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国民党女特工王化琴被解放军押赴刑场执行枪决。就在行刑队即将扣动扳机之际,一个身影突然冲出人群高喊:"刀下留人!上级指示,这位女同志是我们的功臣!" 【消息源自:《隐蔽战线上的生死抉择:军统女特工王化琴的救赎之路》2023-09-15 历史档案月刊】 1940年5月的重庆闷得像个蒸笼,王化琴攥着刚破译的名单,汗珠顺着旗袍领口往下滑。第三行那个熟悉的名字让她手指一颤——康乃尔,她南充师范读书时总帮她藏进步书籍的学长,现在成了军统要抓捕的中共地下党头目。 "小王,发什么愣?"隔壁工位的张姐探过头,"处长等着要名单呢。"王化琴猛地合上文件夹,金属搭扣发出"咔嗒"脆响。她想起三个月前被破格招进军统密码组时,父亲拍着楠木茶几说的那句"总算没白供你留洋学外语",现在这手日语反倒成了索命符。 茶馆二楼临窗的座位能看到嘉陵江码头。王化琴数着秒针等康乃尔出现时,发现斜对角坐着两个戴礼帽的男人——行动组的便衣。她突然剧烈咳嗽起来,白手帕上洇开的鲜红吓坏了茶客。"快送医院!"在众人惊呼中,她趁机把纸条塞进赶来扶她的康乃尔掌心,上面潦草地画着三个圆圈,是他们当年约定的危险暗号。 三天后军统督察处的审讯室里,电风扇叶片的阴影在王化琴脸上来回切割。"康乃尔怎么提前转移的?"处长把茶杯墩在案卷上,"行动组蹲守的仓库,连老鼠洞都查过了。"她盯着自己绞紧的双手,想起康乃尔带她偷看《新青年》的夜晚,蝉鸣声里他说:"化琴,人总得知道为什么活着。" 1951年昭化县公审大会上,王化琴的灰布褂子被雨水淋得透湿。台下"镇压反革命"的标语墨迹被冲得支离破碎,就像她这十一年——从军统译电员到流亡教师,终究躲不过历史清算。审判员念到"死刑"时,她突然听见有人喊"慢着"。副县长陈守荣扬着一封信挤进人群:"省里有同志证明,她救过我们的人!" 后来王化琴在劳改农场收到康乃尔的信,信纸里夹着片晒干的银杏叶,是他们母校的老树。她在煤油灯下读到"当年仓库后墙的狗洞,同志们至今记得"时,洗得发白的被面上突然多了几处深色水渍。第二年春天,她站在新建的村小讲台上,用当年破译密码的劲头教孩子们认"人"字怎么写。窗外油菜花田里,几个红领巾正追着蝴蝶跑成一片金黄色的浪。
1938年6月,国民党上将钱大钧,走进军统湖北站,当着一众人特务的面,拔枪击毙了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