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通房丫鬟李氏伺候丈夫和正妻已有33年,这天,她正低头盛饭,突然管家冲进来大喊了一句,吓得她手一抖,碗摔在地上碎成了片,正妻刚要开口责备,丈夫却大笑着说道:“坐下吧,一起吃饭!” 李氏出身于一个普通的仆人家庭,因为容貌姣好,被主人谭钟麟看中,纳入了谭府的后院,从一个卑微的仆人摇身一变成为谭府的小妾,这本该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李氏的生活却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更加美好,在谭府那森严的等级制度下,她虽然贵为妾室,地位却仍然低下,每天,她都要忍受正室夫人的冷眼和下人的欺凌,就连与丈夫同桌吃饭的资格都没有。 李氏唯一的安慰,就是她的几个孩子,尤其是她的小儿子谭延闿,聪颖过人,勤奋好学,李氏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儿子身上,她相信,只要谭延闿能够好好读书,将来必定可以考取功名,改变自己和母亲的命运,于是,李氏变卖家中为数不多的细软,供谭延闿读书,即便生活再清贫,她也从不吝惜对儿子的栽培。 谭延闿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他天资聪颖,又肯下苦功,每次考试都能名列前茅,母亲的嘱托,成为他前进道路上最大的动力,终于,在一次殿试中,谭延闿以超群的才学脱颖而出,高中进士,这一消息,犹如一颗炸雷在谭府炸响,一时间,整个谭府上下,欢天喜地,就连向来对李氏冷眼相向的夫人和下人,也不得不对她刮目相看。 就这样,李氏用她的智慧和辛劳,改写了自己的命运,她终于能够光明正大地与丈夫同桌吃饭,再也不用忍受旁人的白眼和冷遇,真正令她欣慰的,是儿子们的成就,她的大儿子官至湖南省长,次子成为了著名的画家,而谭延闿,更是声名远播,成为一代名臣,儿子们的孝心,是李氏最大的慰藉,每逢佳节,他们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回家中,陪伴在母亲身边,给她带来无尽的欢乐。 转眼间,李氏已到了暮年,回首往事,她的心中充满了感慨,她虽然出身低微,但凭借着自己的勤勉和智慧,以及对子女无私的爱,最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她的一生,虽然坎坷多舛,但却也因此而显得更加蜿蜒动人。 就在李氏晚年最幸福的时光,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却夺走了她宝贵的生命,儿子们闻讯赶来,在母亲的床前守候了七七四十九天,他们悲痛欲绝,却也无力回天,最终,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李氏带着她对儿女满满的牵挂和祝福,静静地离开了人世。 李氏的死,对谭家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一向最为尊重封建礼教的谭钟麟,竟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要求李氏的丧礼必须按照正房夫人的规格来举行,这在当时的社会,简直是一个前所未闻的举动。 消息传出,整个城镇哗然,人们纷纷议论,称赞谭钟麟的开明和李氏的幸运,殊不知,这背后是谭延闿的一番苦心,他深知母亲一生的遭遇,不忍心看到母亲连最后一程都无法体面地走完,于是,他不顾旁人的反对,执意要为母亲举行一个隆重的葬礼。 李氏的葬礼,成为了那个年代里一个美丽的传说,数千人自发地来到谭家,送李氏最后一程,灵堂上,鲜花簇拥,人们含泪诉说着李氏的善良和不幸,年迈的谭钟麟,也在儿子的搀扶下,第一次当众向李氏道歉,感谢她为这个家付出的一切。
1904年,通房丫鬟李氏站着服侍丈夫与主母长达33年。某一天,她正在盛饭时,管家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