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10月,白崇禧的副官许辉看长官寂寞,把未婚妻王氏送来伺候白崇禧。没想到,王氏服侍一年,竟然生了个儿子。
1930年深秋,桂林的夜雨淅淅沥沥,落在陆氏别园的青瓦上,泛起一片氤氲水雾。园内烛光摇曳,白崇禧独坐书房,案上摆着一盘未完的棋局。他眉宇间透着几分倦意,手中捏着一封来自香港的家书,字里行间尽是妻子马佩璋的温情叮嘱。
忽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副官许辉推门而入,身后跟着一位低头不语的女子。白崇禧抬眼一瞥,心中一震——这女子是谁?为何深夜到访?一场足以撼动他家庭的风波,就在这雨夜悄然拉开帷幕……
白崇禧,民国桂系军阀的灵魂人物,外号“小诸葛”,以智谋和勇武闻名。1893年,他出生于广西桂林一个回族家庭,自幼聪颖,14岁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后投身军旅,历经辛亥革命、北伐战争,逐渐成为新桂系的领袖之一。
1925年,他与桂林名门之女马佩璋结为连理。马佩璋,1903年生,父亲马健卿是清末贡生,家境显赫。她聪慧独立,号称“桂林第一美人”,自小掌家,气度不凡。两人婚后恩爱有加,育有两女,堪称佳话。然而,乱世军旅,聚少离多,他们的婚姻注定要经受考验。
1930年,中原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去,白崇禧率部折返广西,暂驻桂林休整。这场大战耗尽了他的精锐部队,也让他心力交瘁。马佩璋因战事凶险,带着两个幼女避居香港,夫妻相隔千里。白崇禧虽对妻子深情不减,却难掩军旅生活的孤寂。陆氏别园成了他的临时居所,古木参天,湖光潋滟,表面风雅,实则掩不住他内心的空落。
副官许辉,白崇禧多年的心腹,精明干练,深谙人情世故。他察觉到长官的低落情绪,动了讨好的心思。许辉曾试着介绍几位风尘女子给白崇禧解闷,但都被他冷眼拒绝。白崇禧虽是军阀,却谨守底线,绝不沾染来路不明的女子。许辉绞尽脑汁,最终将目光投向了自己的未婚妻王氏。
王氏,出身寒门,却容貌秀丽,受过小学教育,颇有几分书卷气。她与许辉青梅竹马,尚未完婚。许辉为了前程,竟狠心说服王氏“献身”白崇禧。王氏起初抗拒,但迫于未婚夫的威逼利诱,只得含泪应允。那一夜,许辉带着王氏来到别园,谎称让她“伺候长官起居”。
白崇禧初见王氏,惊艳于她的清秀可人,心中不由一动。他遣散众人,留下王氏在园中过夜。从此,王氏被困在这座幽静的园子里,日夜陪伴白崇禧。
朝夕相处,男女之情悄然滋生。白崇禧虽对马佩璋忠心不二,但长年征战的孤独和王氏的温柔让他渐渐迷失。1931年,王氏怀孕,并生下一子,取乳名“黑仔”,后名白先道。这本是白崇禧期盼已久的儿子,他欣喜若狂,却也陷入两难。
婚前,他曾向岳父承诺一生只娶马佩璋一人,如今却背弃誓言。他想给王氏一个名分,却又深知马佩璋的刚烈性格,绝不会容忍小妾进门。
与此同时,远在香港的马佩璋听闻风声,心如刀绞。据白先勇回忆录《父亲与民国》,马佩璋得知丈夫不忠后,强忍悲痛,冷静筹谋对策,展现了她非凡的智慧和气度。她没有歇斯底里,而是带着大女儿迅速赶回桂林,直面这场家庭危机。
雨夜,她踏入别园,推开书房门,看到白崇禧低头不语,案上的棋局早已凌乱。她轻声道:“事情我都知道了。你打算怎么办?”
这一问,如惊雷炸响。白崇禧满心愧疚,低声道:“一切听你的。”马佩璋没有大吵大闹,而是转身走向王氏的住处。王氏见到正室,吓得瑟瑟发抖,以为自己难逃责罚。出乎意料,马佩璋语气平和:“妹妹,你年轻貌美,前途无量。何必困在白家做妾,仰人鼻息?我给你一笔钱,够你下半生无忧。孩子是白家的血脉,我会视如己出,你放心走吧。”
王氏听后泪流满面。她深知自己与白崇禧的情分不过是露水姻缘,留在白家只会受尽冷眼。马佩璋给的钱财丰厚,足以让她重启人生。她点头应允,留下孩子,黯然离开。
马佩璋以智慧和胸怀化解,她决定留在白崇禧身边,陪伴他度过乱世岁月。从此,白崇禧对妻子更加依赖,家中大小事务皆交由她掌管。马佩璋不仅抚养白先道如亲子,还为白崇禧陆续生下六子一女,撑起了白氏家族的门楣。
岁月流转,乱世中的白家几经颠沛。抗战期间,马佩璋带着80余口人,从桂林到重庆,颠沛流离,却始终保持家族的凝聚力。1962年,马佩璋因高血压病逝于台北,享年59岁。白崇禧悲痛欲绝,亲自率子女为她守灵49天,风雨无阻。四年后,他也撒手人寰,与爱妻合葬于台北六张犁回教公墓。
马佩璋的故事不仅展现了女性在乱世中的智慧与担当,也反映了中国传统家庭观念在近代转型期的复杂性。据《民国女性史研究》,民国时期,许多女性如马佩璋,通过处理家庭危机,展现了超越时代的独立人格和决断力。她们在维系家族稳定的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关于爱与责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