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杨绛临产时,钱钟书焦急地站在床边,叮嘱她:“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

百年战争录 2025-04-29 11:53:34

1937年,杨绛临产时,钱钟书焦急地站在床边,叮嘱她:“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孩子顺利出生时,钱钟书双眼含泪。第二天一早,他在杨绛的床上支起一张小桌子,杨绛一看忍不住泪目。

一直以来,都很羡慕杨绛和钱钟书的爱情。他们携手白头的一生,有着太多令人动容的烟火日常。

1932年,清华大学古月堂门口,杨绛和钱钟书第一次相遇了。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一面就足够了。因为,他就是你前世的爱人。”

钱钟书和杨绛就是这样,茫茫人海中,只一眼便认定了彼此。

他说:我没有订婚。

她说:我也没有男朋友。

于是,他们在一起了,开始甜蜜的约会。

钱钟书文采斐然,每天一封情书送到杨绛手里,杨绛偶尔也回信。

有一次,杨绛的回信落在了钱钟书的父亲手里。

钱父本来有些不悦,可看完信后却大赞杨绛:“此诚聪明人语!”

原来,杨绛在信中对钱钟书说:“我与你的事,自己同意没用,需要双方父母兄弟欢喜才好。”

在钱父看来,杨绛通情达理,办事周到,是不可多得的贤内助。

就这样,钱钟书和杨绛在父母亲朋的祝福中,于1935年走进婚姻殿堂。

婚后不久,钱钟书到英国公费留学,杨绛陪同前往,小夫妻俩在异国开启了新生活。

在文学上,钱钟书可以说是一个天才。然而在生活中,他却是一个妥妥的小白,什么都不懂。

前天弄脏了桌布,昨天弄坏了门轴,今天打翻了台灯……

每次钱钟书苦着脸汇报,杨绛都会温柔地对他说:“没关系的,我会洗,我会修,我会买……”

杨绛的温柔以待,让钱钟书毫无后顾之忧,可以一心钻研学问。

在英国期间,杨绛怀孕了。临产时,钱钟书说出那句知名情话:”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

结果如他所愿,杨绛生下一个女儿。

第二天,钱钟书一大早起床,拙手笨脚地煮鸡蛋,烤面包,热牛奶。

杨绛醒来时,钱钟书便在床上支起一张小桌子,把早餐放在上面,说道:“你的身体还没恢复,在床上吃早餐舒服些。”

看到 “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丈夫,为自己精心准备的早餐,杨绛双眼含泪幸福地说:“这是我吃过的最香的早饭。”

他们给女儿取名钱瑗,此后,两人世界变成三口之家,日子过得越发有趣而幸福。

钱钟书像个孩子一样调皮:会在女儿熟睡时,在她肚皮上画小丑;会写下俗气的打油诗,故意署名“杨绛”,然后喊女儿来看“妈妈的丑作”……

钱瑗也“继承”了父亲的捣蛋劲儿,经常和钱钟书联合起来捣蛋,让杨绛哭笑不得。

有一次,一家三口到饭馆吃饭。等待上菜的空档,钱钟书和钱瑗配合着模仿其他饭桌的吃客:有的是夫妻吵架、有的是小姐妹聊八卦……

父女俩模仿得惟妙惟肖,表情和动作都透着一股滑稽。杨绛被逗得拼命捂住嘴巴,生怕笑出声来被邻桌发现。

这就是他们一家:只要有爱而知足,便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品尝到甜润的滋味。

正如杨绛所说:“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只可惜,快乐总不能长久。

1997年,钱媛因脊椎癌去世。次年,钱钟书也因病离世。三个人就此失散,只剩杨绛一人。

早在钱瑗6个月大时,杨绛的母亲去世。那是杨绛生平第一次遭遇亲人故去,悲苦得不知如何是好,只能整日整夜地恸哭。

那时候,钱钟书一直陪在身边安慰她。杨绛后来回忆道:“我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悲苦。但是我没有意识到,悲苦能任情啼哭,还有钟书百般劝慰,我那时候是多么幸福。”

而如今送走爱人与女儿,杨绛已经无法任情啼哭了,“老人的眼睛是干枯的,只会心上流泪。”

往后余生,她只能一遍又一遍,重温着一家三口的过往岁月,在回忆里与他们再聚。

亲人离世,也许是人这一辈子最难愈合的伤口。即使坚强如杨绛,也不例外。   好在杨绛懂得,真正的怀念不是一直沉浸在悲苦中,而是带着亲人的爱勇敢生活下去。

正如她在书中所写的:“我们仨失散了,家就没有了。但是,尽管这么说,我却觉得我这一生并不空虚,我活得很充实,也很有意思,因为我有我们仨。”   2016年,105岁的杨绛辞世,与丈夫女儿团聚去了。她的一生,可谓真正做到了:人淡如菊,安之若素。

0 阅读:62
百年战争录

百年战争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