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梁思成愤怒地对西南联大校长说:“想把学校建成茅草屋,你去找农民,找我干嘛!”校长的回答让他潸然泪下...... 七七事变发生后,华北形势更加严峻,至此,为了让中国学子能在这乱世中依旧能继续读书,日后为中国所用。北京、南开和清华三所大学合并,成立临时联合大学。 1938年2月中旬,数千名师生在历经数千公里辗转后,历时68天,横穿湖南、贵州和云南三省,终于抵达昆明。并将这所联合学校正式更名为“西南联合大学”。 然而,一路迁移,学校的教育器械,资料等都受到了巨大的损害,而不仅如此,抛去老师的工资,学生的伙食补助都没有着落意外,面临即将开学之际,学生的教学楼、宿舍都还没有影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在将手中能用的经费点了又点后,最终还是咬咬牙决定向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发去邀请,希望他们能帮忙建造宿舍。 听到梅贻琦的邀请,梁思成与林徽因欣然答应。 为了将校舍建好,夫妻俩埋头花了一个多月的图纸,找到了梅贻琦。只见图纸上的楼宇十分气派,用来做学校的宿舍再合适不过。 可就在两人准备为梅贻琦讲解之时,看着这恢弘的设计图,梅贻琦却对着梁思成与林徽因长长叹了口气“虽然这设计很好,但是现如今的经费,可能并不能支持......” 梁思成顿时了然,“是我考虑不周了。” 回到家,梁思成与林徽因将建造方案改了又改,可是一连修改几版都没有得得到梅贻琦的首肯。 高楼改成了平房,砖房变成了土坯,即便是这样梅贻琦还在摇头,原因无他——钱不够。 至此,即便是梁思成脾气再好,也耐不住这样的修改“这方案改了又改,你到底要什么样的?” 听到梁思成动了怒,梅贻琦认真的看着桌上的手稿,即便是这样简陋,经费还是不够啊。 “老梁,不是我想为难你,但是我们实在是穷啊。” 说完,他再次开口道“除了图书馆用砖瓦修建,其他的一路做成茅草屋......” 听到梅贻琦的话,梁思成又惊又怒“茅草屋哪个平民老百姓不会修建,你找我干什么?” 说完,扔下图纸就要走,梅贻琦连忙把他拦了下来“不是我不想修建好的,只是现在国难当头,学校到处都要钱,茅草屋谁都会建,但是好看些,还得靠你们二位.....” 他拉着梁思成的手,红着眼哽咽道“等抗战胜利,迁回北京,到时候,一定请你们建一所最好的学校。” 梅贻琦的这番话,瞬间让梁思成泪如雨下。山河破碎,小日本铁骑踏足东北,现如今国家政治危难之际,他们却不能把这些侵略者赶出国家,他恨,恨自己的无能为力,更恨这些日本人。 这之后,为了尽可能的节省经费,梁思成与林徽因多次与梅贻琦就修建一事进行商讨。可是,当时能用来修建的经费,远比他们想的还要少很多,即便是用来买木头的钱也不够。 最后,还是一省再省,这才修建起了能够勉强遮风挡雨的茅草屋。 但正是因为简陋,教室屋顶是用铁皮凑活的,每到下雨天,叮叮咚咚的雨水不断地敲打着教室屋顶的铁皮,如果只是小雨,学生们尚且能听到老师说的话。可每到大雨之时,整个教室里,就如同鞭炮声一般炸响,无奈之下,这时任凭学生在努力听,老师在扯着嗓子也难以听见了。 为此,老师只能用粉笔写下“静坐听雨”,随后静静的守候着座位上的学生。 可即便这样,在下雨天上课打伞,睡觉为了被褥不被淋湿也得打伞,平时还要躲着不长眼的炮弹的艰苦条件下,在西南联大里,依旧滋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国家栋梁。 在这所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学子中,有人为国家建造出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更有人为之走向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世界舞台。 而在这艰苦条件里,大家都憋着一股气,“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或许就是当时莘莘学子所极力追求的......
1938年6月,国民党上将钱大钧,走进军统湖北站,当着一众人特务的面,拔枪击毙了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