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年,53岁且单身27年的慈禧准备去看戏。被侍卫那尔苏撞了一下,她一怒之下就想下令杀了那儿苏,可20出头的那儿苏一抬头,竟然让慈禧怒气全消。
那天,慈禧和往常一样去颐和园看戏,那儿苏的马不知道为何突然不受控制,冲撞了慈禧的銮驾。
坐在銮驾里的慈禧,头撞到了銮驾,顿时一肚子火。
这时,李莲英的声音响起来:你这没用的奴才,撞坏了老佛爷你罪该万死!
那儿苏被吓得六神无主,赶紧跪在銮驾前,连连磕头:老佛爷饶命啊,老佛爷饶命啊!
慈禧掀开帘子怒喝道:狗奴才,把你的狗头抬起来。
慈禧一看那儿苏那俊美的容颜,壮实的身材,顿时心中泛起了涟漪,好一个俊美的男子,肌肉爆棚啊!
不知不觉脸上泛起了红晕,她竟然娇羞地说:下不为例!
一路上,慈禧都在想着那儿苏,连看戏都没心情了。
回到寝宫,慈禧开始茶不思饭不想,李莲英看出慈禧的心事,对慈禧说:今天那个侍卫是僧格林沁的孙儿,叫那尔苏,要不把他叫过来?
就这样,那儿苏被叫到慈禧寝宫,当晚就在那里住下了,慈禧空虚寂寞的心灵和身体都得到了巨大的滋润。
这也让慈禧想时时刻刻都和那儿苏一起。为此,她特地下旨任命那尔苏为“内大臣”。
但尽管如此,那尔苏进入后宫,还是得大费周章。
因为当时清朝有严格的规定,除了太监和宫女外,其他人不得进入后宫。
可是这些清宫戒律又怎么能挡得住慈禧那洪水般的欲望呢?
她对李莲英说:如果你能想出一个办法,把那儿苏经常带进来伺候我,侍奉我,陪着我,我绝对不会亏待你的。
李莲英左思右想,想出了一条妙计。
那时候,皇帝的饮用水,必须每天从西郊玉泉山运来,由御膳房的太监,赶着一辆驴车拉回。
李莲英对慈禧说:我们自己运水,就能把那儿苏带进来。我打造一个双层大桶,上面是水,下面是那尔苏。
慈禧担忧地问道:自己另外运水,别人会怀疑的。
李莲英说:我们可以说御膳房用毛驴运水,不吉利,所以我们自己运水。
主仆两人合计了一番,决定按计划执行。
次日,慈禧就“病”了,光绪皇帝和王公大臣都去问安。
慈禧趁机说:我不能饮用不干净的水,听说御膳房是用毛驴运水,太不吉利了,也不干净,今后,我们自己运水。
既然慈禧都这样说了,谁敢违抗这个手握大权的女人?
从此,慈禧天天和那儿苏寻欢作乐了。
可是,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他们之间的事情被传的沸沸扬扬。
而且,那儿苏的妻妾也向那儿苏的父亲伯王告状,那儿苏经常晚上都不在家。加上传言,伯王也开始怀疑传言是真的。
为了查清楚事情的真相,伯王问那儿苏晚上经常不住家住的原因。
那儿苏不敢如实相告,只得撒谎说:我是乾清门的侍卫,不敢离开岗位。
伯王说:侍卫不是轮班吗?
那儿苏又说:我是贝勒衔侍卫,比别的侍卫责任更重,我应该多担点责任。
一番话,说得伯王不再怀疑。
但是,传言愈传愈烈。
而慈禧也更加疯狂,她甚至连白天也不让那儿苏回去。
一些和伯王交好的王公大臣明里暗里暗示伯王此事。
伯王为了弄清楚事情的真相,以查皇宫内防状况为名,到各殿巡视。见到慈禧和那儿苏在饮茶,举止亲昵。伯王看见这一幕,如五雷轰顶。
他终于明白,外界的传言都是真的。
如此事一旦被捅破,必将在朝野掀起轩然大波,慈禧定然会诛灭他家九族,他们祖祖辈辈为朝廷立下的汗马功劳将毁于一旦。
伯王知道,不能让那儿苏再这样下去了,得想个办法。
于是,伯王称要带着儿子回乡祭祖,慈禧不好阻拦,只好让那儿苏回去了。
她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一别,竟是天人永隔。
1890年,那儿苏回到王府,伯王责怪他的行为会为家族带来灭顶之灾。那儿苏哭诉自己也是身不由己,被逼无奈。
后来,伯王和家人商量,决定牺牲那儿苏,保全整个家族。
那儿苏也同意了。清明节,他们拜完祖先,伯王亲手折断手上的金镏子,让那儿苏吞金自杀。然后对外宣称,那儿苏扫墓期间染病身亡。
慈禧听闻,连哭带嚎大骂伯王,她当然知道那儿苏真正的死因,但是她也不能责罚伯王。
据说,伯王在一年后莫名其妙死去,是慈禧为那儿苏报仇,当然,这是后话。
慈禧念旧情,追封从未建功立业的那儿苏为秦王。还赏赐了大量宝物。其中就有当时被称为稀罕物的金壳怀表和照相机,稀世之宝夜明珠等。
那儿苏和慈禧的恋情,以这样的结局收场,不免让人唏嘘。
慈禧虽然身处权力巅峰,却也有让她无奈的事情。她的身份和地位,注定她不能和喜欢的人在一起,这段见不得太阳的恋情,注定没有一个好的结局。
作为那儿苏也很无奈,被慈禧看上,如果不从,可能会被杀,从了,却会连累家族,左右都是死。
虽然都是死,但如果因为不从而死,至少名声不臭,而那尔苏从了,虽然他后来的死保全了家族,但到底还是给家族带去了不好的名声。
所以,做人做事,还是要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
《菜根谭》中说:“一段不为的气节,是撑天撑地之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