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72年,芈月杀死和自己私通30年的义渠王。义渠王满身伤痕倒在芈月怀里,艰难开口:看在你我30年情分上,把我们的儿子送回义渠吧! 芈月,战国时期秦国的重量级人物,姓芈,楚国出身,是秦惠文王的后宫之一,位列“八子”,人称“芈八子”。这身份听起来挺普通,但在那个时代,能从外邦女子混到秦国核心权力圈,绝不是靠运气。她公元前325年生下嬴稷,也就是后来的秦昭襄王,还有两个儿子公子芾和公子悝。早年她没啥特别记载,估计就是个普通的联姻工具,楚国送来和亲的常见操作。 但芈月的故事真正开始,是在秦惠文王死后。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儿子秦武王上位。这家伙倒霉,公元前307年举鼎把自己砸死了,还没留下子嗣。王位空了,秦国乱成一锅粥。芈月抓住了机会。她有个异父弟弟魏冉,手握兵权,还有赵国的外交支持。她把当时被送去燕国当人质的嬴稷接回来,硬是推他当了秦昭襄王。那年嬴稷才19岁,啥都不懂,芈月顺理成章以太后身份掌权,魏冉当辅臣,成了实际掌舵人。 芈月上位后,第一件事就是收拾反对派。她和魏冉联手,把跟嬴稷不对付的惠文后、公子壮等一堆贵族干掉,杀得干干净净。内乱平了,政权稳了。这女人不光会杀鸡儆猴,还懂得拉帮结派。她靠外戚集团撑腰,魏冉当将军到处平叛,另一个弟弟芈戎帮着处理政务,组成了战国版“外戚天团”。这帮人团结得很,秦国在她手里硬是没翻车。 外交上,她也很会算计。公元前307年,韩襄王求援想抗楚,她直接拒绝,说什么“唇亡齿寒”都是扯淡,秦国利益第一。这态度够硬,够现实,完全不讲情面。芈月掌权40年,从公元前307年到前266年,秦国在她手里稳得一批,还顺带扩张了不少地盘。最出名的,就是她对义渠王的“操作”。 义渠是秦国西边的大麻烦,游牧部落出身,战斗力强,经常骚扰边境。芈月对付义渠王的方式,简单说就是“先拉拢,后下手”。她跟义渠王搞了三十年的私情,还生了两个儿子。这事在史书上有记载,不是瞎猜。她用这层关系麻痹义渠王,让他觉得秦国不会翻脸。义渠王估计也真信了,毕竟三十年不是小数目,谁能想到枕边人会翻脸不认人? 公元前272年,芈月觉得时机到了。她把义渠王骗到甘泉宫,表面上是叙旧,实际上设好了埋伏。义渠王毫无防备,结果被秦兵围剿,死得挺惨。史书没说他具体怎么死的,但提到他满身伤痕倒下,还求芈月把他们的儿子送回义渠。这请求没啥用,芈月压根没理他。这一下手,不仅义渠王没了,连义渠部落都被秦国顺势灭了。 义渠王一死,秦国马上出兵收拾残局。义渠群龙无首,根本挡不住秦军的攻势。没多久,义渠的地盘就被秦国吞并,改成了陇西、北地、上郡三个郡。这步棋直接解除了秦国西边的威胁,让秦国能专心往东发展。后来秦昭襄王能横扫六国,芈月打下的基础功不可没。她跟义渠王的两个儿子也没回义渠,史料没细说,但大概率是被控制或者处理掉了,毕竟政治上不能留隐患。 芈月这招够狠,但也够聪明。她用三十年的关系换来这么大的利益,算盘打得贼精。有人说她无情,有人说她高明,反正结果摆在那儿,秦国实打实赚了。 芈月掌权到公元前266年,风光了几十年,但最后还是栽了。当时有个叫范雎的谋士劝秦昭襄王,说外戚势力太大,得收权。秦昭襄王听进去了,把魏冉等外戚全撸了。芈月虽然还挂着太后名号,但实权没了。第二年,公元前265年,她在咸阳去世,葬在芷阳骊山,现在是陕西西安临潼区的文物点。 她这一生,从楚国来的小妾到秦国掌权四十年的太后,靠的是脑子和手腕。义渠王不过是她棋盘上的一个棋子,输得挺惨,但也怪不得谁,乱世就这样。 芈月杀义渠王这事,放到今天看也挺震撼。三十年私情,说翻脸就翻脸,还把人部落灭了,够冷血。但换个角度,她是为秦国开疆拓土,政治上确实有两把刷子。义渠王呢?信错了人,付出了命和部落的代价,挺悲剧,但也怪他自己太天真。乱世里,哪有真感情,都是利益说话。
公元前680年,楚文王让美人给俘虏的蔡侯献酒,然后得意洋洋的说道“你平生没见过这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