶剑英刚舒了一口气,敌机便已呼啸而来,“嗡嗡”地在空中盘旋。一直忙着疏散大部队的叶剑英,把自己留在了最后。眼看敌机飞临头顶,他赶紧在路边隐蔽。
没想到越飞越低的敌机发现了目标,突然俯冲过来投下一串炸弹。叶剑英见势不好,赶快起身跑开。但是已经来不及了,他刚跑几步,一颗炸弹就落到附近,“轰”的一声爆炸了。叶剑英仿佛被人狠狠地击了一拳,重重地跌倒在地,只觉热浪灼人。他用尽全身力气爬起来,踉踉跄跄继续向前走。
“参谋长,有没有挂花?”警卫员范希贤飞奔过来扶他。叶剑英这才感到右大腿靠臀部的地方一阵阵疼痛,伸手一摸满掌猩红。原来鲜血已经浸透了裤子,不断地往下流。警卫员又是心急又是心疼,赶快扶他到平坦一点的地方躺下,让马夫立即报告卫生部。
不一会儿,总卫生部部长贺诚气喘吁吁地赶到。叶剑英先问:“其他同志怎么样?”听到大家都没事,他才放心地躺着担架去疗伤。尽管做了简单的包扎,怎奈伤口太深,一路上仍然血流不止,叶剑英一直咬牙坚持。到了总卫生部临时所在地后,同志们关心地询问他的伤势,叶剑英忍住钻心的疼痛,神情如往常一样淡定:“没关系,不要紧。”只有细心的人才会发现,其时他的面孔苍白如纸,嘴唇毫无血色,豆大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掉。
医生赶紧检查情况,发现一块弹片打进了靠近臀部的地方,足有好几公分深。身处荒凉无人的山区,加之药物匮乏、医用器材简陋,医生实在没有把握可以取出弹片,只好简单地包扎了一下伤口。叶剑英也没当回事,躺在担架上继续上路了。
严冬腊月,已有刺骨寒意。范希贤担心刚受伤的叶剑英着凉,把一件棉大衣给他盖在身上。但当范希贤看清手中的衣服时,不禁惊讶地叫出了声:“参谋长,大衣被炸穿了好多窟窿!”原来,炸弹爆炸时,叶剑英正用右手拎着大衣。如果不是这件棉大衣护着,真说不定有生命危险呢。
叶剑英笑着说:“没事。”从加入中国共产党那一刻起,他已将个人生死荣辱置之度外,做好了蹈锋饮血的准备。在别人看来,那是生死一线间的危急时刻;而在叶剑英眼中,革命肯定是要流血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弹片无法取出这件事,他也乐观地认为是难得的经历。日后,每当有人劝他取出身上这块弹片时,他都风趣地说:“留着它作纪念,可以使自己不忘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