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一位74岁的清华老教授携家人搭乘公交车,原本只是寻常出行,却与售票员爆发激烈争执。谁料这名售票员竟丧心病狂地扼住教授幼女的咽喉,在众目睽睽之下,小女孩的脸色逐渐发青,全车乘客却冷眼旁观无人制止。当救护车终于将奄奄一息的孩子送抵医院时,早已错过了黄金抢救时机。 【消息源自:《726路公交惨案:一场座位纠纷引发的血泪教训》2005年10月《京华日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06)二中刑初字第176号判决书;2005年11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观察专栏】 2005年10月4日下午三点半,北京的阳光还带着夏末的燥热。74岁的晏教授攥着女儿晏继勤的手,在动物园公交站台等车。这位清华大学物理系退休教授头发花白,走路时右腿有些跛——那是年轻时下乡劳动落下的老毛病。妻子郑女士拎着装药的布袋跟在后面,袋子里装着刚给女儿买的维生素片,标签上印着"促进青春期发育"。 "爸,726来了!"14岁的晏继勤踮起脚挥手。少女穿着蓝白相间的校服,马尾辫随着跑跳一甩一甩。她抢先把钱币塞进投币箱,转身扶父亲坐在第三排。这个动作她做了三年——自从初一那年发现父亲爬楼梯会喘,每次坐公交都像个小卫士。 车厢里飘着汗味和煎饼果子的油腻气息。当班售票员是个二十出头的姑娘,正低头核对票根。她没注意到第四排坐着个穿公交制服的中年女人——那是刚下早班的售票员朱玉琴,此刻正翘着二郎腿刷指甲油,红色油彩在阳光下泛着刺眼的光。 "师傅,能麻烦问下爱心专座在哪?"郑女士弯腰询问年轻售票员。她声音很轻,但朱玉琴的耳朵突然动了动。 "妈你甭问了,这不写着呢!"晏继勤指着朱玉琴头顶的绿色标牌,"某些人装看不见罢了。"少女清脆的嗓音像颗石子砸进水面。第二排穿职业装的女士立刻站起来:"老人家坐这儿吧。" 郑女士连声道谢:"真是麻烦您了,我家老晏腿脚......" "假惺惺给谁看呢?"朱玉琴突然把指甲油瓶子砸进包里,"哐当"一声吓得前排小孩缩了缩脖子。她染着黄褐色的短发根处冒出半指宽的白茬,像块没抹匀的油漆。 补票的闹剧来得猝不及防。车刚过西直门,朱玉琴突然挤到晏教授跟前:"老年证给我验验!"她手指沾着没干的指甲油,在证件上留下道红痕。"月份模糊,补三块!" "上个月刚年审的......"郑女士掏钱的手在发抖。晏继勤"腾"地站起来:"你故意找茬吧?我们要报警!" "报啊!"朱玉琴的唾沫星子溅在少女脸上,"老娘在公交系统二十年,怕你们?"她突然伸手揪住晏继勤的马尾辫,镶着水钻的指甲掐进女孩后颈。车厢像被按下静音键,只有晏教授拐杖倒地的闷响。 后来法医报告显示,晏继勤的指甲缝里有蓝色纤维——那是她最后时刻撕扯朱玉琴制服留下的。急救车赶到时,少女校服第二颗纽扣崩飞在座椅下方,金属扣面上映着车顶摇晃的拉环。 那年冬天的庭审现场,晏教授把女儿的学生证摊在原告席上。照片里的晏继勤抿着嘴笑,脸颊上有颗小小的酒窝。法官宣读"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决时,旁听席有位大学生突然举起自制标语,白底黑字写着:"明天是我十四岁生日。"
吴某某竟然已经43岁了,用腿伸出高铁车门拦住高铁,就是为了给同伴争取时间,本来以
【3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